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扩大内需必须解决好两个心理因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扩大内需必须解决好两个心理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是国民经济形势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解决好支配人们消费欲望和消费活动的两个心理因素:一是对自己未来收入的心理预期;二是人们的消费心理。

【关键词】扩大内需 消费 心理预期 消费心理

国民经济的形势迫切需要扩大内需,这势必要求减少和消除人们对预期收入的疑惑和悲观心理。在生产力不发达、产品不丰裕条件下形成并得到光大的重积蓄、轻消费、戒物欲、崇节俭的观念,是否在产品相当过剩、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还要固守、提倡?

扩大内需要求人们将即期收入和储蓄存款拿出来,必要时还通过消费信贷,增加对消费品和劳务的购买。然而,人们是否愿意将即期收入、储蓄存款拿出来,是否愿意通过消费信贷购买消费品和劳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支配人们消费欲望和消费活动的两个心理因素:其一是对自己未来收入的心理预期;其二是人们的消费心理。

1、人们对自己未来收入的心理预期。如果人们对自己的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就是说,如果人们认定自己所在单位预期效益尚好且自己的工作稳定,或者坚信自己找得到谋生岗位,自己的未来收入就有保障、稳定和可靠,人们就会愿意将即期收入用于消费需求,甚至将储蓄存款取出和通过消费信贷增加对消费品和劳务的购买;如果认定自己所在单位预期效益不错且自己的工作稳定甚至可以得到提升,或者坚信自己找得到更好的工作岗位,自己的未来收入就会增长,显然,人们就会增大对消费品和劳务的需求。相反,人们对自己的未来收入持疑惑甚至悲观态度,难以认定自己所在单位预期效益如何,难以认定自己在今后一段时期能否在岗,人们不仅不可能借助消费信贷和取出储蓄存款用于扩大消费,反而将即期收入的一部分存人银行,以应付预期收入的不足。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已发展到了攻坚阶段,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已从潜在状态转化为显现状态,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难以面向市场,效益低下,亏损负债,停工停产,有的甚至破产,下岗职工大幅度增加,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对预期收入持疑惑甚至悲观心理。受这种心理因素的支配,人们就不仅不会接受消费信贷和从银行取出储蓄存款消费,反而压缩即期消费,从而直接导致了银行储蓄存款迅猛增长。据统计,仅1998年一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增加了约8000亿元。诚然,巨额新增储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相当一部分人对未来收入的非乐观心理预期,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减少和消除人们对预期收入的疑惑和悲观心理,必须做到:

(1)加快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的步伐,使国有企业重振雄风,以遏制经济效益滑坡的状况;

(2)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贫困、伤残、年老、下岗、生病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3)加大国家财政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

(4)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水平,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协调、健康运行,确保物价稳定;

(5)制订有利于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法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争取在再就业问题上有新的突破;

(6)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规范企业破产、劳动用工和职工下岗,坚决克服无序行为;

(7)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劳动工资和奖酬金制度,切实把劳动贡献与劳动所得密切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使劳动者的收入不断得到增长。如果能做好这几件主要工作,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一定会产生一种普遍的乐观心理,从而会增加即期消费,使内需扩大。

2、人们的消费心理。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和发扬光大了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方面的节俭观念,即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上重积蓄、轻消费、戒物欲、崇节俭的个人消费心理和社会消费心理。这种心理是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物质产品不丰裕条件下的产物,既与之相适应,又使得人们的消费欲望和需求受到人为的限制,从而在产品不丰裕的条件下可以基本满足人们低下的消费需求,保持了生产和需求的大体平衡,维持了经济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生活的安定。自然,这种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方面的节俭观念,受到了包括封建统治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推崇,使之成为数千年中华民族公认的传统美德。

但是,在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国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今天,虽然我们仍然必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适当地讲究节约各种生产要素,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仍然必须在政务、党务、军务活动中,尽可能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讲究国家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但是人们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就不应该不加分析地一概地固守和提倡重积蓄、轻消费、戒物欲、崇节俭的个人消费心理和社会消费心理了。

一般来说,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是生产的根本的和最终的目的;没有消费,生产就无法继续,也就没有生产;而且消费的水平、规模和结构反过来决定了生产的水平、规模和结构,消费对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起着巨大的决定作用。在物质缺乏或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对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巨大决定作用似乎不太大,难以让人们觉察到,一旦产品相当丰裕或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就成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听任甚至提倡人们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仍然受重积蓄、轻消费、戒物欲、崇节俭的心理支配,必然会使人们降低即期需求。其结果,会使本已过剩的产品更加过剩,使产品积压增加,产品价格进一步降低,企业经济效应进一步滑坡,企业停工、停产、破产、倒闭和职工下岗现象进一步加剧。

于是,我们就不能不思考:在生产力不发达、产品不丰裕条件下形成和得到光大的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重积蓄、戒物欲、崇节俭的观念,是否在产品相当过剩、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还要固守、提倡?这种观念,对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是有益还是有害?答案显然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重积蓄、戒物欲、崇节俭的消费观曾经所能起到的上述历史作用已不复存在。它只能是在产品不丰裕、卖方市场条件下是美德,而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成为制约和束缚经济增长和发展、阻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心理障碍。所以,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我们决不能把重积蓄、戒物欲、崇节俭依然当美德来固守和宣扬。

我国市场态势已发生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要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协调发展,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扩大内需并非权宜之计。因此,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提倡一种新观念:会挣会花。“会挣”,就是在国家政策、法规的允许下,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挣得自己应得的报酬;“会花”,就是除了国家已明令禁止的有害于社会、有害于个人的那些消费项目如吸毒、赌博、等以外,理直气壮地有理智地用自己的即期收入、储蓄存款和通过消费信贷去消费自己及其家庭愿意消费的消费品和劳务,努力扩大消费品和劳务的种类、数量、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静、胡颖、王玉林:启动国内消费的实现方式[J].统计与决策,2006,12,50-51页。

[2] 周小川:鼓励内需是减少顺差最佳途径[N].青年报,2005-10-14。

[3] 雷健敏: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12,85-86页。

[4] 温孝卿、任仲翔、张理:消费心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9-1。

[5] 林毅夫:用新农村建设带动内需和消费[N].证券日报,20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