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代文学女性形象的当代启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代文学女性形象的当代启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世界里女性这一群体经常被当做描写的对象,或赞美或批判,这些女性形象带给了后人无尽的思考,至今仍然为文学领域所重视,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美女”形象和“贞妇”为例形象来谈谈古代文学中国女性形象的当代启迪

关键词:美女形象;男性审美;贞妇形象;贞节的历史演变;当代启迪

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了众多女性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的人物画廊,敬养服从的孝女曹娥,缇萦;温柔卑顺的贤妻;人比黄花瘦的才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玉环;世俗摒弃的;生命道德化的贞妇……文学世界里的女性形象众多而我只选择了美女形象和贞妇形象进行探究。因为在近代革命后,妇女运动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从三寸金莲的深渊中解放了双脚;从“三从四德”的宗法教条中抽身,不再以夫为天;从“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中挣脱,学会了崇尚科学崇尚知识……但是有些历史传统仍然存在或者被错误地解读,在女性审美方面以男性审美为标准的审美倾向依然广泛存在,女性仍然没有逃脱被看的命运,女性追求的美仍是以男性审美为转移的。在女性贞节方面现代社会对贞节的理解出现了巨大的偏差,随着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开放,一些西方的思想流入华夏大地,人们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两性关系的认识出现了巨大的偏颇,传统伦理中强调的性道德受到了破坏和批判,使社会陷入了道德危机之中。现代女性的审美和贞节观念成为了当代社会道德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重新审视女性的审美和贞节观念并不是一场历史与现实的博弈,而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前提和途径。

一、美女形象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许多文人士大夫不惜笔墨塑造了众多美女形象,这在许多诗歌和小说中都有所体现,下面略举几例: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南朝梁,何思澄《南苑逢美人》)

粉白朱红点点滴,蛮笺认得女娼妖。巴山蜀水花如海,杜宇春风恨未消。(明・郑真《咏薛涛笺》)

此外在《红楼梦》中有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的王熙凤;有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的贾探春,仔细审视品味这些美女形象她们无不有着花样的容颜和婀娜的身姿.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不是生成的,是造成的”,也就是说,女人美的标准是人为制定的,而在中国一个男权社会的国度里,女人的美则是由男人制定的,这就是中国古代女性的命运定位。那些古代文学作品中美女形象则是在男人话语下被逐渐规范的。

二、男性审美的过去与现在

1、中国古代男性欣赏女色的三大倾向

(1)倡导以礼节情,好色而不淫。

“好色不淫”出自《屈原・贾生列传》全句为“《国风》好色而无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是对《诗经・国风》内容的评价后来用以指人喜欢美色但不,也就是说有修养的男子看到美丽的容貌举止,然而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但是如果为了个人私欲就会产生不规则的想法。《诗经》里的是美丽的、纯真的,每一篇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坦坦荡荡毫无虚假,让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

(2)具有审美观照的内涵

男性在欣赏女性美貌的过程中制定了一些审美标准,如亭亭玉立,肤如凝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这些具体的审美标准在很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如《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兰芝被谴回家前的打扮“口如含朱丹,指如削葱根”兰芝心里虽委屈无奈,但是他还是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献给焦仲卿;在曹植《洛神赋》中有“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男性视角下的审美内涵,而作为审美对象的女人只能照着男性标准去潜心打扮,去迎合男性的审美。

(3)存在扭曲病态的审美倾向

从楚王的细腰到陈后主的三寸金莲,男性审美呈现病态扭曲的趋势。有诗句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病态的审美甚至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何其悲哀的审美倾向。

缠足何时所起,说者纷纭,前人所考。有详有略,且有根据伪书误解古意的。在我看来裹足起于南唐。殊无足疑。南唐李后主有宫嫔娘,机丽善舞,乃命作金莲,高六尺,饰以珍宝,纲带璎珞格,作品色瑞莲,令娘以帛缠足,屈上做新月状,遂弃袜行舞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这是后世缠足之起源[1]

