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政治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政治课堂中的情感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政治课承载着情感教育的理念,然而现实中却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灌输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贯彻情感理念,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也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上几个问题谈谈几点认识,也期望对政治课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情感因素;激励教育;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68-02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政治课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智力发展而忽略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导致学生的身心非常不健康。同时,这些消极应付的情感因素又会对他们的成绩和智力产生消极影响。新课标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更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些都促使我们教育者深刻反思,对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甚至达到厌烦的程度,只是由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硬着头皮在学;少数有兴趣的学生也容易在枯燥的说教和死板的作业中逐渐由主动学习变为被动,甚至丧失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认为: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反以学习为享受。因此,要想让学生对政治课产生热爱的情感,就要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下是本人实施情感教育的点滴做法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表扬激励是法宝

每当接手新班,师生关系的构建无疑是首要的任务和课题。有些老师可能更注重以自己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来征服学生,但我觉得这种征服过于理性,与学生的需求有距离感,很可能是短暂的,缺乏生命力。因为我们面对的受教育者是思想感情极其丰富的孩子,更多的知识、能力需要经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新学生一进校,对新的环境和新的老师会产生陌生感,许多学习习惯都不能跟上老师的要求,这时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怎么办呢?不要吝啬"情感投资",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语言要具有亲和力,对有进步的学生赞许表扬,对有错误的学生耐心教育加上鼓励,对有困难的学生关心帮助,建立与学生的亲近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精城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变为学习的动力。枯燥冰凉的课本被人性化的讲解所融化,僵硬的师生关系开始变得融洽,一些害怕和老师对话、不敢问老师问题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主动了,教师的努力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这种亲近感对教师来说是幸福、是财富,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剂和催化剂。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教师心情舒畅地教,良性的情感沟通模式就此建立起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2 创设鲜活的课堂情境,提供参与展示舞台

在当前的政治课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认为教师讲授的是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投入不足,讲授平淡无奇,语言表达缺乏吸引力,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了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形成对政治学科的消极情感和抵触情绪,教学效果极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情境中来,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参与权,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我的做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由他们掌控。学生可以按学习小组在课前查找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以学生的视角去关注他们感兴趣的新闻热点事件,并以学生的思维角度去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可以用学生喜欢的感性的、直观的、表演或模拟的方式,把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在课堂上展现出来;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演讲、辩论等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逐步养成了主动参与的习惯,生动活泼地学习成为一种必然。此外,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 "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可以帮助学生查找资料,并在学生的活动准备中提出指导性意见,在课堂活动后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会产生兴奋和愉、成就感,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

3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探究的内驱力

兴趣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动机,兴趣是思维训练的一种"内驱力",人们一切积极、主动的活动,都是由于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开始的。如何培养兴趣呢?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创设情景法,新闻背景介绍法,课堂活动法,小组学习探究法,情景模拟再现法,谈话辩论法等。把一些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尽量以生动形象具体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上,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目前已有不少学校装备了电脑多媒体,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资源可以让课本鲜活起来,让课堂教学丰富饱满起来,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甚至可以用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当兴趣爱好已经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思维习惯时,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就可以顺利进行了。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现在,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关注热点新闻,会很自然地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与同学、老师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更提高了分析认识世界的能力,还变得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确实实现了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这不仅是政治课的教学目的所在,更是教育目的所在。

总之,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心态,倾注深厚的情感,坚持以学生为本,才有可能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