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抛栽密度对杂交晚稻新品种湘优196产量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抛栽密度对杂交晚稻新品种湘优196产量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研究了不同抛栽密度对早熟高产杂交晚稻新品种湘优196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和抛栽密度呈极显著抛物线相关(y=-259.48x2+3 004.7x-60.717,r=-0.902 9**),抛栽密度为51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8 827.36 kg/hm2。

关键词 抛栽密度;杂交晚稻;湘优196;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023-02

Effect of Different Seedling Density of Yield of Hybrid Rice New Variety Xiangyou 196

WANG Su-ying 1 XU Bao-qing 1 XIONG Qing-yun 1 LI Su-ming 2 ZHU Fei 1 YU Feng-qin 1 HU Jin-he 1 *

(1 Institute of Cereal and Oil Crops,Nanch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Jiangxi 330025;

2 Tacheng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ervice Station in Nanchang County)

Abstract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eedling density on early maturing,high-yielding,late hybrid rice new varieties of Xiangyou 196 was carr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ric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nsity of throwing(y=-259.48x2+3 004.7x-60.717,r=-0.902 9**),the yield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density was 5.1×105 plants/hm2,reached 8 827.36 kg/hm2.

Key words throwing density;late hybrid rice;Xiangyou 196;yield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中国是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产量和消费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为30%。水稻同时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全国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中占比为27%,产量在总产中占比为39%[1]。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增加,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粮食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因此水稻总产提高的唯一方式即为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2-3]。因此,努力培育水稻新品种,增加稻谷总产量,对于确保21世纪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抛秧和直播是南方双季稻区正在发展和推广的轻型化种植技术[4],因其省工、省力、高产、高效[5-7]而被农民所喜爱。

研究了不同抛秧栽培密度对早熟高产杂交晚稻新品种湘优196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及合理密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6―11月在进贤县温圳镇进行,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为pH值6.10,有机质3.79 g/kg,全氮1.78 g/kg,碱解氮201 mg/kg,有效磷(P2O5)24.1 mg/kg,速效钾(K2O)106.4 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抛栽密度42万株/hm2(T1)、51万株/hm2(T2)、60万株/hm2(T3)、69万株/hm2(T4)、78万株/hm2(T5)。小区面积为60 m2。

1.3 试验方法

各处理使用434孔塑盘育秧,旋耕整地方式,点抛的抛栽方式,各处理养分管理为氮肥用量为180 kg/hm2,基蘖肥∶穗肥为6∶4。钾肥用量为150 kg/hm2,蘖肥∶穗肥为7∶3,磷肥用量为60 kg/hm2,全部作基肥施用。收割及取样时,按面积平均分成3份,作为重复。各处理田间管理相同。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产量及产量构成:在成熟期对小区实际产量进行测定,并且每个重复取10蔸,考种记录包括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T2产量最高,为8 827.36 kg/hm2;处理T5产量最低,为7 683.08 kg/hm2,水稻产量随抛栽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和抛栽密度呈极显著抛物线相关(y=-259.48x2+3 004.7x-60.717,r=-0.902 9**)(图1a)。

不同抛栽密度水稻有效穗数以T5最多,为370.17万穗/hm2,而以处理T1最少,为258.35万穗/hm2,相关分析表明,抛栽密度和水稻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y=33.111x+119.66,r=-.985 7**)(图1b)。

不同抛栽密度水稻穗粒数以处理T1最多,为132.45粒,处理T5最少,为118.74粒;结实率以处理T1最高,为92.52%,处理T5最少,为79.84%;千粒重以处理T1最高,为25.20 g,处理T5最低,为24.08 g。不同抛栽密度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随着抛栽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相关分析表明,抛栽密度和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 9**、-0.990 2**、-0.977 0**(图1c、1d、1e)。

3 结论与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抛栽密度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特征产生重要影响。周少川等[8]研究结果表明,抛栽密度对水稻的株高有显著影响。徐世宏等[9]研究认为,抛秧水稻的分蘖位较低,后期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能力强,生理代谢旺盛、剑叶衰老慢,从而表现出穗总粒数较多、大穗等优势。李其文[10]等研究表明,抛栽密度在 30万~39万穴/hm2范围内,水稻的产量与穗数呈正相关,随着抛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徐宗俦等[11]认为水稻的基本苗数随着抛秧密度的增大而增多,有效穗数却呈现递减趋势。而葛 亮等[12]认为水稻抛秧栽培时,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抛栽密度呈极显著抛物线相关(y=-259.48x2+3 004.7x-60.717,r=-0.902 9**),抛栽密度51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8 827.36 kg/hm2。抛栽密度与水稻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y=33.111x+119.66,r=0.985 7**),抛栽密度与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 9**、-0.990 2**、-0.977 0**。可见,抛栽密度会对水稻的产量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4 参考文献

[1] 程式华,李建.现代中国水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2-4.

[2] 峰,庞乾林,何秀梅.中国历年产量增长因素与今后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1997(1):3-5.

[3] 杨守仁,张龙步,陈温福,等.优化水稻性状组配中“三好理论”的验证及评价[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4,25(1):1-7.

[4] 陈健.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5):389-393.

[5] 毛壁君,潘玉,罗家镏,等.水稻纸筒育苗抛秧栽培技术应进试种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1988(1):5-7.

[6] 金千瑜.我国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应用与发展[J].中国稻米,1996(1):5-9.

[7] 张洪程,戴其根,邱枫,等.抛秧稻产量形成的生物学优势及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8,19(3):11-17.

[8]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等.丰华占优质高产高效抛秧栽培技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5(5):20-22.

[9] 徐世宏,江立庚.免耕抛秧水稻的大穗优势及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118-123.

[10] 李其文,廖杰江,苏仲平,等.晚稻免耕抛秧不同密度对产量和分蘖消长的影响[J].杂交水稻,2006,21(增刊1):67-69.

[11] 徐宗俦,雷昌彬,张家洪,等.黔中稻区抛秧密度与产量关系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0,16(6):61-62.

[12] 葛亮,张进山,郑先报,等.双晚塑盘免耕抛栽稻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