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兰鉴宝:陶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兰鉴宝:陶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飘飘扬扬的张兰雪地央视专家鉴宝现场,让我们着实感受到了民间收藏的热情。同时,也看到了许多鉴宝人的情态。尤其是本次鉴宝的最大收获,源出故宫的旧物,一款逾“重”的老黄花梨根雕的现身及其动人的身世,无疑是山西收藏界2008年1月最振奋人心的大事。厚朴的三晋大地正以其特有的魅力承接着古老和祥瑞的到来。有鉴于此,本刊对各类藏品情况进行整理,并请相关专家讲述相关的知识。

幽幽古物今谁识

本次陶瓷鉴定专家吕成龙老师率先给我们讲述了关于陶瓷鉴赏和收藏的心态问题。

陶瓷鉴赏是对器物的鉴定和欣赏,它是人的高级思维现象,是一种美的追求。是人们对器物的感情、想像、理解、欣赏、判断和藏家的个人情操等多种心理的综合。这种综合的过程是高雅的行为。这就是说鉴赏古陶瓷过程中自然会产生情感愉悦并升华到一种判断认识。人们通过鉴赏可储存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凝聚在器物上的文明和艺术之美,从而启迪人们的求知欲望。通过鉴赏可以从器物中发现和挖掘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鉴赏器物的过程,既是认识判断真伪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鉴赏家自身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的过程。鉴赏并非收藏家个人行为,它是融会了历史知识、科学文化和美学艺术,其内涵是深厚的。有人在鉴赏中抱有偏爱倾向和心态定向而失之平衡,造成偏差和误断,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特别是蕴藏在古陶瓷中的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最令现代人关注的是古陶瓷本身所凝聚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发现和挖掘这种价值的本身就是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难怪古人认为欣赏艺术的本身就是艺术享受,就是延年益寿的最好的养生之道。宋代米芾曾指出收藏家可分为两等,第一等的收藏家懂得鉴赏,精于鉴赏,可称得鉴定家。第二等的收藏家不懂鉴赏或疏于鉴赏,可称得好事家。试问一下,您是哪一等呢?

吕成龙专家,现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陶瓷科科长,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文化部青年委员。1984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艺系,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陶瓷鉴定、陈列与研究工作。曾赴实地调查河南省的宝丰窑、鲁山窑、禹县窑、扒村窑,河北省的曲阳窑、临城窑、内丘窑、磁县窑,湖南省的长沙窑、湘阴窑、衡山窑,安徽省的繁昌窑,福建省的德化窑、建阳窑、漳州窑,江西省的景德镇窑,陕西省的铜川窑,浙江省的慈溪上林湖窑、杭州老虎洞窑、婺州窑,山西省的孟家井窑、介休窑,山东省淄博市的寨里窑等窑址。并曾应邀出席福建漳州窑、广西桂林青花梅瓶、山西古陶瓷、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白瓷、杭州老虎洞南宋官窑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主持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延安古代珍贵文物展”、“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及重要窑址标本展”、“孙瀛洲捐献陶瓷展”、赴日本“故宫博物院名宝展”等大型陈列展览。组织并参与“浙江古代婺州出土瓷器展览”、“陕西铜川耀州窑陶瓷展”、“全国出土文物珍品展”、“陶瓷之路展”、“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等大型陈列展览。受聘为北京城市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高级讲授专家。2002年曾入选由《中国文物报社》组织评选的全国文博考古界100位学术成就显赫、治学经验丰富、极具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之列。

遗落在民间的宝物

陶瓷鉴赏一向是众多藏品中的热点。如果不是因为雪天路滑,我想在我们的视野中将会有更多惊喜的期待出现。此次鉴定的陶瓷类藏品中以青花居多,但占据了青花的许多类别。因此,非常有助于我们认识青花类收藏。

清康熙青花绘鱼藻纹盘 介休

吕老师介绍,古代的盘一般分为撇口和窝口两种,此系撇口盘,浅腹、圈足。底釉白净温润,开口边沿使用太狠,残了。有一道冲,直径27厘米。内为鲭、鲢、鲤、鳜四条鱼。鲤鱼在中,余三鱼环绕,辅以水藻,色泽鲜活,鱼若有神,似游似动,水草如洇,可见画工非等闲之人。外则为竹叶饰,竹枝有力,一笔贯之,如临风振枝,柔韧毕现,清秀可人。彰显了画工相当深厚娴熟的技艺。没款,但从绘画风格来看,是典型的康熙物,康熙五彩鱼藻纹盘中也有这样的图案。从胎釉上看,釉色很亮,紧绷着胎子,釉与胎都非常硬。青花用料分浓淡,先用浓青花画完后,后用淡青花染。虽然是民窑,但能够达到这样的画工和釉色的实属罕见,是为同一时期此类盘物的佳品。当然相比起元青花绘鱼藻纹盘,鳜鱼则显凶猛不足。元青花鳜鱼牙齿锋利有力、粗犷。

