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今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我为主体,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目前,高中课程教学大多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政治也不例外,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接下来,笔者就高中政治教学中有关学生主体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的原因
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据笔者了解,在当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发挥得不够充分,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表现为满堂灌;以课本为本,死记硬背,表现为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给学生灌输“听话就是好学生”的思想。长此以往,这些传统的旧观念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始对传统方式进行改革,但仍有不少教师墨守成规,固守教师为中心的老一套,这就束缚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致使学生被动学习。
2.师生关系摆放的错位
教育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平等、互助、合作,教学相长,共同来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将这一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无论从时间、空间,还是课堂自等方面都过分放大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这样何谈学生的主体作用?
3.功利消极思想的干扰
市场化经济影响着学校,功利主义思想也影响了学生,尤其是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不作为高考学科的改革之后,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政治对高考无用。这种功利的消极思想直接导致学生不重视政治课学习,就更提不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了。
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性
1.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根据《纲要》精神,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搜集与处理信息、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这些内容,正是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向学生传授的内容,更是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师生通力合作,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内容。
2.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来注入新鲜血液。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在高中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自主性、创造性,有利于他们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胜。
3.学生成长的客观需求
高中学生正处于知识结构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自我意识,但是其思辨能力仍有欠缺,在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和事物判断时往往会产生困惑,所以,在中学阶段,以教师为主导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在锻炼中成长,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客观需求。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措施
1.转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
在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中,主张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课堂的“客体”地位。这样的主客体不分明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因此,要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一定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的学生主体地位,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友好、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友好交流,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在尊重与民主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自由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就非常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先要对学生恰到好处的启发,学生得到启发后主动学习,自觉获取知识,从而发挥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除用启发式教学法外,还要根据学情采用多种教学法,以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
学生自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读,目的是通过自读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作全面的了解。关于“学生自读”其具体做法分三个步骤:一是读前导入(架桥梁)。先给学生布置自读任务,从复习上一节内容导入将要学习的内容,架起“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接着创设情境,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把学生置于情境当中,深入感受。二是读中提示(定目标)。引导学生泛读,教师确定阅读目标、提出问题,使学生依照目标去读,带着问题去思考。三是读后感悟(挖深意)。教师在泛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学生通过精读攻克重难点,从而挖掘出深意。
(2)学生质疑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好现象,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质疑,学生只有自觉主动地找疑点、找难点,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也有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能不能质疑,会不会质疑,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标志,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通常情况下,学生质疑往往表现出两种现象:一种是学生提不出问题,需要教师引导。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教材、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思路。另一种是“人云亦云”。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个性质疑。
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常常采取以下方法启发学生:首先,抛砖引玉。教师提出某类问题中的一个较浅层次的质疑,引导学生向深层次质疑。例如追问“为什么?”引发学生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思考。其次,旁敲侧击。引导学生拓展思路,产生联想。如在学习“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这一内容后,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然后发表见解,说出疑惑,提出质疑。再次,借题发挥。即借“此题”来发挥“彼题”。教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一些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当学生在问题面前疑惑时引导学生多向思维,换角度思考问题,从而阐发出更为全面、更有价值的结论。
(3)学生探索
探索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思路明确、抓住重点,同时还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探索绝不是学生的苦思冥想,而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边互动,同时表现出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总之,当今的教育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正确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多地掌握知识,更快地提高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