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保护我们的“大水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8月22日,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做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会议要求,“十一五”期间,要重点解决205个水量不足或水质尚未达标的城市和350个问题突出的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饮用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要全面改善设市城市和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的饮用水安全状况。
要真正实现让人民喝上放心水的目标,必须标本兼治,关键是要按照中央要求,“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而要保护好水源,就必须在做好废污水处理的同时,从源头抓起,严防建设项目对自身和下游地区的水源地造成破坏。这就需要在环境决策和管理中引入各个利益方的参与,透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充分识别各个项目的环境影响和利弊得失,进而在利益方的博弈和妥协中找到发展与保护的平衡点。
建设备用水源地
一起起城市饮用水危机事件触及了人类敏感的神经。城市供水系统为何变的如此脆弱,乃至于不堪一击?人们开始思考城市备用水源的建设。
“建设备用水源,可以在因为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导致供水停止的情况下迅速启用,能有效解决居民供水压力。”安徽省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朱雪冰处长认为,当前我国很多城市还没有备用水源。比如重庆,由于重庆主城区的饮用水来自长江和嘉陵江,水量充沛,但是一遇到干旱的季节,两江水量锐减,自来水厂的取水口露出水面,市民饮用水就会受到威胁。建设备用水源,迫在眉睫!
过去十余年间,诸多省会城市的原有水源地因供水不足或遭污染被迫废弃,纷纷开辟新水源地。合肥市历来靠巢湖滋养,因为巢湖严重污染,不得不基本废弃这一水源地,2004年转向大房郢水库;历来喝渭河水的西安市,也因为渭河重度污染,不能饮用,转向李家河水库取水,并且实施了黑河饮水工程、引乾济石及引汉济渭工程。
北京市2007年实施了引温入潮跨流域调水工程:上海市由于上游太湖和本地污染、需水量过大、成潮八侵等现实因素,正在开辟新的青草沙水源地。广州市则实施了西江引水工程。长春、呼和浩特、太原等城市则实施了“引松入长”、“引黄八呼”、“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
关注水源地,归根结底是关注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在水资源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关注水源,更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地。
马中教授认为:“常规污染依然存在,而酿成事故就是累积造成的。此外还有一些人为原因:比如管理失误、操作不当,还有偷排等。”
链接:联合国“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计划
今年“世界水日”,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举行了为期一天的高级别时活会,讨论世界在确保人类获取安全饮用水方面听取得的进展,和如何推动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这也是联合国“生命乏水国际行动十年”计划中的―部分。
联合国有关报告显示,目前仍有六分之一的世界人口无法获取安全的饮用水。25亿人没有基本的卫生条件,平均每天有4000多名儿童死于因缺乏干净饮用水而导致的传染病。
早在2005年“世界水日”期间,联合国在纽约总部特别发起了“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计划,以实现2015年之前将缺乏生活用水及基本卫生设施人口减半的目标。
具体协调此计划实施的联合国行政协调委员会“联合国之水”工作小组组长玛莎・布鲁斯特介铝说,“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计划的核心在于通过十年的努力,在2015年之前在世界范围内将无法享用清洁和安全用水,以及无法享受基本卫生条件的人口减少一半。当时,全球约有11亿人生活缺水,26亿人缺乏基本卫生设施。
链接: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如何保障饮用水安全的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保障饮用水安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突发性饮用水污染事故有相对成熟的应对机制,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与学习。
经验一 完善立法
美国历来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1974年就通过了专门的《安全饮用水法》,其目的是通过对美国公共饮用水供水系统的规范管理,确保公众健康,该法律于1 986年和1996年两次修改,形成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人员培训、改进水系统的筹资和公众信息”的系统性工程,确保了从水源到水龙头的整个过程中饮用水安全。
在德国,饮用水被确定为生活中的第一物质,饮用水安全立法在德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经过100多年的实践后,德国迄今已建立了2万个水源保护区,其饮用水安全的立法尤其注重程序公正。德国目前执行的是1996年第6次修订的《水资源管理法》,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作了详细的规定,对城镇和企业的取水、用水、水处理和废水排放标准都有明确规定。
经验二 保护饮用水水源
在美国,多次修订的《安全饮用水法》形成了完备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主要包括:1 水源保护的执行权下放到各州,要求各州制定水源保护区具体规划;2 建立饮用水水源突发事件应急制度;3 建立饮用水水源评估制度,对每个水源都有相应的研究,包括水源的区域界线、水源区域内各种可能的污染源的清单、供水对各种污染源的敏感程度等。
在德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至少要包括流域区内取水口上游区,水源保护区内部分级划出2-3个分区,分区保护同时,为保护地下水水源,德国逐步完善了《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条例》,形成了完善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条例针对地表水源的保护,德国尤其强调“分级”防范污染:污染可能性最大的生产经济活动安排在三级区;污染可能性小的生产经济活动安排在二级区:一级区要确保水源无污染的绝对安全。
日本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实行集中管理,管理权由国家统一实施。2000年日本设环境省,下设水质保护局,将包括饮用水水源在内的管理权集中到环保部门,建立由其统一领导的综合环境管理体制此外,饮用水水源地还有生态补偿制度,政府可将最接近水源的土地购买收归国有,同时可对水源地地区进行经济补贴。
经验三 设立应急机制
美国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事故厘急管理分别在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个层次上开展。目前,美国已实现对全国8000多个水源供水系统的易损性评价并制定了应急预案,在一些重要的水源地区,还形成了详细的、可操作的应急预案,由于联邦政府、各州政府与地方政府都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定,这也就充分保障了突发污染应急管理的有效实施。
日本对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事故也有应急管理制度按照相关法律,日本对遭遇特大干旱或紧急事态下的饮水安全问题,倡导谦让精神,并采取低压、减压、限时等供水措施,确保整体的供水安全。
经验四 狠抓水质监测
在美国,饮水方面的资金投入主要采取政府补助金的形式
美国环保署向各州的饮用水计划提供补助金,并帮助各州建立专门的饮用水周转基金对水质的监督则由各州进行,美国大城市的自来水每月至少都要接受100次细菌含量方面的测试,以确保供应安全。
德国饮用水价格堪称全球最高,平均每立方米的水价接近2欧元,为美国价格的4倍征收高水费的好处,就是能为公共的饮水建设提供额外补贴,进而形成了城市饮用水安全的良性循环、在该国人口密集的城市,水质监测次数达到1小时1次。
在日本,都、道、府、县知事每年都要制定水质监,则计划,并对公用水域的水质污染状况进行经常性监测,相关经费由国家环境省拨款其他国家机关和地方团体水质测定后,也应将测定结果报送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