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观察融入学生的习作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观察融入学生的习作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观察是创作的前提。小学四年级习作教学以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作为提高习作能力的途径之一,极有必要。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学生乐于观察,引发其“留心观察”的动力,课堂上“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教学效果甚好。学生在体验观察中收获写作乐趣,形成“兴趣――留心观察――习作――兴趣”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习作教学;兴趣;留心观察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6-0032-03

无论哪个学段,小学生以习作为苦者居多,鲜有以习作为乐者,故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苏教版国标本四(上)语文书“习惯篇”提出“留心观察事物”,《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习作”教学目标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鲁迅先生《给董永舒》结尾处亦言:“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由此可知,使学生养成观察这一良好习惯是习作之前提。然而,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何况要养成的习惯是以学生“不喜欢”的习作为目标的呢。

笔者拙见,教学中处理好关系密切的“兴趣”“留心观察”“习作”三项――激发学生潜在兴趣,激发其观察动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对培养观察习惯、提升习作能力大有裨益。

一、在聆听故事中,重视观察

小学生对故事有浓郁的兴趣,不妨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对“留心观察”的关注。

步骤一:阅读一篇既感人又彰显“留心观察”魅力的故事――《不能朝母亲开枪》(引自《世界华人周刊》):

上了“树”的母猴再无路可逃,它绝望地望着追赶到眼前的猎人,更紧地搂住了它的崽。

绝佳的角度,绝佳的时机,两个猎人同时举起了枪。正要扣动扳机,他们看到母猴突然做了一个手势,两人一愣,分散了注意力。就在这犹疑间,只见母猴将背上的、怀中的小崽儿一同搂在胸前,喂它们吃奶。两个小东西大约是不饿,吃了几口便不吃了。这时,母猴将它们搁在更高的树杈上,自己上上下下摘了许多树叶子,将奶水一滴滴挤在叶子上,搁在小猴能够够到的地方。做完了这些事,母猴缓缓地转过身,面对着猎人,用前爪捂住了双眼。 母猴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可以开枪了……

母猴的背后映衬着落日的余晖,一片凄艳的晚霞和群山的剪影,两只小猴天真无邪地在树梢上嬉闹,全不知危险近在眼前。猎人们的枪放下了,永远地放下了。他们不能对母亲开枪。

步骤二:主导“留心观察”。

师:为什么猎人们的枪放下了,永远地放下了呢?

生:因为猎人们看到了母猴为小猴子所做的事情,深深地感动了他们。

师:同学们,如果猎人们没有留心观察到母猴的表现,他们会永远地放下猎枪吗?

生:不会。

师:要不是猎人们留心观察母猴,母猴它们生命就结束了,我们就读不到感人至深的故事啦!

如果就简单地跟学生讲你们要“留心观察”事物,或许学生仅仅就停留在识记这个词语的层面上;即使跟他们口头上讲“留心观察”多么重要,但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的学生学习时绝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术、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1] 既然能在故事中进行智力活动,学生又对故事特别感兴趣,笔者就通过阅读《不能朝母亲开枪》这则故事潜移默化地熏陶、引导学生,引发其重视观察,让其意识到:要是我们也留心观察,一定也能观察到令自己感动的事物。

二、在欣赏表演中,诱发观察

在学生意识到“关注观察”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观察机会,诱发学生主动、独立观察的兴趣。面对同班同学的表演,学生无疑有着更浓厚的兴趣。

步骤一:作文课时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一场特殊的考试”。学生一听到这个题目立即来了兴致,个个跃跃欲试。

步骤二:主导“留心观察”。教师选择两位同学参加“考试”,并对台下的学生神秘地讲:“你们可要留意他们的神情啊!”

步骤三:要求书面表述观察结果。下文为学生习作之一《一次特殊的考试》:

今天,老师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考试,要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来考试。我们班同学一听到老师讲的话,就有许多人自告奋勇地举手。最后,老师挑选了仲崇耀和刘雅洁两同学。

在考试中,我最留心观察的人是仲崇耀,他一上讲台就很紧张,老师让他选题时,他就变得更紧张啦。听了同学们的建议后,他便选择了三号题和四号题。当他打开三号题的时候,一边笑,一边捂住胸口。同学们叫他说出题目时,他便慢吞吞地将写的题目纸条举了起来,纸上写着“让他唱一首歌”,当同学们读出他的题目时,他开始显得哭笑不得,犹豫了一会后,唱起了《两只老虎》。