缠足兴起于宋代,但是并没有很快普及开来,在元代只有有钱人家的女子裹脚。后来不论贫富都开始裹脚了。《女儿经》上说“为什事裹了脚,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虽说在一定程度上裹足是为了规范女子的行为但是后来却成为了男性娶妻的一个标准,取小脚妇就逐渐成为了男性的嗜好。

审美的、心理的、社会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致使“悠悠千载一金莲”,再加上男性尤其是男性文人对纤足和三寸金莲的情有独钟,使“缠足”这一女性规范行为取得了坚不可摧的历史地位。苏轼的《菩萨蛮・咏足》描写到: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需从掌上看。[2]这首词被认为是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在史浩《浣溪沙,夜饮咏足即席》中这样写道“珠履三千巧斗艳,就中弓窄只迁迁。恼伊划袜转甚怜,舞罢有香留袖褥。步余无迹在金莲,好随云雨楚峰前。”由此可见在无形中男性将小脚列为女性美的标准之一,所以女性只能甘心情愿去承受。

2、男性审美的现在

相对于过去男性审美的倾向现代男性的审美有了一些转变但是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审美倾向中跳出来现代男性审美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1)线条美,。对女性的胸部有病态的审美和迷恋(2)肤色美,皮肤白。俗话说:“一白遮百丑”(3)五官美,痴迷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4)对外在美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内在美如性格美、人性美、内涵美、母性美的关注。

由此看来,现代社会男性与女性在审美地位上存在明显的不平等。男性将女性作为审美对象,置于被动地位,把她们仅仅看作是满足男性审美需求的“观赏动物”。这种情况下,女性美仅表现为一种“男性文化视角的审美观感”。女性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被取消了,活在男性审美的活动当中。

女性主义批评家Watkins认为:正是男性那或隐或现的批评审视的目光使女性永远处在美貌竞赛的压力下――也就是以男人的观点从外在判断批评她们的身体,而否定她们的内在感觉。[3]现代社会中一些女性为了迎合男性的审美标准使整形业、美容业、服装业兴盛异常。隆胸、整形、减肥、美容成为了一些女人的必修课。注射激素,吃减肥药,节食减肥……为了吸引男性的目光而承受身体的痛苦,甚至冒着付出生命的危险。对于这一现象,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可以很形象的概括:向来在男权社会里,男子所喜欢,女子样样都做到,假定男子尽以茉莉花为臭,则女子虽心好之亦不必插。[4]

从男性审美的过去与现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向来的社会里,女子都是被看的。”[5]男性是女性审美的主宰。

三、贞妇形象

丈夫远离,赵五娘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担,自食糠皮,生活艰苦,公婆早逝。青丝买葬,十指培土。遭遇极其悲惨。张巡困守睢阳,其妾为成全夫志,主动请求丈夫烹煮自己以饷军士;李三娘在丈夫被迫从军后,坚守,丈夫发迹变泰另取岳氏,兄嫂逼她改嫁,她宁可吃苦受累,苦守16年,终不肯改嫁。

这些贞妇的心灵深处,体会到了守节的悲哀,也滋生过对现实幸福的渴望,但这种朦胧渴望,这种悲苦又被内化为内心自觉的道德律令桎梏,只将个人的幸福寄托于虚渺的来生。

四、女性贞节的历史演变

贞节属于道德的范畴,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贞节观。

在原始时代,人类没有家庭,而只有群团没有夫妻只有。在这个时代,男女之间的性关系相当随意。女子既人尽可夫,男子也人尽可妻。一个男子可以只选择一个也可以和好几个女子发生关系,女子也是如此。只要双方乐意社会并无限制。但是随意并不等于任意。更不等于,这个时候的两性关系应该说是“无限制,有选择”。[6]

夏商周时期女性贞节观念相对淡薄《易经》对于贞的解释约有三种:第一种解释说:“家人利女贞能正位乎内,这个贞与肉体的贞毫无关系。第二种解释说:“恒其德贞,妇人吉”是说夫妻关系能长久的便是贞了,这个解释就有一女不事二夫的意思,但是与处女的贞节并无关系。第三种解释说“女后女壮,勿用取女”说女子杂交便是不贞的意思。[7]

