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冷链物流:困局与走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务院制定的《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提升了物流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位置。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中的重要力量,在“规划”中被多次提到。
2014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在500家规模企业中,有106家企业计划购买冷藏车2845台,占总量的9.4%;有121家企业计划建库1357万吨,占总量的72%。可以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不过,冷库布局参差不齐现象,却成为冷链物流业前行的阻力。
冷链物流市场爆发
电子商务催生了冷链物流宅配市场的兴起,进而带动了冷链物流客户渠道的改变。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的客户群体可分为B2B和B2C两个市场。2014年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B2B占总体市场的3/4,B2C占总体市场的1/4。虽然B2C市场规模较小,但受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2012~2014年的3年间其年均增速达到80%~120%。由于冷链物流市场的整体发展、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客户购买频次的增多,以及生鲜产品尤其是海鲜产品高达50%的毛利率的吸引,当前电商企业纷纷推出专业的生鲜产品品类,或是加大对生鲜产品品类的拓展力度。随着各大电商企业不断发力,预计到2015年年底,冷链物流中的宅配市场业务规模可以达到40亿元人民币。
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的货品品类可以细分为蔬菜、水果、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及花卉产品等,还包括一些特殊商品,如医药产品。其中,水产品、医药产品等近年来发生的变化较大。从冷链物流行业整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看,2014年,水果和水产品消费量依然较大,多年来始终是重点货品品类,并且随着冷链物流行业成熟度的提高,其需求增速也在稳步提升。2014年,医药类产品的增长同样不容忽视。近几年由于医药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经营设施、企业资质等严格审查,医药产品在冷链运输上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前100种最畅销药品中,有冷藏温控要求的药品已经占到45%。现在采用冷链物流的医药类产品主要是疫苗和血液制品。未来,诊断试剂这一市场将会进一步放开。从长期来看,随着种类的丰富,整个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另外,价值链不断扩展延伸。冷链物流企业由单个环节服务领域逐渐向一站式综合领域扩展。与过去相比,综合型冷链物流供应商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企业在服务过程中逐渐向立体化、跨界方向发展。
冷链物流遭遇瓶颈
与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相比,我国现有冷链物流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分布不均,且功能失衡 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7万辆,而美国已经拥有20多万辆;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按人均占有的冷库容积来说,我国仅是美国的1/5。此外,我国当前冷库结构不够合理,导致功能失衡,比如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等现象明显。
冷链标准缺乏监管,企业执行力度差 据统计我国冷链相关标准已经超过200项,但所有这些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根据行业需要也制定了若干项冷链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如《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并进行了标准试点和宣贯工作,但是仅靠协会的力量是有限的。部分企业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号,却经营着间歇性供冷,以此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发达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例如,欧美多国采用的《易腐食物国际运输及其特种运输设备协议认证》(简称ATP),其中对冷链运输和冷链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一旦企业触碰法律,就将面临罚款与制裁。而我国目前还尚未有专门针对冷链物流的法律。
冷链理念薄弱,易腐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这既体现在行业层面,也体现在消费者层面。重视食品生产环节,而缺乏对于冷链环节的监管和追溯,是冷链理念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美国农业总投入中,仅有30%用于生产,70%则用于产后的保鲜、运输和监管。虽然我国居民家庭易腐食品消费占比已经超过30%,但大部分消费者对冷链的要求或意识不强。
创新驱动冷链物流向前
今后冷链物流的发展,要进一步提高行业认识,采取一系列创新性措施,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提高冷链运营效率,从而保证冷链市场平稳运行。
提高软硬件运用程度 以美国为例,美国冷链物流当前大力发展火车温控集装箱,也是基于考虑铁路网络的优势。而理想的冷链物流产业链应该是“产地预冷、冷链运输、市内配送中心、销售终端”四点一线,甚至可以直接从产地到终端。中间环节越少,成本越低,断链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政府可对产地冷库、市内配送中心等做好统一规划和标准,引导第三方冷链物流有序发展。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可在整个供应链中运用一套完整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S),对企业运输过程中涉及的订单处理、运输、配送、承运商管理、运力管理、返单管理、应收应付管理,以及退货管理等业务,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和监督。
跨界冷链资源整合不断创新 跨界冷链对市场的冲击能力、竞争能力和整合能力,是传统冷链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需要通过餐饮企业和生鲜电商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及高新产业技术融合并跨界合作。在联合的基础上实现跨界多赢,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注重数据的收集分析 随着生产、运输及销售日趋智能化和大数据时代来临,数据收集及分析能力将成为冷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谁的数据处理“跑”在前面,谁就是赢家。通过数据分析,冷链物流企业能更加清晰地决定供应链中的采购物、采购量、储存时间,以及消费地与需求量等。这样冷链物流企业就少了盲从,多了理智,在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突破传统业务模式 生产和消费连为一体,产业和生活同步成长,多元化的冷链物流时代即将到来。冷链物流企业将面对经销商服务管理、国际商贸分销管理、冷链物流整体外包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机遇。通过把握行业趋势、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逐步完善业务链,培养客户的黏性,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冷链物流的行业趋势。完善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可以通过企业联盟构建公共型冷库、复合型冷链物流系统和一体化冷链体系,实现我国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建立冷链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系统集成中心,打造我国冷链物流的平台经济。
总的来说,冷链物流行业与实体企业可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在“一带一路”的驱动下,把握跨界冷链物流、跨国贸易、连锁餐饮和生鲜电商转型升级的时机,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应用资本市场、新技术、产业创新和全产业服务等手段,突破传统模式,实现冷链物流“跨越式”发展乃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