唱完后,他变得轻松了一些。但是,老师又让他看下一张纸条,看完后,他又恢复了之前的表情动作。当他慢吞吞地亮出纸条时,大家都非常期待地盯住纸条,原来题目是“让他讲个故事”。他开始变得更紧张,不停地摸着下巴,好像在想:我到底讲不讲呢?讲也没有什么好故事,况且我又不好意思讲……就当他在犯难时,老师让他回到座位上去,他听到后,所有的紧张都没了,开开心心地回位了。

最后,老师让我们用掌声表扬他的勇气,他听到同学们的掌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这是一场特殊的考试,让我懂得了怎样去观察别人,也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勇气”。

从习作来看,学生对所创设的情境――“一次特殊的考试”很感兴趣,观察得颇为细致。本次习作让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参与其中;由原先被动的接受命题作文,变为主动地观察师生言行;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作文的主人,意识到要想写出师生精彩的表演,就必须留心观察。

三、 在动手实验中,体验观察

小学生兴趣广泛,但兴趣点并非都一致。那么,该如何激发所有学生来体验观察呢?这就需要教师关注个体差异,调动有着不同个性兴趣的孩子的积极性,使之参与“留心观察”,体验和享受自己观察所带来的快乐。

步骤一: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兴趣差异。

步骤二:主导“留心观察”。例如,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对科学感兴趣,尤喜动手做实验,就布置他们回家做“面粉、食盐、糖等水中溶解”的小实验,引导其“留心观察”实验反应。

步骤三:要求用文字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笔者任教的一位学生向来惰于习作,交白卷,但他喜动脑筋爱动手实验。这一回该生主动边做实验边写观察结果,首次提交了作文――《做实验》,并读给全班同学听: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做实验。

我先把面粉放入水中,仔细观察里面的状态,我看到有些面粉正在冒泡,有些面粉在水面上漂浮。

第二个实验是把玉米生粉放入水中,我用放大镜来观察里面的状态,我看了又看,只见里面的玉米生粉把水变得越来越浓,渐渐地水变成了淡白色,接着我把盖子放进水中用手一按,再把盖子提上来,看见里面的水和玉米粉变得浑浊起来,真是奇怪。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2]在食盐、面粉溶于水的观察小实验中,学生的探寻热情被激发,体验到观察的乐趣。这位学生第一次写的作文虽短小稚嫩,却是他兴致所得,他对小实验充满了好奇心,对留心观察也兴趣盎然,教师的习作引导让他体会到只要带着兴趣去观察,他也能写出观察作文来,这引发了他写作的主动性和习作成就感。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一方面,鼓励他继续去观察,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另一方面,鼓励其他同学只要用心去观察,每个人都能写出好作文。

四、在交流习作中,评议观察

课堂作文诱发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能”“留心观察”,不少学生误将“日常所见”等同于“细致观察”,自以为“经常见到”便等于“了如指掌”,无需“额外”花费时间去刻意观察;也有不少学生觉得司空见惯的事物,有什么好观察的,哪能写出好文章啊?要想解决他们的困惑,不妨让他们多感受自己身边同学所写的观察作文。

步骤一:教师对用于交流的学生习作进行筛选(限于篇幅,抄录一例,见学生习作之三《我家的小狗》)。

步骤二:学生交流习作,教师引导、评点。

我家有四条小狗,一条是狗妈妈,其它三条是刚出生不久的狗宝宝。

每次,我都趁着狗妈妈“豆豆”出去玩的时候,溜到狗窝前抱小狗玩。今天中午,我再打算去逗小狗。

一到狗窝前,就看见它们三条小狗挤在一起呼呼大睡,每一条都想睡在最下面,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可能是我的笑声太大了,小狗都吓出了声儿。我见它们醒了,便抱起一条小狗玩,那小狗害怕得不停地蹬着小脚,我只好又抱另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在我手上,不停地扭动着头和屁股,那样子既滑稽又好笑;当我抱起最后一条小狗时,它已经吓得在我手上“游泳”啦!这几条小狗怎么全都这么怕人呢?

我家的小狗真是既有趣又可爱!

小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易被学生所忽略。但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将三只小狗被抱起时的动作和神态,写得生动传神。选择《我家的小狗》作为交流文章,让其他同学感受到生活中再平常的事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把文章写漂亮,让人读来妙趣横生。

习作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执教者永不止步去探索。如何不断激发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兴趣,使其写作文的热情持续不衰,教师的引导、点拨如何做到恰如其分,尚需探索推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M].选集(五卷书) 第三卷: 13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M].杜殿坤编译.―2版(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重印),198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