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真情体验 诉诸心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文难在何处?难在心中无物,无话可写。教师在作文教学要中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语言;解脱学生的束缚,让学生自由表达;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愉悦。这样会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留心生活;积累语言;自由表达;享受愉悦
作文的过程是对生活的理解过程,是张扬学生个体生命的行为,在张扬生命中丰富写作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践体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倾吐真情,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留心生活,真情感悟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作文来自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培养学生有一双慧眼,让周围的事物因关注而赋予生命的价值。
春暖花开时节,让学生留心自然界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体验,一定会发现春天是多么美好,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秋天,柑橘成熟季节,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柑橘的变化,人们是怎样忙碌的……只要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年柑橘获得了大丰收,爸爸、妈妈也舍得给我们零花钱。我们也因有了钱,可以买好玩的玩具,爱吃的零食。商店的生意特别好。”学生如果没有仔细观察,没有思考,再熟视的东西,也不会让他们心动,感受也不会有如此深刻。
除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如,“三八妇女节”时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然后观察妈妈因这些事的变化。秋天到了,带领学生到树林中采树叶,把树叶带回学校后,研究树叶,制成树叶画,办树叶画画展。学生在拾树叶、研究树叶、制树叶画、办展览中一定有多少体验涌上心头。留心生活,让学生融入沸腾的生活,他们的心灵一定会受一次次震撼,从而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二、大量阅读,积累语言
“厚积薄发”是历代作家的经验之谈。只有生活积累厚实,写作才有素材;只有语言积累丰富,才能文如泉涌。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勤做读书笔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网上阅读,多积累。如,《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最具有个性化。周瑜表面上与诸葛亮商议军事,实际上是想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早已胸有成竹,想好了对策。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读通、读懂,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家个性化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写读书笔记,多与他人交流读书心得,努力做到读中悟写,积累生动的语言。
三、解脱束缚,自由表达
学生有了鲜活而生动的、丰富而独特的生活体验,积累了丰富而有个性化的素材,并不一定能写出个性的作文来。教师要在习作指导上下功夫,要让学生解脱束缚,让学生说真话、实话。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绪,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为“明确要求、范文引路、学生作文、师生讲评”,这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大量鲜活的个性化的素材被同化,积累个性化的语言也被湮灭了。
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说真话、写实话,做到真情流淌。在作文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写作的甜头,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每次作文虽然有要求,但作文的内容不加限制,顺其自然,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在学生习作《我想克隆……》时,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最想克隆什么。有的学生因为家中有柑橘树,他在作文中写道:“柑橘的品种虽然很多,但只有长虹、伦晚等优质脐橙的经济效益才好,因此我想克隆优质脐橙。”接着小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家中因克隆优质脐橙后带来了好的经济效益,家中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如果小作者没有生活体验,没有生活积累,是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的。
四、用心评价,享受愉悦
评讲作文时,教师也可采用师生互动方式。以学生谈自己作文、师生共评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作文的愉悦。克服作文评讲,即教师总结,优秀作文范读模式。如,在评讲《给学校的一封建议书》时,由于学生生活在一起,对学校一定有许多的建议。许多学生指出了学校许多不足之处,也提出了许多解决的方法。当这些建议得到同学们的肯定时,他们心中的那个美和甜是无法用语言表达。
让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课前生活积累,语言积累;课中自主表达,合作探究;课后评讲,分享习作的快乐。在习作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全程参与,我手写我心,优秀习作一定会如高山流水自然而出。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2]黄萍.先学后教: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的新思路[M].新课程:小学,2012(01).
作者简介:王为民,男,出生于1968年7月,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就职于秭归县归州镇航天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