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戏曲声乐教育 铸就戏曲歌唱人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戏曲声乐教育 铸就戏曲歌唱人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戏曲声乐教育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戏曲表演歌唱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戏曲演员,因自身存在的各种发声问题和嗓音疾病,在学习科学正确高效的发声方法的过程中,对戏曲声乐教育有了新的、深切的体会和认知。他们认为必须加强戏曲声乐教育,从中专就要抓这项工作,真正的把科学的正确的高效的发声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小就要明白,唱戏光有本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改变有本钱就是祖师爷赏饭,否则就是不赏饭的旧观念。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正确高效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术,才能为塑造形形的戏曲人物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从事戏曲声乐教育工作的教师不多,给普及和加强这项工作带来定的难度。但是,真正的难度并不在此。在哪里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深深的感受到:有历史的原因,有知识的局限,有人为的因素。然而,最最重要的是人的观念难以改变和更新。

我国有三百多个戏曲剧种。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歌唱特色。很多剧种行当分工细致严格,流派纷呈。如京剧分生、旦、净、丑各行当。旦行有“四大名旦”等流派。戏曲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很强的艺术。戏曲演员必须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必须运用“四功五法”等各种技术技巧来塑造和表现戏曲人物形象。戏曲声乐教育着重针对“四功”中的“唱、念”两功来做文章。

为了紧密配合剧目教学,我们必须将“唱、念”两功的内容了解清楚,否则教学就会容易被动和盲目。为此,我经常向老教授和剧目教师求教,进课堂了解学生学戏的情况。慢慢就掌握和熟悉了剧目教学的基本程序、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了解得更全面。

戏曲表演中的剧目课教学是分行当上课的(有些地方戏除外)。教师在教戏时,往往要求学生先把人物的唱腔和念白学了,然后再下地走舞台调度,学习身段和表演。如教京剧的人物念白时,教师一字一句地教,并根据念白的需要,把“五音”“四呼”“四声”“十三辙”“尖团字”“上口字”等吐字咬字的要领和规律传授给学生。把“喷口”“劲头”“笑声”“哭声”等特殊音型的要领和技术技巧教给学生。必要时教师会边讲解边示范,尽可能让学生明白。教京剧的人物唱腔时,教师一字一句教唱,讲解透彻,示范准确,扣的很细致。在教唱的过程中,教师会教授学生如何在行腔润腔时,掌握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吞吐收放及特殊声音造型(如各种嗽音)的要领和技巧,把各种歌唱技术与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机融合在一起,全身心地演(歌)唱。学生则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来完成老师所要求的剧中人物的念白、唱腔和表演。为了让学生感受更直接更真切,教师就会不断的给学生示范。由于学生受嗓音条件、发声方法、接受能力、文学修养、音乐感受等诸多因素影响,常常会因为某一句唱腔、某一个字或某一个动作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有时反复多次也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教师就会不断示范、反复提示、反复训练,不知不觉就是几十分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学好唱腔。

在教授武戏学生时,教师一方面要全面教授学生的唱念,另一方面,要全面高标准高强度的训练学生“做、打”两功的技术技巧与能力。如对“五法”(手、眼、身、法、步)的训练,与行当相关的各种靠、拳脚、徒手格斗以及刀、枪、剑、棍、斧、钺、钩、锤等各种器械的基本工架和技法训练等。在整个的剧目教学过程中,无论文戏武戏,教师都是围绕“四功五法”的各种技术技巧在全面教授和训练学生,内容极其丰富。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恰恰有可能学生喉咙用力过猛,很容易形成声音紧、挤、干、扁,气息浅等问题。所以,我经常感慨的说唱戏比唱歌难的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时教师还会借题发挥,引经据典,讲述一些梨园界耐人寻味催人奋进或某某名家引人入胜的故事。整出戏学完以后,教师就要根据剧中人物来进行组合排戏,如青衣与老生、花脸组合排练《大保国》《探黄陵》《二进宫》,青衣与老生组合排练《武家坡》等,直至统排、响排、彩排演出。这就是剧目课教学的基本轮廓和流程。