先秦重礼教,对于女子行为有严格的规范,《曲礼》中就具体阐明男女授受不亲的事项,但是对于女性贞节却很少提及。

秦之增重礼法,始皇重视礼节,几次刻石都会提及,泰山石刻有云:男女礼顺,慎尊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

在汉代,朝廷虽用官势褒奖贞节,刘向,班昭等又用文字鼓吹贞节。社会对于贞洁终不看重,妇人再嫁无人制止,也有人愿取,这足以证明汉代不过是贞节观念由宽泛向严格的一个过渡时代。

魏晋南北朝这样乱离的时代,贞节观念却较为重视。《晋书列女传》这样说道:夫繁霜降节,章劲心于后凋。横流在辰,表辰其月于上德。匪伊君子抑,亦妇人焉。在这里把女子的贞洁看作是上德。[8]

实际的贞节观念在唐时淡薄。故公主再嫁者达23人。

宋代产生了处女的嗜好,此时的贞节观念都集中在一点上就是生殖器。从此女性的摧残遂到了不可知的程度。“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足以说明女性遭受的摧残。

自宋人对于贞节的态度加严后,夫死守节差不多为元时个个妇女应尽的义务。元之后的明朝是奖励贞节最多的时代。在书籍方面有徐皇后的《内训》。二十四史中节烈妇女最多的也就是明史了。

贞节观念经明代一度热烈的提倡,变得非常狭义,逐渐趋于宗教化,非但夫死守节,认为未嫁夫死也要守节。对女性贞节进行褒奖,贞节牌坊在中国大地到处树立起来,像一座座牢狱,禁锢着女性的自由。可以说,每一处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个活泼泼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个女子数十年的青春。

由此可见传统的贞节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非道德观念,不仅要求婚姻关系存在时保持的专一性,还求女性在婚姻关系终止后甚至尚未形成时保证对男子的专一,所以女性要用一生的幸福乃至生命保证贞节。[9]

由于女性长期受贞节观念的压制难以再忍受,当女性得到解放后就迫不及待想颠覆这一桎梏,加之社会过度的倡导女性独立自由也使很多女性扭曲了贞节的观念。不再把贞节当做女性的道德标签,甚至牺牲贞节换取丰厚的物质回报吧,把自己的贞节当作赚取金钱的手段,这并不是对古代压迫妇女的反抗而是对自己人格的亵渎,最终会被社会所不耻。

五、男性主宰的审美和淡薄的贞节观念的当代启迪

从男性审美的过去与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美是可以讲究的,然若以男子的好恶为转移,这种美不是女性美的本来面目,以摧残形体为美的,完全改变了个性,是女性的一种堕落。《汉书・孝武李夫人传》中这样写道:以色示人,色衰而爱驰,爱驰而恩绝。因为容貌形体之美毕竟只属于青春年华,随着光阴的飞逝,憔悴衰老自然是无法抵抗的规律。当色尽人衰的一天,女性也将毫无可取之处,被抛弃嫌弃自然不在话下。让自己保值的更多的应该是内在美,你的个性、学识、气质、尤其是独立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不会随时间的流水而淡去,只会越来越厚实,这有这样你才能守护自己独立的人格。

贞节观念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从原始社会“有选择,无节制”到清代的严苛的贞节制度,怎料在200年的风云变幻后竟会荡然无存,现代社会对于贞节观念全然漠视让人甚是忧心。对于传统的贞节观念我们应该予以彻底的批判和去粗取精的改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的两往中可以不讲性道德。对爱的忠贞和传统的贞节观念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传统的贞节观念把妇女的贞节当做一个生理学问题看待,表现为对生殖器的崇拜;而正确的贞节观念应该把贞节当做一个社会伦理学问题看待,贞节就是对男女的一些特定要求。只有树立这种正确的贞节观才有利于现代两性关系和婚姻关系的巩固提高。(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37版

[2] 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下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

[3] Watkins.susan Alice著,朱侃如翻译《女性主义》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

[4] 林语堂《林语堂隽语》岳麓书社1995年版

[5] 李小江《解读女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 易中天《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上海文艺出版社

[7]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8]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9] 张怀承《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