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育婴过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育婴过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080-02

摘要:本文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教学媒体三方面找准切入点,论述让学生亲历知识生的育婴过程

关键词:亲历;知识产生;育婴过程;切入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育婴的过程

一、从教材内容的呈现找准教学切入点

教学活动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教材,教材不仅是教师授课的素材,需要教师进行处理,而且也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学习和自主处理的素材。因此,教材与教师和学生存在着相同的互动关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提高教材的可懂度,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活化”教材,从诱发学习动机切入。

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大胆地改动教材,甚至抛弃教材,为什么呢?我想不是因为教材编得不好,而是教材中所呈现的例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知识背景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将教材赋予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1 赋予例题有趣的故事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寓意深刻而幽默轻松的故事切入,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能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就有很多数学知识,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例如《体积意义》的教学。

2 赋予例题生动的操作情境。

学生获得概念、掌握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的典型性和变式。切入新的学习内容时,如果让学生参与操作,动手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分一分等,就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例如《质数、台数》的教学。

(二)“充实“教材,从引导探究切入

在指导学生自主探索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探索的热情很高,但“探”得呈老一套,毫无生气。这主要是教材的编写没有留给学生“探”的空间。教师要能大胆地处理教材,为学生设计好“探”的内容。例如《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教学。

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教学切入点

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能激发儿童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学生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更能促使他们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教师的教无法取代学生的学,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赋予数学知识丰富的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需求情感,才能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

(一)教学活动要从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题材切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小学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数学题材应该要“生活化”、“现实情境化”。我们应该让抽象的数学材料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

1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提取研究的内容。

数学课堂内容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尽可能以他们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的题材,像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例如《简单的统计》教学。

2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出学习的例题。

小学生学习数学时,是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其特点是: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中,许多例题所呈现的内容学生都比较陌生,就产生了不愿研究的倾向。为此,我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的素材,一步一步的引出例题,在巩固旧知的同时,生长出新知的内容。例如,教学《稍复杂的求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教学。

(二)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切入。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能是主动的”。因此,小学数学具有现实性,数学来自于小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

1 从学生已有的探索问题的经验切入。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即使有些问题还没有接触过,没有形成经验,但问题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

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的平行四边形一三角形一梯形一圆,尽管图形的形状变了,但是面积计算的方法都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的图形转化成过去已经学过的熟悉的图形,利用图形形状变了面积不变的规律推导出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这种探索新知的经验切入教学。因此,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时就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掌握图形转化的思想和转化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探索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这样在后续教材的学习中,教师只要适当加以点拨,学生就能自觉地进行探索和研究,起到好的效果。记得在圆的面积计算教学时,我只是让学生回忆了以前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我们是怎样研究的,学生就很自然地提出了将圆的面积转化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这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新知的能力了,教师要因势利导,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 从学生具有生活经验切入。

我们发现,小学几何的内容都是建立在小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基础上的。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都要有丰富的现实原型,要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例如《圆的周长》的教学。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找准切入点

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优点是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能看到、听到不易直接看到的事物、现象或过程,以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充分鲜明的感知是理解好教材重点、难点的最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时,如果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问题表象,学生会一目了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便会提高。像九年义务教育六年至第九册中

例: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黄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黄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钟后两人相遇?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运动中两物体问的距离变化很难理解,特别对为什么要先求出“速度和”难以理解,于是借助多媒体边分析边演示:两地相距270米,意为小东和小黄二人要走的路程。小东和小黄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揭示二人出发时所在位置和不同的走向:小东和小黄朝着相对方向每一分钟共走90米,动画便“前进”一格,表示二人行驶路程的和(速度和)。在学生思维卡壳时因势利导的启迪:“一分钟他们俩靠近多少米?两分钟呢?从而导出”速度和“这个概念。经过多少分钟相遇继续按一格一格地前进时,学生从演示中真切地感受到每分中两人接近90米(50米+40米),即(27090所得的商),便是二人相遇所用的时间。这是用多媒体揭示了运动中的两人距离变化过程,直观真切可视,可感,可畏,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化抽象为形象,既增加了情趣,又让学生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接近了知识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降低了难度,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得到了均衡发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