掌握和熟悉了剧目课的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后,经过不断的求教、思考、分析和提炼,裁得出这样的结论1,口传心授是戏曲表演剧目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不可替代的主要教学模式。2,戏曲声乐教学一定要围绕如何训练科学正确高效的发声方法和技术技巧为核心。3,戏曲声乐教学必须不断加强学生“唱、念”的嗓音能力训练。4,戏曲声乐教学必须紧密配合剧目教学。5,戏曲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门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隽永、特色鲜明、刚柔相济,并符合各剧种、各行当、各流派歌唱要求的、科学正确的高效的发声方法和技术技巧。其终极目标是:用科学正确高效的发声方法唱戏。

在不断深入教学的过程中,中专、大专、本科的学生希望进步的更快些,青年演员进修班的学生更想尽快提高自己的发声技术和歌唱能力,教师专修班的学生,希望自己在不断提高演歌唱技术的基础上,还渴望在戏曲声乐教学上有所收获。有的是“梅花奖”获得者,想专门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各种声乐技术技巧,力图突破行当的制约。有的是国家一级、二级演员,因发声方法的围绕或嗓音疾病得不到根治前来求教。有些要参加不同形式的比赛,有些要排演新戏,有些要出国巡演,有些剧团的演员想力争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而举办专场演出等等。各种各样的教学任务接踵而来,简直应接不暇。

我曾经一堂课要教四个学生,都是一对一上课。如果说我开了一个戏曲声乐门诊,应该说一点都不为过。但是,就是这十几分钟,我必须让学生有进步有信心。否则,要不了多久学生可能就不来了。这种情形我从未遇到过,对我来讲既是机会,更是挑战。所以,我必须郑重其事、精心考量这些教学对象的特殊性。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症下药。为此,我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是

1 中专、专科、本科学生。理论讲解与示范并举,以加强气息训练为基础,循环反复训练发声机能和技术。根据剧目课的进度,强化训练学生在剧目课上亟待解决的念白和唱腔上的发声难题。由易到难,由少及多,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紧密配合剧目教学,避免发生冲突。这样就能让学生保持积极自信的学习心态,并且一直处于进步的学习运程中。

2 青年演员专修班和进修班学生。以重点解决所存在的发声技术难题为突破口,理论讲解为主,示范发声技术为辅。利用各种形象的比喻来启示引导学生,从学生所学的剧目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念白和唱腔片段来训练,因为,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往往是某些让他们感觉比较顺的地方。如有些学生对某些辙口比较有把握,在这些有把握的辙口的基础上,念、唱起来气息和声音的支点找得比较准,气息和声音的流动感比较好。因此,就要顺势而为,利用这个辙口慢慢过渡到口型变化不大,吐字部 位相近的辙口来训练。如“遥条辙”“过渡到”“油求辙”,“怀来辙”过渡到“发花辙”等。也可以利用“喊嗓”的方法,从学生的念白和唱腔中,挑选出发声比较正确的词来辅助训练。这个教学过程是很重要的,示范时必须准确正确,加强对比效应。要把教学的意图反复跟学生阐明,喊顺后就提示学生立即运用到刚才的念白和唱腔中去。实践证明,这类学生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很强。有时,一旦找到了发声的顺劲后,他(她)根本都不要你提示,自己就快速的运用到那些念的不顺、唱的没把握的地方去了,善于思考的演员还会经常提出问题来。如有人说:站着不动练唱、念感觉顺,可是,一旦加上动作就感觉不顺了,甚至找不着那种状态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耐心地跟学生讲,一方面是这种发声技术还不稳定,等能力加强了稳定了,再加上动作训练就顺了。另一方面,可以在发声技术有所突破的时候,加上动作去训练。在动态的表演中运用所学的发声技术进行唱、念,表现人物的情感与个性特征。只要认真这样去教,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回过头来再让他(她)好好冷静的思考,认真的总结,就能把所学到的声乐理论和发声技术巩固住,科学正确的发声观念也就随之慢慢建立起来了。

