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话苏霍姆林斯基(十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话苏霍姆林斯基(十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之一:阅读的力量

与书本交往的愉悦所引起的精神振奋状态,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借助于这种力量能托起沉重的知识。在这种状态下智力劳动的巨大源泉似乎被打开了,强大的能量喷涌而出,这个源泉就是无意注意和无意识记。精神上的振奋和灵感越强烈,进入意识中的知识就越多。(《育人三部曲》,第470页)

朱永新解读:

阅读不是好学生的专利。阅读是所有学生的精神需求。而且,越是学业困难的孩子,越是需要真正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位男孩彼得的故事。在六、七年级时当学习比较复杂的概括和定律时,彼得遇到了困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书本能帮助他克服困难”。为此,他和学科老师们专门为他挑选了一些数学、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书籍。“对这个少年来说,书不再是储存知识的仓库,而是体验的源泉”,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彼得放下教科书,去读一读这本书。结果,彼得改变了,“阅读为他补充了新的认识能力”。

亲爱的父母们,重视书籍的力量,阅读的力量吧,书就像魔法棒一样,会在教育过程中产生你想象不到的奇迹!

之二:自我教育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

自我教育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在教育过程中总有这么一个时刻,始终小心翼翼地拉着自己学生的手领着他前进的老师终于认为可以放开他的手对他说:“你自己走吧,去学习如何生活。”决定走这一步,要具有很高的教育智慧。为了培养一个人能在精神上独立生活,必须把他引进书的世界。书应该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明智的教导者。我认为使每一个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能向往单独与书相处――向往默想与沉思,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使命。单独与书相处并不意味着孤僻。这是思维、情感、信念和观点的自我教育的开始。只有当书作为精神上的需要进入幼小者的生活时,这样一个开始才有可能。(《育人三部曲》,第214页)

朱永新解读:

记得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段子:小时候,对小伙伴说得最牛的一句话是:“我爸爸妈妈说的!”上幼儿园小学以后,最牛的一句话就变成了:“我们老师说的!”到了高中以后,最牛的话则变成了:“书上说的!”上大学以后,最牛的话变成了:“我说的!”大学毕业以后,最牛的话就变成了:“谁说的?!”

这段话中,透露出人生不同时期由对生命最重要的影响源。在生命的早期,儿童身边的父母亲人以及后来的幼儿园小学老师,无疑是影响儿童最关键的人物。但是,当儿童能够自主阅读以后,影响他们成长的关键因素就换成了图书。

为什么说个人的自我教育和精神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因为从阅读开始,儿童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而是主动地与书本对话,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他会为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喜怒哀乐,用书中的榜样来激励自己前行。书,帮助儿童寻找到了随时可以请教的精神导师。

之三:生活在书的世界中

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读什么样的书,书在他心目中占什么样的地位,决定着这个人的精神财富、意识和对生活目的的体验。年轻人对自己的义务的观点、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也取决于此。生活在书的世界中,这不仅仅是好好地学习,认真地完成作业。一个人可以以不坏的成绩,甚至以优秀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可是他却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智力生活的世界,感受不到与书交往产生的高尚的快乐感。生活在书的世界中,这就是进入文化的最细腻的领域,体验懂得精神财富的真正价值的人的伟大。(《育人三部曲》,第471页)

朱永新解读:

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生活在书籍之中。苏霍姆斯基认为,如果少年对书籍不感兴趣,如果少年没有他心爱的书籍,如果少年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那么就找不到“通向少年心灵的道路”。

学校就是一个读书的地方,教育就是培养人读书的习惯和能力。所以,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强调,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能够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足够了。如果一个少年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即使他以优秀的成绩离开学校,也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学生,因为他“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智力生活的世界,感受不到与书交往产生的高尚的快乐感”。

亲爱的父母们,你是不是能够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书的世界中”呢?

之四:不阅读就无法自觉选择生活道路

我们深信,不进行独立阅读就不可能自觉地选择生活的道路。为了使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兴趣不是短暂的,不是由于心血来潮,就要让他在少年时代多读、多想、多探索,要让智力生活与创造的、劳动的志趣紧密地结合起来。自学恰好就是把在课上掌握知识与在家中独立阅读书籍的智力活动结合在一起,在独立的智力活动中反映出爱好、能力和志向形成的长期过程。(《育人三部曲》,第473页)

朱永新解读:

人的兴趣、理想、志向是怎样形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与阅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说,尽管他从根本上就不认为在少年期就应最终确定爱好和志向,因为“这是精神生活中的一个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善变的领域”。但是,在这一时期,“人应该深入到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中”,形成对于一些问题的关注与倾向。只有在多方面的智力兴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其基础就是阅读――“不进行独立阅读就不可能自觉地选择生活的道路”。

世界宽广无垠,少年认识世界主要是通过阅读来进行的。多读书,多思考,多探索,就可以逐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之五:家庭最重要的作业是阅读

如果把家里的学习活动仅仅归结为准备功课,那就谈不上什么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谈不上对书本和知识的热爱。我们的少年的家庭作业,其中大部分是独立阅读自己选择的材料,小部分是阅读教科书。我们做到了使五至七年级学生能在一个半小时内,八至十年级学生能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不把智力劳动简单地归结为完成家庭作业。而且,阅读非必读的材料和准备功课,是精神生活中具有同等意义的两个组成部分。(《育人三部曲》,第473页)

朱永新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有两套教学大纲,他们的家庭作业也有两个重要部分:准备功课和自主阅读。他认为,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让学生做习题,重复训练,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他们学校的家庭作业,大部分是独立阅读自己选择的材料。而且,家庭作业的时间也要做出适当控制,如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家庭作业的时间不能够超过一个半小时,初中二年级以上不超过两个半小时。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当然要支持你的孩子读教科书,更要鼓励你的孩子读课外书。而且,要尽可能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