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举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举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在现代竞技体育高度发展的今天,心理训练成为运动员科学训练和自信心建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对相关心理训练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于未来心理训练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 举重 心理训练 发展趋势 训练方法

当今高水平竞技体育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体能、技战术等方面差距日益缩小,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也由过去比较单一的转变为多元化。心理训练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根据不同项目特点进行科学训练是战胜对手赢得比赛的重要保证条件。心理训练已成为当今体育运动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心理必须坚强、坚强、再坚强,而心理训练则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一、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训练的力度不够

教练员只注重运动员的技术与体能训练,忽视了心理训练,致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发挥不稳,心理易失去平衡,造成水平不能正常发挥。

(二)心理训练缺乏针对性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要求也不同,故各项目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要与其特殊的竞赛环境保持平衡和协调,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高度的适应能力。然而,不少教练员忽视各项目的特殊性,导致心理训练缺乏针对性,造成运动员竞赛场上心理素质薄弱,从而影响应有水平的发挥。

(三)赛后缺乏深入细致的心理调整

部分教练员忽视赛后总结、赛后恢复、赛后运动员的心理调整,造成不少运动员产生厌训、厌赛的心理。

(四)教练员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教练员在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既是组织领导者,又是教育者,而教练员本身素质对运动员影响极大。据调查,有一定数量的教练员由于个人阅历、文化修养等原因,给运动员带来精神和心理的伤害。

二、提高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选材的科学性

运动员原始材料的优劣对运动训练成败起着重要作用。选材注重心理因素,会事半功倍,教练员应予以高度重视。根据举重项目特点,可采用下列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选材。运用专用仪器对运动员的感知、记忆、思维等智力活动特点、心理特点或心理品质进行科学检测选材。挑选一些在大场面不畏怯,而且场面越大、强手越多,越容易兴奋、拼劲越足的人。在训练和比赛中详细地了解、观察,选一些在复杂、困难条件下能发挥水平的队员。

(二)坚持训练的针对性

心理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施加影响,以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过程。在青少年运动心理训练中,着重“五抓”。即:狠抓基础训练、狠抓拼搏精神教育、狠抓激励评价法、狠抓模拟心理训练、狠抓教练员自身心理素质。

(三)坚持比赛的适应性

在比赛中,运动员心理异常激烈、复杂,大大超出平时的紧张程度。这种竞赛环境中的心理是平时任何模拟训练也无法体验的,所以应把国内、省内各种竞赛作为练兵的手段,把这些竞赛作为心理训练的重要过程。首先,根据运动员赛前情绪不稳定等特点,应从赛前2周针对比赛任务重点安排心理训练。一般采用注意力的训练、专门化知觉的训练、克服恐惧心理的训练以及意志的训练等心理调节方法和准备参加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模拟训练、生物反馈训练、表象重现训练、念动训练。针对过分安静型运动员,因其常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缺乏认真的心理准备,所以应及时调整他们的情绪状态,消除盲目自信思想(可用“激将法”),激发他们的斗志。针对过分紧张、焦虑型运动员,可通过降低比赛的意义,安慰性谈话、分析他们的长处等方法,增加运动员的比赛自信心。其次,运动员心理的高度凝聚,能使其瞬间爆发出闪光的亮点,夺得比赛的胜利。教练员心理素质好坏很大程度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因此,教练员应注意场上的每一个环节,告诉运动员,不要带着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上场比赛,把精力放在正确的技术动作上,使运动员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技术和战术,真正进入比赛状态。最后,运动员赛后精神极度疲劳,失败者尤为突出,因此教练员应及时地调整其心态。让成功者知道,强劲的对手时刻潜伏在自己周围,有意识地让成功者提前体验失败的感受,而针对失败者应对其失利的原因、经历、感受去深挖细嚼,领略将来成功的喜悦和希望。

三、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未来发展趋势

心理训练理论有重大突破,心理训练新方法不断涌现心理训练理论的发展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科学的进展,二是运动员心理学工作者在运动实践工作上的深入。可以预期,心理训练理论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大发展,从而给我们带来观念上的变革、心理训练方法与手段上的创新。心理训练与体能、技术和战术训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目前,心理训练在运动训练中被人为地与体能、技术和战术训练分离的情况还比较明显。未来这种状况会有很大的改观,心理训练与体能、技术、战术训练会实现有机整合。心理训练专家将全面参与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运动员心理训练智能化水平提高各种智能化的心理训练专用仪器设备被开发研制出来,并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中。心理训练专家更多的工作是编制心理训练应用软件。在Internet上出现一些心理训练网站,实现心理训练信息资源的共享,并开展心理训练网上服务。国际上许多高水平运动员都有自己心理教练, 他们来帮助运动员制订心理训练方案,并组织实施与监督检查。心理训练专家为这些运动员提供编制好的个性化心理训练专家系统软件。这样,运动员可以很方便地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进行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1] 杨宗义.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祝力.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