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始终在演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田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代表剧目有《商鞅》、《幸福的日子》、《》、《正红旗下》、《天堂的隔壁是疯人院》、《好爹好娘》、《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欢乐复活节》、《4.48精神崩溃》和《双面胶》等。曾获第4、5届佐临戏剧艺术奖最佳女主角奖、第8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演员奖、第1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第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8届佐临戏剧艺术奖最佳女配角奖。
话剧《双面胶》让申城的年轻人为之疯狂。他们中,不乏有带着自己未来的另一半前来、把观赏该剧当作“婚前教科书”来阅读的,更有甚者还把话剧中的精彩台词贴到了网上,作为“婚姻语录”来品读。
晚上六点,《双面胶》婆婆的扮演者田水准时走进了化妆间。有人悄悄对她说:“《双面胶》前三场的票都卖完了,据说下个礼拜的票也快没了。”田水听了点点头。对这部面向大众的现实主义作品,她对票房充满信心:“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生活,台上演的都是人物的真情实感,老百姓当然愿意掏钱买票喽。”淡淡的一句话,说明了一个理――写实是话剧的灵魂,这也正是田水舞台生涯最坚实的基础。
女儿,话剧生命的延续
田水出生于一个表演之家,父母都是江苏人艺的演员。据说田水这个颇有点艺术气息的名字,实为父母的一次戏谑之作,当时就有一位朋友开玩笑地说,将来你们的女儿当上了演员,这倒还真是个叫得响的艺名呢。田水本人也很喜欢这个名字,好听又好记,而且长了这么大,还没有碰到过同名同姓的人。
田水的父母为江苏人艺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演员们晚上大都要上台演出,他们的孩子们大都被关在后台化妆间里玩耍,田水的童年就是在后台化妆间里度过的。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小时候的田水也有过许多“远大理想”――去医院看病觉得医生八面威风,就想当个医生;坐电车看到售票员吆五喝六,就想当售票员……不过,毕竟是在化妆间里看到的演员多,田水便把目标瞄准了这份职业,憋着一股劲要做“比妈妈还好的演员”。
于是考大学的时候,田水在志愿表上毫不犹豫地填了“上海戏剧学院”这六个字。田水妈妈有些担心,她本来是希望女儿“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靠演戏吃饭,总有点朝不保夕的感觉。不过看到女儿这么坚决,也就没说什么。1986年,田水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四年后又被保送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研究生。
如今,田水的女儿也经常会在妈妈演出时到化妆室里玩。和田水小时候的情形一样,女儿总是好奇地发问:“为什么上了舞台后,妈妈就好像换了个人似的呢?”也许,田水早就有所谋划――等女儿长大,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也会和自己一样。
写实,话剧表演的灵魂
自己表演和看别人表演,完全是两码事。
虽然出生演员之家,虽然曾躲在后台看了不下上百场话剧,可真的到了上海戏剧学院,田水发现演戏还真不那么简单。在学校排的两出戏,让田水的表演观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在本科毕业大戏中,田水扮演一个闪耀于聚光灯下的大明星。为让田水尽快进入角色,老师颁布了针对田水的“特殊政策”――上表演课时,田水每完成一个小品,老师就会疯狂地赞扬她;课间有同学替她端茶送水;到了吃饭时间,男同学轮流替她打来热腾腾的饭菜。这样的生活体验,让田水一下便找到了当明星的感觉,慢慢地,那种桀骜不逊、不拿正眼看人的劲儿都在她的表演中体现了出来。体验生活的“负面效应”也是明显的――演出完毕后,为了从孤芳自赏的心态和做派中摆脱出来,田水还花了不少功夫。“老师这样做主要是想强调写实主义在表演中的作用。作为演员,越贴近角色本身,越能展现所扮演的人物的魅力。”
学生时代的田水还曾成功塑造了一个盲婆婆的角色。那是一个带有后现代意味的话剧,整个场景就只是一把椅子。田水要依靠这把椅子,表现出盲婆婆对丈夫的企盼、丈夫回来后的失落、发现丈夫有外遇后的无奈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刚接到剧本时,田水感觉无从下手,虽然特意去观察了盲人的生活细节,但演出来的效果还是形似而神不似。
