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戴尔轻装上阵新业带来更多机遇害与挑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戴尔轻装上阵新业带来更多机遇害与挑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除了设置新的通讯解决方案业务部门,戴尔继续在服务器、网络设备等领域发力。不过。它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将意味着要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重分销、轻直销后,戴尔还要重塑身形,强迫自己比以往更加适应市场。

2009年12月5日,美国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戴尔总部,戴尔公司发言人大卫・弗林克在这里向媒体表示,公司将成立一个新的业务部,致力于开发通讯及移动设备,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的软件产品。该部门将由现任公司消费者业务部负责人罗恩・加里奎斯领导。同时,原来的戴尔消费者业务部将与中小企业业务部合并。

与新设业务部门相呼应的是,戴尔也对一些既有业务做了减法。2009年12月3日,戴尔与台湾鸿海集团签署一项收购协议,戴尔将向鸿海旗下富士康出售其在波兰的一个Pc工厂,该Pc厂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和其它存储设备。收购完成后,富士康将在该工厂继续生产戴尔Pc,并可能接收这里的1600名员工。《华尔街日报》对此的评价是,“此举是削减成本的良方,戴尔早该如此”。

戴尔的“加减法”尚未获得华尔街投资人的置评,但这群对数字相当敏感的投资者却对戴尔2009年第三季度的财报颇有微词:总收入为129亿美元,同比下滑15%;净利3.37亿美元,同比下降54%。均低于分析师的预期。

不过,戴尔公司的CFO布瑞恩・格拉登为华尔街投资者打了一剂强心针,他表示,“目前,公司在削减成本方面颇有成效,戴尔也正在加大向高利润行业转变的力度。”

重组制造业务

2007年,创始人迈克尔・戴尔重回戴尔公司之时,削减成本便是摆在他面前的主要任务之一。经过这两年多来的裁员和业务架构调整。公司的总体运营成本降低了16亿美元,但离40亿美元的成本削减计划仍有较大差距。

投资银行考夫曼兄弟分析师肖・吴表示,与鸿海达成协议。这对戴尔具有积极意义,制造工厂会拖累PC厂商的利润,他认为“制造工厂已经成为PC厂商的负担”。《华尔街日报》也撰文指出,向富士康出售工厂是戴尔放弃“在自己的工厂按单生产”模式的―个最新例子。该文作者认为,尽管这―模式曾帮助戴尔成为全球第一大厂商,但随着PC销售模式由企业客户转向消费者,一些电脑生产商发现,通过将生产外包给富士康等代工厂商,生产成本低于在自己的工厂生产,相比之下效率更高。

2008年4月,戴尔关闭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奥斯汀的一家PC制造工厂,2009年1月,又将欧洲生产基地由爱尔兰转移到波兰和第三方生产合作伙伴,并在爱尔兰裁员1900人。10月,戴尔关闭北卡罗莱纳州的一家台式机制造工厂。

尽管戴尔方面没有表示将继续出售和关闭在德克萨斯或其他地方的制造工厂,不过,分析师指出,在与惠普、宏的竞争中,戴尔“自产自销”模的弊端暴露无遗,为了追赶对手的步伐,戴尔应该处理掉制造业务,将制造的流程外包。目前,戴尔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巴西、中国大陆、印度和马来西亚设有工厂。

为了完成削减40亿美元成本的计划,戴尔在制造工厂方面的大动作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近日,迈克尔・戴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资产结构和业务组合方面,你们将看到一个全新的戴尔,这也将成为戴尔25年来最重要的变化。”

打造“一站式”经营

与戴尔近来所作的一系列业务调整相比,新成立的通讯解决方案业务部将成为戴尔未来业务链中重要的一环。

2009年11月初,戴尔完成了对佩罗系统的收购,佩罗系统将被整合到戴尔服务事业部。同时,戴尔在网络设备这一领域也渐有作为,并将继续加强与Ju-niper、博科等网络设备商的合作。戴尔与博科将就网络设备销售达成合作,戴尔可以以其名义出售更多系列的博科网络设备,收入将由双方共享。同时,戴尔将可访问博科为大型企业数据中心设计的网络交换机。这些连续之举被业界认为是戴尔业务进一步多元化的表现,有助于提升戴尔客户解决方案的实施能力。

不过,当戴尔的业务触角伸展到其他领域时,这是一种机遇,但当其他的公司也涌进这些领域时,机遇随即变成了挑战

2009年4月,甲骨文宣布收购以硬件为主导业务的Sun,预备软硬兼顾;11月11日,惠普宣布收购3Com,再次向网络设备大举“进犯”;近日,境外媒体报道,思科称已控制Tandberg约91%的股份,为其斥资190亿挪威克朗Tandberg扫清了障碍。这些公司的新举措都意味着,戴尔介入的市场越广,遭遇的强敌也就越多。

尽管在第三季财报电话会议上,迈克尔・戴尔曾表示,全球IT支出的增长将有利于戴尔公司,但与竞争对手的回暖速度相比,戴尔偏慢。

在截至10月31日的2009年第三财季中,尽管惠普营收同比下滑8%,但这一数据好于戴尔15%的负增长。惠普的CEO马克・赫德更预计公司将在2010年恢复增长。

美国业界认为,迈克尔・戴尔对市场和对手的情况都非常清楚,对戴尔公司的多元化计划早已了然于胸,他也正在瞄准一些中小型科技公司,意图展开收购,届时,业界没有必要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