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尔葳 勇气源于对这个行业的信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尔葳小档案
华盈星娱乐集团公司创始人。系中国文化传媒行业的知名人士,尤其在中国电影界有较大的影响和声望,系中国电影第五代影人的主要推广者,著名影评人、明星经纪人、剧作家、名人传记作家。
主要文学作品:
《汉子姜文》(传记)、《中国美人巩俐》(传记)、《风情万种张曼玉》(传记)、《直面陈凯歌》(访谈)、《直面张艺谋》(访谈)、《直面巩俐》(访谈)及电影剧本《中国美人》、《牧村冬暖》、22集电视连续剧剧本《大漠忠魂》等著作。
主要参与的电影作品:
《阳光灿烂的日子》《秦颂》《鸦片战争》《荆轲刺秦王》《霸王别姬》《头发乱了》《新十字街头》《大闹天宫》。
作为记者,李尔葳亲历和报道了很多中国电影史上的历史性事件,比如《霸王别姬》拿下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时刻;作为著名影评人,她与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交情甚笃,对他们的采访长达十五年之久,并为他们的电影写下累累文字,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导演成功之路的见证人和推手;做为商人,她办网站、做纪纪公司、运筹影视投资基金、推动未来国内最大的艺人经纪平台上市……接受采访时,她说,有幸为文化事业付出,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坚持我认为对的方向
第一次见李尔葳是在某个影视基金论坛上,她是主讲人。说起话来分条缕析,把专业而深奥的影视基金讲得饶有兴味,这使记者萌生了采访她的念头。
再见李尔葳,是在她的办公室。整个空间整齐洁净,室内没有绿植,桌上没有零七碎八的小玩意,书架上的书码得严谨,其中有她做记者时对张艺谋、陈凯歌的采访结集。李尔葳坦言自己对吃喝玩乐、生活享受完全没有兴趣,她工作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内心,她希望成就更大的事情,来证明人一生的价值。
无疑,这位白羊座女人的性格是犀利锋芒的,但她说话的语气却从容温和,娓娓动听。
1985年,李尔葳在中影集团下属《中国银幕》杂志做记者,这也使她有幸结识了一批中国第五代优秀电影人。十年记者生涯,张、陈、姜、巩的熠熠星光在她的笔端更加灿然。
“那时,正是《红高梁》和《黄土地》最受瞩目的时代,这不仅是张、陈两位导演个人生涯中最有份量的作品,也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电影的重要里程碑,我能参与其中是我的幸运。”
从1985年开始,李尔葳用了将近15年时间,对张艺谋、陈凯歌两位导演的作品追踪采访、报道,甚至扎在片场里,深入了解他们的艺术理念、创作思路、合作对象,进而推广。“他们很优秀,这也是我幸运的地方。最初接触时,他们也还没有大红大紫,杂志社这个平台相对每个电影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偏重于某一个人。而我对两位导演的持续采访报道,都是不计代价的,是在我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来完成,我也没有向任何人收过一分钱。无论是书籍、评论还是在外文杂志上的推介,都是自己在一点点完成。甚至因为这样的选择我得罪过一些人,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我认同的就是他们几个,我有信心他们会成为中国电影的支柱。所以,后来虽然我不再做记者,别人介绍我的时候,也会说我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主要推手。”
正是如此不计代价的付出,也让导演们对她以诚相待,肯用十五年时间把自己的创作理念与她深度探讨。李尔葳在《直面陈凯歌》一文中写道:我常常在他的片场呆着,有时也会去他在北影大院他父亲的家和老陈导演聊天。我们会在某饭店的咖啡厅长谈数小时,也会在片场就着冷风吃盒饭。这期间,我目睹了凯歌对每一个电影画面的不依不饶的认真,也眼见他因拍摄中的不如意而产生的愤怒或沮丧;我目睹过他从戛纳电影节归来后手捧金棕榈奖的那张喜悦的笑脸,也看到过他在父亲葬礼上表现出的那种无言的哀痛……
李尔葳说,“尽管当时年龄比他们小很多,但文化理念以及当时环境下创作者的心态和激情是共鸣的,他们很多时候也会接受我的理念,这是现在很多影评家和记者都不会再有的机会。我的笔和他们的电影一样,是严肃的。”
“1994年戛纳电影节,当时坐在台上等待颁奖的那一刻,我的紧张不比陈凯歌少。因为从《霸王别姬》的剧本创意,到拍摄过程,直到后来的戛纳提名,他所面临的各种彷徨,各种苦恼,各种问题,我都全程关注。我常常对自己说,尽管这些项目对我没有任何金钱上的利益,但给我满足的是它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为其付出,这也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创业靠资源而不是资本
