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准确到位 不偏不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准确到位 不偏不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要写好命题作文,审题很关键。准确解读题目的含义,弄清作文究竟要写什么,是成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获取作文保险分的“奠基石”。写作者只有将题目的外延和内涵理解透彻了,才能在立意、构思上不出现偏差,才能追求立意上深刻、构思上新颖等更高级的写作目标。作文审题的终极目标是准确到位不偏不倚。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呢?在此,笔者结合近两年来全国部分省市中考命题作文题目,谈谈自己的拙见。

命题作文常见的命题形式有词语式命题、短语式命题、句子式命题、材料+题目式命题等四种。如何准确审题,下面逐一述之。

一、词语式命题作文的审题

作文题目是一个词语,这种形式浅显而醒目,较为容易。

如2013年湖北省黄冈市的中考作文题目《温暖》,从字面上理解,温暖是“暖和,天气暖和”的意思。但如果局限于此,很难写出优秀的作文。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从写作内容看,生理上的寒冷需要温暖,这是温暖的本义;心理上的寒冷也需要温暖,这是温暖的比喻义,比如关心、理解、爱护、教育、亲情、友情等等。

因此,既可写关心、关爱给人带来的温暖,也可写亲情、友谊带来的温暖;既可写班集体、家庭给人带来的温暖,也可写社会、组织、团体给人带来的温暖;既可以写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还可以写人与动物,互相给予的温暖……

第二,从写作角度看,要注意新颖度和深度,要围绕“温暖”多方寻找。例如:可以写得到温暖的美好感受,也可以写施予温暖的具体、详细的过程,也可以重点写得到温暖、施予温暖后的心理感受。可以写事情的前因后果,也可以写捐助、关爱、鼓励等给人温暖的场面。可以写物质给人生活上的温暖,也可以写安慰、鼓励等话语给人心理上、感情上、精神上的温暖。

第三,在文体的选择上,以记叙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文为主。写记叙文时,要选取具体的典型事例,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抒情散文,可以重点写人们渴望温暖,也可以重点赞美温暖。写议论文时,要注意先提出观点,然后分析论证为什么需要温暖,怎样施予温暖,温暖的意义、作用等,最后重申观点。

二、短语式命题作文的审题

作文题目是一个短语,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练习,这种形式最为常见,要特别注重审题这一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偏题、离题的现象。

1.偏正短语的审题。

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偏正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后面的名词,但从作文审题的角度分析,中心词只是规定作文取材的对象或者范围。行文的重点应放在前面修饰、限制的词语上。这些词语,通常才是“题眼”所在。只有抓住“题眼”来组织材料,才能做到中心明确。

例如:2013年宁夏中考作文题目《最好的礼物》,题目的中心词是“礼物”,它规定了行文的取材范围必须与礼物有关。行文的侧重点应放在修饰语“最好”上面。“礼物”可以是吃、穿、住、行以及学习用品,也可以是教育、鼓励的话语。写作时,可适当对“礼物”进行描述。“最好”是超出一般的,礼物有价,感情无价,意义无价,作用无价。因此,我们要写礼物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对人的鼓励帮助,关于友情、亲情的美好体验和感受,这些才是最好的。

这类作文题目还有:哈尔滨《书包里的故事》,连云港《成长的力量》,南充《我的梦想》,绍兴《慢下来的阳光》,苏州《遥远的眼神》,资阳《不得不说的事》,济宁《成长的快乐》,荆门《那不一样的美丽》等。

2.动词性短语的审题。

作文题目中有动词或者是动词性的词语,那么,这个词往往就是“题眼”,选材和立意都要围绕这个“题眼”来确定。

如2013年黄石市的中考作文题目《读你》。

首先,要明确标题中“你”的所指,因为只有明确“你”的所指,作文才能有一个下笔的落点。一般来说,既可以把“你”理解为具体的人、事、物、景等,也可以选择了解最为清楚、理解最为深刻、感受最为强烈的“你”,以此来作为行文的对象。

