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燕教学的问题设计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燕教学的问题设计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学生、文本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真正的理解。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再是承载特定知识的文本,而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课程也不再是教学计划和目标,而是师生共同学习新知识、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这种体验、学习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离不开学生的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的,学生主动参与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它决定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学活动的途径虽然因不同课型而多种多样,但从阅读课教学方面来讲,我认为主要是应从“设计问题、学生阅读回答、合作学习后回答、探究回答、自由思维表达”等层次展开,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参与进来,做学习的主人。为此,我非常重视问题的创设,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到整个的教学活动中来。

下面以自己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海燕》一文的问题设计,谈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通过问题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活动伊始,教师巧设问题,激发兴趣,促进参与

(一)设计问题、学生阅读(听读)回答。

1.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文章以()为顺序,来表现海燕形象的?找出三个画面的起止。设置此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2.你读出了怎样的海燕?设置此问的目的让学生对海燕这一形象有一初步感知,为后文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做铺垫。

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明确: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顺序,将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通过对三个大的场景的描绘来表现海燕矫健勇猛、坚强无谓、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这一形象的。

教学伊始,提出以上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认真阅读课文,使阅读教学这一环节落到实处。学生带着教师巧设的问题独立地思考,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弄清楚了这两个问题,把握了该文的内容和思路,这样也就完成了教学的第一步,即整体感知。通过巧问激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参与进来,做学习的主人。

二、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合作学习后回答

问题: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概括,并在梳理情节的同时,抓住了作者的情感倾向,说明大家初步读懂了文章,下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或同桌合作,找出本文除了描写海燕这一形象外还描写了那些形象?怎样描写的?或者说说你认为本文哪些语句不再是单纯写景?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学习小组中展开相互间的交流,最后组内代表发言。

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动起来,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此问题看似复杂,但学生却有话可说,小组讨论,共同研究,然后汇报,可以培养主动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虽然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表达能力各不相同,说出的答案也许零星散乱,也许不乏精彩,但这些,老师都应有充分的预知,原则是只要说的在理,都应予以肯定。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欣赏了文章的精彩片段,从而达到进一步赏析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三、学习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进一步设问,学生探究回答

(一)象征手法。为了理解象征手法在本文的如何运用与体现,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尤为重要。如:大海的波涛象征什么?海燕象征什么?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什么?暴风雨象征什么?乌云、闪电、狂风象征什么?问题抛出后,教师适时介绍相关时代背景,学生理解象征体的象征义显得很是轻松,水到渠成。大海的波涛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风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二)有力的对比和烘托。文章开头一句写景,有何作用?中间部分写大海与闪电激战,:先写风“吼叫”雷“轰鸣”,又有何作用?作者生动地描写其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之举有何目的?

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写大海与闪电激战:先写风“吼叫”雷“轰鸣”,用声音渲染气氛,再把乌云比喻为“青色的火焰”在“燃烧”,气氛比前更为紧张。

写其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与高傲的海燕,自由自在地飞翔,形成鲜明对照。有力地烘托海燕形象。

(三)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语言。文章的末尾,为什么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还运用了哪些修辞?设置此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领悟本文的写作主旨。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学生具体感知了象征手法在本文的运用,领略通过对比和烘托这一表现手法彰显文章主旨的写作技巧。

四、活动小结:教师启迪,拓展学生思维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文,相信大家还有很多启示,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来,作为小练笔做在作业本上。

这一问环节是全文学习结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把对课堂的思考带到课堂以外,带到书本以外的过程。如果说课堂上受时间的限制,不能让全体学生充分活动,充分参与的话,那么这最后一个作为作业的环节可以做相应的弥补。因为尽最大可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的教学,这才算得上成功的教学。

本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展开了四次活动。实现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在这种充分互动中,营造了一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被调动,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间的互动,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值得教师精心研究的问题: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如何从提问入手,以问题展开活动,以问题促进参与,去探究、去创造?在教学设计中恰当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不失为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好途径。让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中,精心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吧,这就是我在课改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