做了十年全职记者后,李尔葳从中影集团出来。用她的话说,不太满足自己永远做一个记者。
“我感觉自己在这一行做到头了,再下去也没有更好的发展,顶多证明自己是一个好记者。那时才三十出头,觉得未来的二、三十年如果一直干这个是不可想象的。我喜欢挑战,想尝试别的事,但我了解和掌握的资源都在电影行业,加上我热爱电影,自然不可能跳到行外做事。我出来创业,是缘于对电影的热爱,是靠手里的资源而不是资本。”
从1995年到2003年自己做公司之前,李尔葳也做过女性网站总编和电视节目总策划。由于资本的欠缺,她觉得自己可以从资源整合做起,需要一段时间来储备。
“我做公司算是比较谨慎的,不敢随便拿别人的钱乱投资,在自己对市场不是很了解,或不是特别自信的情况下,我不会盲目。所以先从明星经纪开始,这样也有时间做一个更大的资源储备。可以说,这七八年来我学了很多,包括企业管理、金融知识、市场变化等等。”
初创业时,李尔葳顺利签了十几个艺人,包括陈冲、张丰毅、俞飞鸿、巍子等,都是圈内人品和演技过硬的演员,这也让她在创业之初并未经历太大的波折,唯一不同的是,她必须迫使自己做心态上的转换。
“说心里话,我做记者的时候自我感觉很不错,走到哪儿人家都捧着你。但真正扔掉笔创业的时候,人家看待你的眼光就不一样了。没创业的时候,从来没为钱的事发过愁,但真正到自己做事的时候,资本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从写字儿的变成经商的,首先自己要做适应市场的定位,要有勇气适应变化,有动力去学习,这也逼着我去学金融,去拓展更好的项目。”
问及她的动力来自哪里?李尔葳说,“这要看你对自己的人生怎样设计。我的动力就是在于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我需要有更大的能量来做更高的事情,来证明自己一生的价值。生命是有限的,而潜力是无限的,我不注重小利,对吃喝玩乐也没兴趣,更加不计较别人对我的态度,我尽量与人为善,但坚持我认为对的方向。”
诚然,坚持和自信是任何一个企业家必备的成功要素,但在面对失败时能够壮士断腕,凛然出发,则需要勇气和魄力。曾经有段时间,李尔葳梦想把娱乐和互联网结合,做国内最大的艺人网站。这先后花去她三年的时间,但并未达到良好的预期,所有创业者都会面临的困境,在她身上也一一应验。她坦言,这件事既是她的财富也是她的包袱。
“创业第三年的时候,公司有了五、六百万的积累,我都投在网站里。当时希望网站做起来后可以拿到风险投资。但是,当我烧掉这几百万后,并没有找到风投。公司当时非常困难,员工等着发工资,而我因为网站的事情也让别的业务有所耽误。实在没办法了,我就卖掉了房子,甚至当掉婚戒。那时真的比较深地体会到做企业的不易,当你想做的事情和条件不匹配的时候,一个环节没接上你就会遇到困境,那之后任何投资我都十分谨慎,好在我们艺人经纪这块的业务很成熟,公司也得以持续。”
说起这段往事,李尔葳笑言都过去了,一副云淡风清的表情。
因热爱乐在其中
投笔从商,是一件不易的事,文人感性与商人理性的交锋,让李尔葳用了七、八年时间才能从容转换。同时,她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学习和研究市场变化上。多年的行业经验和资源、资本积累,也让她与她的团队等待着崭露头角的时机。一方面把握市场最新的资讯,一方面参与电影项目的营销发行。她希望各种准备到位的时候,可以做对这个产业更有影响力的事。
目前的华盈星业务为三大版块:其一是做中国最大的独立明星经纪公司,签约艺人将达到700人左右,涉及影视、模特、广告等全行业艺人。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上市,目前正在进行业务结构调整。
其二,华盈星影视基金,今年要投二个亿在电影、电视项目上,目前已进入项目评审阶段,四月底将会确立第一批名单。
其三,华盈星已经在北京市平谷区签下五千亩地,将做一个中国版的迪斯尼主题公园“神话王城”。这个项目,是电影跟主题公园的结合,涉及旅游文化地产以及与政府的合作,投资高达几百亿,华盈星已经花了数年时间在项目策划上。
三个项目,动辄上亿的盘子,问她是如何调配时间和精力的。李尔葳说,“我们现在三个业务是平行进行的。艺人经纪这块有成熟的团队;影视基金有十几个人在同时运作,等今年这二十几个投资项目确定后,投资管理会很快跟进;主题公园则是借助的合作力量较多,有地产、金融领域的高端人才参与进来。”
在国内民营经济公司大多放弃艺人经纪业务,而华盈星却要反其道而行,且一举签下700余位艺人的手法,记者深感困惑,但李尔葳却说这正是她们的核心竞争力,虽然目前运作方式不便透露,但从她的言谈间,隐约感到这样的大手笔,来自于科学专业的艺人服务方式。
“做艺人经纪的确很有挑战,一般公司不容易做。这也说明一些公司提供的服务不能达到艺人的心理需求,他的专业程度、服务方式和内容不够,艺人会觉得有没有差不多。当然,这也不排除现在有很多大牌明星有别的商业意图,自主公司更为方便。但这个行业最终要想发展规范,就应该有专业的公司来操作。”
“我们不会强化某几个单独的经纪人,而是按照通盘计划,突出大平台的优势,突出公司服务经纪的全新理念,未来我们的经纪人、助理、管理人要达到三百个以上。”
因为热爱,自然乐在其中,每天忙到夜里一点多才休息的李尔葳,说自己心态好,经常很开心,也没有特别让她烦恼的事情。这是典型的白羊座性格。
对话李尔葳:影视投资基金解读
影视圈:影视基金在整个产业发展中占有怎样的位置?
