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贯通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贯通机制的创新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提炼了“三轮顶岗、两线贯通”① 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贯通机制”是两线贯通之一,本文阐述了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如何建立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贯通机制、多年来的实践成果。

【关键词】高职学生 专业素质 贯通机制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09-02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这是党的教育方针,也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随着招生的扩大,时代的变迁,就业越来越难。要解决好就业难这一问题,必须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地自我完善。

然而,高职学生不是和其他普通高校同批录取,其实际水平不能与普通高校的生源相比,并且学制仅三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的三年在校时间,将高职学生培养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纯粹的就业培训,与普通高校学生争得半壁就业机会,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

高职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站在专业角度就是学生的专业素质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是解决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措施之一。2008年以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尝试学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贯通机制研究,探索如何有效地利用学生三年在校时间,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一 专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整体理念

1.专业素质养成教育与综合素质养成教育

素质是外在的气质与内在美的结合,且内在美是前提和基础。暂且将素质分为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人诚信、处事公正等可归到综合素质;具有一技之长、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专业潜力等可归到专业素质。由此可见,两者是不可分的。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就不会具备一技之长和专业潜力;连为人都不诚信,有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因此,高职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然后才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树立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教会学生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职业能力。

2.课堂专业素质教育与课外专业素质教育

专业素质教育按时间节点,可将其分为课堂专业素质教育与课外专业素质教育,但两者仍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专业素质的养成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不分时间、地点,可随时进行的。高职三年学制,比其他普通高校整整少了一年,如不有效地将课外与课内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如何与普通高校学生争得半壁就业机会。

二 专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措施与贯通机制建设

1.以学生入学时专业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本行业前景分析,已建工程图片展示,从业要求的讲解,学习课程和内容、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的介绍,使其对所学专业有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推行专业教师班级联系制,增强学生的专业爱好与创业意识

生源素质是高职院校的生命力,由于不是和其他普通高校同批次录取,其实际水平不能同普通高校的生源相比。面对这样的高职生源,从2008年开始,我院水利工程系推行了专业教师班级联系制。专业教师班级联系制的推行,加强了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创业意识以及职业道德。

3.开展水利知识系列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

水利知识系列专题讲座,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补充。鉴于讲座为非强制性的自主参加项目,为了调动学生参加讲座的积极性,采取了以下措施:(1)每学期安排2~4个重要的专题作为选修课程,以供学生选择;(2)把讲座纳入素质拓展项目;(3)配套讲座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热情;(4)通过对讲座的持续改进,将讲座逐步纳入课堂教学。

总之,通过水利知识系列专题讲座的实施,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面向工作的更实用的技能知识,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4.举办专业技能大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就业能力的提升

每年上半年组织参加学院技能大赛,选拔培训后下半年参加全国水利职业教育协会举办的技能竞赛、重庆市举办的

建筑类技能竞赛,以及全国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就业能力。

5.组织水法宣传与环境保护宣传等,展现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成就感

水法宣传与环境保护宣传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体现学生的社会能力,通过宣传活动,造就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从2008年开始,学院水利工程系每年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国水周”)举行水法宣传,每年6月5日“世界环保日”举行环境保护宣传。在每次宣传的前1~2周,组织2~4次专题讲座,并先在学校内进行宣传,培训学生、营造氛围,然后再外出宣传。

通过宣传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使学生锻炼和体验自己的社会认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6.结合“六个一”工程,全面推进专业素质养成教育

根据重庆市“六个一”工程的规定:在渝大学生就读期间要种一百棵树;带薪实习一个月;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月;到企业或服务一线做工一个月;开展学军一个月;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要求学生在实施“六个一”工程期间,记录一个工作案例,策划一场主要活动,进行一场公开演讲,主持一场专题会议,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发展一项专业特长,从而全面推进专业素质养成教育。

总之,在专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同时有效渗透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把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深入贯穿于专业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走专业渗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之路。

7.建立贯穿三年的“三全”专业素质养成教育培养机制

由于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不可分割,学生的专业素质养成教育不仅是专业教师的事。2008年以来,学院水利工程系成立了以系主任、系书记为组长,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行政管理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以专业负责人为责任人,专业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参与的专业素质教育团队。各专业又以学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项目为载体,组建教学团队,实行了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专业素质养成教育培养机制。

全员参与是指系领导、专业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等全系教职工参与的专业素质养成教育。

全过程是指专业素质养成教育不但贯穿于日常课堂教学中,而且从学生入学专业素质教育开始,通过每学期的水利知识专题讲座、技能竞赛,每年的水法和环境保护宣传、“六个一”工程的实施,班级联系制的推行等,将专业素质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的三年中,并将课外专业素质教育与课堂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

全方位是指专业素质养成教育不仅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还采用了水利知识专题讲座、技能竞赛、水法和环保宣传、“六个一”工程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推进专业素质养成教育。

三 专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践效果

1.专业教师班级联系制,促进了教风与学风建设

专业教师联系班级的制度化,促使每一个班级联系人均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教室,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业进展情况及专业能力等情况,并按时填写《水利工程系联系班级工作情况月报表》,加强了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了我院水利工程系教风与学风建设。

2.水法宣传与环保宣传等,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通过每年的水法宣传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外服务与合作,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对专业的兴趣。结合“六个一”工程,将专业素质养成教育变成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艰辛与乐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将“我要学”上升到“我乐学”。2011年参加全国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赛,获重庆赛区一等奖1名、三等奖1名。

3.水利知识系列讲座与技能大赛,加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举办水利知识系列专题讲座和专业技能大赛,有效地补充了课堂上无法讲解和训练的知识,并将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化和应用于实践。2012年整合了7个水利科普知识专题,整编成《水利科学概论》,成功申报为重庆市市级视频精品课程。参加全国水利院校、重庆市举办的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5人次,三等奖9人次。

总之,通过贯穿于学生在校三年的专业素质养成教育,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2009~2012年我院水利工程系各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比学院其他专业平均高2个百分点,特别是2011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年终就业率取得了全重庆市各高职专业就业率排名第二的好成绩。

根据对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反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实际动手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精神、与人合作能力等指标满意度都比较高,综合评价“很好”与“较好”率达90%以上。

社会的肯定说明了贯穿于学生在校三年的专业素质养成教育贯通机制是一个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的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的机制。

注 释

①“三轮顶岗,两线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项目为载体,通过第三学期后十周、第五学期后十周的校内或校外顶岗实习,加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实现“三轮顶岗”,达到工学交替;贯通三年的专业素质养成教育贯通机制和综合素质养成教育贯通机制建设,实现“两线贯通”的能力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彭雪玲.素质拓展培训对高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