3:教师专修班学生。以解决每个学生所存在的发声技术为突破口,以此为契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现他(她)突出的发声问题,根据这个问题分析其导致的各种因素,针对此问题实施相应的解决办法,“对症下药,辨证施治”。实施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把这些教学的基本程序、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原则等逐一细心地教给学生。我一再跟学生说我教的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法则,你们不要局限在戏曲声乐领域,希望你们灵活运用。这样,针对师资班学生上课,既能指导学生自身的歌唱技术不断进步、提高和加强,又能使学生懂得了教授戏曲声乐的基本教学理论和方法。虽然他(她)们是教京剧或其它剧种的表演课教师,对戏曲声乐教学还是一个新课题,理解和掌握的戏曲声乐理论和技术有一定限度。但是,他(她)们的发声观念在真正的改变,发声技术在不断提高。只要他(她)继续从事戏曲教育工作,他(她)们就一定会要求学生下功夫去训练嗓子,并传授学生具体的基本的训练方法。可喜的是。多年来我经常不断直接或间接的收获着这样令人欢欣鼓舞的反馈信息。这也是我教授师资班学生时所追求的“母鸡效应”。

4:参加各种比赛的学生。以所演剧目为主,强化训练其所存在的各种发声技术问题,由易到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只要发声技术有所突破,就立即把它用到剧目的唱、念中,把重点唱段和念白片段抽出来,不断循环反复强化训练。基本上稳定以后,再对没有把握的唱腔和念白片段进行加工,并带上身段强化训练。这样,所存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而为学生取得好的比赛成绩,提供了科学正确的发声技术的保障。

5:举办各种专场演出的演员。对任何一个演员来说,力争戏剧界最高的“梅花奖”“文华奖”,举办各种形式的专场演出,都是梦寐以求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发声技术做保障,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演出成功是很难想象的。因此,要与演员多沟通多交流,在征求他(她)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其存在的突出的发声问题来设计训练方案。因为这样的演员,往往有很丰富的舞台实践演出经验,对自己的问题了如指掌。与之交流时,他(她)们会很迫切地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把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详细的告诉我。甚至还会提出一套训练方案出来,可谓用心良苦。针对这种情形,我会先肯定他(她)的心情和做法。然后,在教学的进程中,当遇到难题不能逾越时,我会依据具体情况给他(她)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进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全力攻克核心唱腔和念白片段中最突出棘手的发声技术难题。以发声的机能训练为突破口,由表及里,由里到外强化训练各种发声技术。在行腔润腔的过程中,把唱腔的风格韵味、特色音型及所用语言的声音线条与各种发声技术糅合起来全面训练。待核心唱腔和念白片段稳定以后,再加上身段动作从头至尾拉戏,全面训练剧中人物所有的口昌腔和念白。并经常提醒演员,用嗓要劳逸结合,生活中说话一定要注意方法。这样,各种发声技术难题解决了,演员也就信心倍增,用他(她)们的话说就是:我只要发声技术解决了,别的都不怕、不担心。有时,在演出前要指导她喊嗓、练声,演出进行中要给她把关,及时提醒她应注意哪些发声技术等等。在我教授的众多戏曲演员中,广东汉剧院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李仙花,国家京剧院“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袁慧琴、邓敏,湖南湘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罗艳,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冠丽、高闯、“梅花奖”获得者刘慧欣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多年以来,我致力于戏曲声乐教育事业,不断向戏曲表演、剧目教师求教,向陈增摇⑺锼闪帧⒑蚊艟辍⒔家祥等专家教授求教。我深刻地认识到:戏曲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弘扬和承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培养合格的高精尖的戏曲表演歌唱人才,重视和加强戏曲声乐教育是当务之急,科学正确高效的发声方法和技术技巧是戏曲演员从事戏曲表演歌唱的有力保障。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戏曲声乐教育领域中来,为逐步建立中国戏曲声乐教育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戏曲声乐教育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