其实,本文题的题眼是“读”,所有的材料,都要围绕“读”来组织,“读”是一个认识、了解到懂得理解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这个过程写清楚,需要把过程中的感受写清楚,要把对“你”的最终认识写清楚。

此类文题还有:2013年中考作文,杭州《懂得分享》,盐城《放慢脚步》,鄂州《善待他人》,仙桃《在春光里奔跑》,泉州《近在眼前》,天津《捡拾幸福》,扬州《渐至佳境》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作文题中,有时会在动词前面加上“又”“再”“也”等副词,这些副词需要我们仔细斟酌。

三、句子式命题作文的审题

一般来说,这种形式的作文题目较长,宜采用“切分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范围、题眼、数量、人称”等来分析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和要求。

例如2013年呼和浩特的中考作文题目《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切分的方法,把题目切分为“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三个部分。“那声音”指出了写作对象,“那声音”可以是课堂上情韵悠长的讲解,可以是悦耳的朗读声,可以是自然界的风声雨声、虫鸣鸟唱,也可以是美妙动人的歌唱、宛转悠扬的笛声,还可以是老师、父母等人温暖亲切的嘱咐、严肃认真的告诫、感人肺腑的教诲、催人奋进的鼓励,暖人心胸的安慰等等。“在我耳边”点明了“回响”的地方,写作时必须强调声音回响在“我”耳边,“回响”是谓语,也是题眼,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内容。“回响”就是让人想起而回味无穷,为什么回味无穷呢?因为一想起就感到美,就倍受鼓舞,就有前进的动力,就觉得“那声音”在身心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些必须大写特写。

四、材料+命题式作文的审题

材料类命题作文的审题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提示语+命题,一是材料+命题。

1.提示语+命题。

如南京市2012年中考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的提示语:

暑假,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语有提示和限制的双重作用,我们必须认真阅读,仔细揣摩。以上提示语就提示我们,暑假可以去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这种生活是怎样的呢?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揣摩一下命题者的意图,就是倡导学生过一种别样的暑期生活,那就是与书香为伴,带着书旅行。

同时,这个提示语也限制了文章的选材,文中的“书”和“旅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书,这从提示语中的“放下课本”“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文字中可以看出。从提示语中的“暑假,我们可以……”也可以看出这是倡导,可以是畅想将来,也可以回忆过去。它是一种愿景,文章应该让别人知道旅行与书为伴有何益处。

2.材料+命题。

“材料+命题”这类作文的审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根据材料的内容,判断材料的指向,揣摩命题者的意图,确定写作中心(主旨)。然后再解析题目。下面重点说说如何读懂材料(如何解析题目上文已作介绍,不再累赘)。

读懂材料应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材料中寻找关键词句,二是自己根据材料归纳提炼。

以下是2012年南京市玄武区一模作文题《满足》的材料: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的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摘自史铁生《病隙碎笔》)

这篇作文的材料,它的关键句是“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和“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它们的中心意思是“要懂得满足”。一般地,叙述类、故事类的材料,关键句往往位于开头或结尾,表达方式上一般是议论抒情。

如果材料中没有明显的句子来表明材料的主旨,那就需要我们自己归纳提炼。如下面这则材料: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做过一个“青蛙实验”。开始,科学家们将一只青蛙投进沸水锅里。青蛙受到强烈刺激后猛地蹦跳出来。然后,他们又将这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给水慢慢地加温,青蛙来回游动却不挣扎蹦跳,最后竟被活活地煮死了。

同样是放进水锅里,放进沸水里知道逃命,放进将要烧沸的冷水就不知道逃命,前后的差异强烈地暗示了材料的立意指向,我们不难归纳提炼出这样的观点:要防微杜渐,要居安思危。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写作者能较好地通过审题这一关,明确了“写什么”,就为下一步的“怎么写”铺平了道路,离写作的成功也就不远了。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实验中学;4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