李:影视基金对于现在电影、电视剧来说,能够在资金上起到实质的推动作用,在资源的整合上能够起到补充,对行业的发展很有意义。但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线导演和大公司,基金很难投钱进去,而一大批中小企业和不知名导演,却找不到钱。影视基金,解决的不全是钱的问题,而是这个行业每个公司都有自己资源上的缺陷,专业的基金公司不是给钱而是解决问题。比如说有的公司制作不错,但营销发行做得不好,基金能起的作用就是,把有效的资源整合起来,找一个好的发行公司与你的制作对接,或者在营销过程中给予辅助。
影视圈:很多人对这个项目比较陌生,您能简要概括一下它的特性吗?
李:影视基金是一个平台,一方面要集合社会的各种资本,像股票、房地产等各行业的资源,同时整合影视产业的资源实行对接。这个基金的特性是对项目负责,要管理项目后续的很多事,甚至要长达几年,基金都要在项目里起核心作用,既是发起人又是管理人。
影视圈:如何来判定项目是否值得基金进入?
李:对于项目来讲,实际上也很简单。比如电影,要看你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主创是否受观众欢迎,是否大导演、大明星、有卖点的题材,这些都是硬指标。目前中国也只有十几个导演,几十个明星有真正的号召力,所以我们也要看项目是否有新意?有时候就算阵容好,这一类型观众看烦了,也不可能投。说到底,基金感兴趣的还是大项目。
电视剧这块,核心还是要看电视台的反应,也就是终端的反应,他们的意见是最重要的。我们对一个项目的评定很谨慎,会由评审委员会投票决定。
影视圈:影视基金与风险基金有什么不同?
李:直接找风险投资也是影视行业多年来的运作方式,我们管这叫“扎钱”,扎到一笔是一笔,也没人管理,要看投资人的运气,遇上负责任的主创也就赚钱了。很多做媒矿、房地产起家的商人突然投钱进来,可以说风险挺大的,成功率也不高。而影视投资基金要对投资人负责任,而且是拿个人资产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你这辈子还不完,子子孙孙都要还,跟你有法律关系的人,都要有无限连带责任。
影视圈:会扶植艺术电影或纪录片吗?
李:基金不排除创作型、试验型的小成本项目。艺术电影的商业价值在国际市场,我们要看准了投。一方面我们要为投资人的钱负责任,一方面我们要看主创是不是好苗子,要看创作者的心态。艺术是天籁之音,是从你内心生长出来的东西,而我们的大导演和大明星太忙了,很难有时间让他们来沉淀。目前来说,基金不能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整个市场给艺术片一个空间,比如说艺术院线,要让有创意的艺术家有生存和实践的空间,我们会跟大家一起来努力,我期待中国电影能做出为市场所接受的经典的艺术片。
至于纪录片这块,的确有些导演很有想法和创意,他们的视角非常敏锐,关键是他们的思维如何商业化的问题。一个新导演在没有得到市场验证之前,最其码要让大家看到展现他技能的基础作品。总之,现在各行业涌向影视产业的资金越来越多,大环境好了,对创作者都是机会,我们会扶持。
影视圈:好莱坞在影视基金的运用上非常成熟,请您大致介绍一下。
李:好莱坞一直在吸引业外资金,从1995年开始,业外资金投入好莱坞的情况开始兴起,组合投资理念被引入电影领域,主要来源是保险基金等。最后一波开始于2004年,发起者是来自华尔街的退出基金,这里有美林、高盛等投资银行,以第三方的身份介入电影投资,这些基金中有派拉蒙合作,另外还有索尼和环球合作的,还有华纳兄弟与私募股权基金合作的传奇电影公司合作的电影基金。
好莱坞的电影私募股权投资管理者往往具有相当丰富的电影从业经验,同时又具有一定背景,不同于投资单个电影的游资,会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以避免资金滥用。根据报告显示,目前好莱坞六大片场,包括华纳、索尼等等电影整体制作费当中,50%来自于电影基金,平均达到25-40亿美元。包括《阿凡达》等电影都是有私募基金的参与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