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培养机制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培养机制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责任感是在特定社会里,人作为个体从感觉和心理上对其他人的义务和伦理关怀。也可以说,社会责任感是个体或社会群体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实现社会更加和谐而承担起来的对应的责任的意识。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便不是仅仅为自己而活,便可以使社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目前,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对此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对构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的几点建议。

当代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多数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笔者结合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通过总结分析发现高职生在义利取舍,自我与奉献以及对集体,对社会贡献等方面存在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少社会责任感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学生自身

目前,对子女过分关爱和呵护已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特有方式。在长期被“宠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往往做事我行我素,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知行不一,责任感缺失,承受能力差,对公益事业漠然等。学生对自身利益的过分关注,从大学生活中集中体现只讲求索取,却忽视对集体的贡献。

2 教师方面

高职院校生源主要以中学学生以及中职学生为主。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德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进入高职院校后,教师在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同时,尝试渗透德育因素,然而却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之间尚未实现有效的连接,实践环节的缺失或不足造成学生德育培育效果不佳。

3 学校方面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将办学重点放在教学实力提升和学校形象塑造上,工作重点是高职生就业方面。目前,社会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且高职院校也将技能培养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进行。但是,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注度却相对不足,且与其他学科之间缺少交叉和融合,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多停留在表面,与实践活动的脱离,难以使学生承担自己对社会,对集体的责任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4 社会方面

信息化,信息传递变得十分便捷。一些来自社会的的不良思潮开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造成影响。特别是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思潮更是逆流回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等造成影响,集中体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意识缺乏。

二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

目前,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已成高职院校必须清楚认识的问题。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对症下药。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 社会环境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元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多元社会下,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利益关系、分配关系等均呈现出一定的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开始追求个性,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也逐步强化,由此造成了大学生对社会利益的弱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学生形成了对“金钱”过度追逐,过分看中物质交换,受到利己主义的影响。此外,西方自由主义浪潮的渗透,也使得学生对权力,对利益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极易走上个人本位主义的道路。

2 高职院校教育的缺位

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不仅承担着培育社会所需人才的重任,更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不仅要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要为高职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然而,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德育课程比重不足或德育课程的缺失,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内容仅限于一些口号性,理论性的标语,无法做到与高职院校学生个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此外,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大学的文化素养,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多效仿同类院校,而忽视与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是造成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3 家庭教育的忽视

家庭教育是大学社会责任感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是终身。因此,如果家长重视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势必会对子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据一项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有超过25%的父母选择让学生明哲保身,不惹麻烦;有超过50%的父母,在行为上要求子女遭遇特殊情况时,不参与或远离;很显然,在责任教育层面,许多家长并没有做到身体力行。同时,也有不少认为学生在高职院校不需要再接受道德教育等相关教育。正是这种放任的家庭教育理念,造成了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去承担自身应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4 个人认识不足

目前,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且其中独生子女占据了较大比例。在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情况下,他们中的不少人养尊处优,未经磨难,备受父母呵护。当遭遇一定的挫折时,他们表现出的往往是意志不坚定,克服困难能力弱等问题。当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自身自控能力较差,自我调节能力不强等原因,他们无法准确的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也不能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出现了缺乏理想信念,目标缺失等问题。学生个人认识不足,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也缺乏正确的认识。

三 对当代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构建的几点思考

当前形势下,构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为培育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具体应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开展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的责任认知水平。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应肩负起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环节,应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作为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来看待,首先必须充分尊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运用。其次,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和专题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明确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律。

二是积极贯穿责任教育。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贯穿责任教育,并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倡导的“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渗透到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求高职生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三是教师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当发现学生思想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时,应耐心指导,认真解决,循序渐进的提升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艺术性,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意识,实现由规范性道德向自主的道德转变,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

2 注重高职生责任感在实践环节的培养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大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具体应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勤工助学。通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发挥学生的特长,为学生提供实践中进行锻炼的机会,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经济负担,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等,使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可以了解我国具体国情,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并利用自己的实践强化和升华这种责任感。

3 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时,高职院校必须做到奖罚。对有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应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对于见利忘义,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的高职院校学生应加以批判。通过分明的赏罚,使大学生明确什么信念是该坚持的,什么责任是该承担的,是他们以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为榜样,为标杆,见贤思齐。同时,有效地警醒那些存在错误行为的学生,使其能够良好的自我反省。

4 制度机制是高职生责任感培养的必要保障

建立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制度机制。通过健全的制度机制,使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能够长久坚持下来。应建立评优评先机制、 学生道德档案的建立和优奖劣罚的制度等各种方法都会加深高职学生对责任内涵的理解。

同时,加强完善权责教育和建立追究机制。通过制约机制的建立,培育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制约不负责任态度及行为的产生。同时,可以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类似课程的考核来评定大学生的在校表现,并可将之与成绩挂钩,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责任、 体验到责任。通过各项机制的协调运行,为有效培养社会责任感的不断提高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总之,高职生社会责任感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高职生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高职院校应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学校切实变成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带动起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普遍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峰.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5):130-132.

[2]罗光晔.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时代价值及其理路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08):65-67.

[3]王静.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教育评论,2015(04):53-55.

[4]刘晶晶.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8):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