“还是定下心来排点小品,扎扎实实地琢磨人物吧。”老师的话,一下点醒了迷茫中的田水。从最基本的小品环节入手,通过一个个现实生活场景的再现去琢磨人物的内心世界,寻找人物潜在的生活轨迹。这是演好话剧、演好人物的最好的方法。
等到看完这出“上戏”学生第一次演出的后现代风格的话剧作品,很多人感到诧异――田水怎能这样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实,田水自己知道,这出话剧虽有个时髦的外壳,不过自己表演的真正的“核”,依然是写实主义。
挑战,话剧“气场”的升华
修完“上戏”研究生课程后,一条专业演员的道路在田水脚下迅速延伸开来。1993年,她进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也即后来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第一个有份量的角色,便是《商鞅》中的韩女。陈薪伊导演是个富有激情的人,在上海排戏期间,她曾对演员们大声疾呼:“你们不要再排躺在沙发里的话剧了!”她并要求演员们手拉手一起跪在舞台中央,感受话剧的‘气场’。通过排演《商鞅》,田水体会到了话剧艺术那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陈导的要求下,仅仅是韩女和商鞅第一次见面那场戏,田水便改了三个版本――从仅仅需要表现出韩女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到需要体现一些韩女对商鞅的爱意,最后还要加入韩女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人物内心越来越丰富,表演难度也越来越大。《商鞅》的演出,让田水的表演逐渐走向成熟。
2000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第一次上演以网恋为题材的话剧《》,导演选择了田水饰演女主角艾扬。在排练中,田水想起了自己在学校演盲婆婆的经历:“从写实出发,观众喜欢看真实的表演;网上网下,只要你演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观众就会认可你。”《》为田水带来了曹禺戏剧奖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众多荣誉,而田水却把这些成绩都归功于一个好的剧组:“一个剧组的‘气场’很重要,好的剧组就像一家人在一起做事,编导演互相帮助、通力协作。没有‘气场’,演员的想象力就可能被封死。”
田水爱演具有挑战性的角色。演了那么多戏,她最喜欢的还是话剧《我跟春天有个约会》里的红莲茜。当时导演找到田水,说有个戏希望她能演,戏里有三个女主角,不知道她喜欢哪一个,让她自己挑。田水琢磨了一会儿,选了红莲茜。“这个角色的内涵太丰富了,她个性鲜明、敢爱敢恨,但生活的不如意却使她的心态变得沉闷消极。在承受了诸多打击后,她觉得生活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于是整天以酗酒度日,结果因肝硬化而凄苦离世。”这个人物的痛苦,这个角色的难度吸引了田水。
在剧中,田水边唱边舞,沉浸于红莲茜的内心世界里,用心去体会她的喜怒哀乐。在最后一场戏中,红莲茜唱着自己最喜欢的歌离开了心爱的舞台,独自面对死亡,每每唱到这里,田水总是声泪俱下、久久不能自己。
情感,话剧人生的支撑
平时,田水在不演戏的时候就在家里带带女儿、做做饭。虽是和婆婆生活在一起,但两代人之间相处融洽。对出演《双面胶》这样一出婆媳争斗的话剧,田水有她自己的解释。
首先是这个剧本太吸引人了。《双面胶》是几年前十分流行的网络小说,很有争议性。虽然这是个老话题,但也是个永久的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其次,田水本人也是媳妇,有丰富的生活基础:“演这个话剧就像是在演真人秀,很过戏瘾。”
按照田水的理解,“双面胶”是指既是儿子又是丈夫的生活状态――男人既希望媳妇像妈妈那样勤劳善良,又希望妈妈能像媳妇那样有年轻人的思维。总而言之,他总想把妈妈和媳妇黏在一起,结果自己就成了双面胶。
然而,田水的丈夫吕梁却不是那种“和稀泥”的人,他始终觉得妈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田水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双方不要干涉太多,这样日子也过得舒坦。吕梁和田水是大学同学,直到毕业时,两人才有了“在一起”的念头,可谓水到渠成,两人在大学毕业后就在上海订婚、结婚。这对夫妻合作过不少话剧,但有趣的是,他们在舞台上却很少有演夫妻的机会。
田水说,过日子嘛,平淡就好,不需要舞台上的那种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