青花瓷又称“蓝花”“白釉青花”或“釉下蓝”等,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钻料着色,然后施以透明釉。再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的特点是瓷质细白,釉下蓝色彩绘、幽菁可爱,图案洁净素雅。由于是釉下彩,因此色彩永不褪。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艳、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官窑多璀璨绚烂,民窑多清逸豪放。它以洁白无瑕的胎体,晶莹透亮的釉色,幽菁明艳的青花,华丽多变的纹饰,造就成为精美瑰丽的艺术品,成为传世不变的美丽。青花瓷源于唐代,发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到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元、明、清三代所产青花目前价值甚高,因而多数藏家以收藏这三个年代青花为主。明代以永乐、宣德、成化年间所产为上,清代则以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较好。而元青花,则是以数量稀少而显得更为珍贵。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八骏马象耳瓶 平遥

青花釉里红系瓷器釉下彩的一种,俗称“青花加紫”。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以色彩绚美著称,始于元代。由于烧成难度大,青花釉里红器,被视为古瓷珍品。在明朝中晚期官窑和民窑作坊都生产很少。到清朝康熙时代,釉里红工艺得到极大提高,制作工艺上把握比较准确,绘画线条灵活,烧成后在釉下显色很清楚。釉里红和青花相结合共同组成画面,甚至可以画出大幅的山川景色和人物活动场面。釉里红显色老到,红中泛褐,层次分明,不混浊,不浸漫。到雍正时期釉里红工艺得到全面发展,工艺技巧达到中国制瓷上的最高水平。绘画风格也发生极大的变化,由康熙时期的粗犷放达,用色用彩讲究浓艳强烈,从造型到装饰画面都由刚硬刺激转向用彩淡雅,色调温和,可以和青花一样运用自如地表现画意内容。

此款象耳瓶品相虽残存不全,有黏合痕迹,但画工精美,八匹马神态各异,神勇俊健,同时象耳瓶的釉色纯正,下有雍正款识,吕成龙专家经过仔细鉴别认定此为正品,虽然品相不好,但其价也逾万元。并指出釉里红瓷颜色越红就越有价值。据持有的冀姓老太太讲,由于不知道是不是好东西,曾经准备将其扔掉。

清雍正仿哥釉象耳瓶 介休

这一对仿哥釉象耳瓶很罕见。高约四十多厘米。平口式口沿,颈口下缓收至腰,光滑细致,两腰以象鼻作耳,仿佛人双手扶腰。下腹胆圆隆,神似一大腹孕妇,非 常美观。足下切外撇,十分稳健。整个走势上看,做工十分精细,呈现了当时的完美技艺。从釉色上看,瓶里外及足内满施仿哥釉,灰黑色的纹路迂回交错,分割釉面,使平静的釉面产生动感,釉面玻璃质感强,莹亮润泽,给人以美的享受。仿哥釉旧称“铁骨哥釉”,有粉青、米色两种,造型比仿官、汝釉少,釉色青中泛浅灰者居多,釉青有类似“金丝铁线”深浅交错的开片纹,多数制品圈足内暗刻六字篆书印章款,少数不带款识。仿哥釉又称仿哥窑。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地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本款藏品从做工与风格上看应该到了雍正,据持有者讲,其市价已经达到70多万。

清中期青花山水人物纹灯笼式瓶 平遥

该瓶呈灯笼形,圈足。画的是中国写意山水。山、树、人、路,布局合理,画工精致,人物神态不错,且青花色泽鲜艳,画风近乾隆初、雍正时期。从稍远处观看,能看见其形稍稍有些斜,有爆釉的痕迹,没款。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乾隆早期青花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许多青花瓷器的青料描绘上加重点染纹饰,有橘皮纹、晕散和黑色斑点,主要是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的艺术效果。乾隆中晚期青花发色同样浓重艳丽,但晕散现象逐渐减少。虽然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或纯蓝色的以及浆胎青花,但数量不多。乾隆青花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同时在造型上讲究上下对称、规矩。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本藏品在这些方面都具备了乾隆早期的特征,经吕老师鉴定其系当时民窑作品。据持有者称,此件藏品系其家传的宝物,代代珍藏。

清乾隆霁红釉胆式瓶 平遥

该藏品为一对,品相不是很好,底部有点残了。高28厘米。系藏主三年前从人手里买的,当时花了四万多。霁红或称“祭红”,康熙后期创烧的一种铜红釉。霁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经1300摄氏度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故名“霁红”。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有橘皮纹。霁红釉盛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时的霁红釉釉色普遍深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色调均匀。其用料较粗,色泽厚重,釉色不甚均匀,红色作渗透状;釉边不齐,有的釉面有细小的橘皮纹。到雍、乾时,呈色稳定,红中带黑,釉面有橘皮纹和棕眼边釉整齐,红色无显著渗透状。雍正霁红釉釉面润泽,釉色分深、浅、浓、淡。乾隆时除御窑厂外,民窑也有烧造。《景德镇陶歌》有载:“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可见霁红器亦很难烧成,成器中又以有“大清康熙年制”官窑款者最为珍贵。该款藏品内中有玛瑙料,呈原釉色泽。系正品,现在的市价应该较买时至少翻了一倍以上。

清嘉庆淡描青花鉴缸 介休

该藏品器形较大,系旧时大户人家用来放书画的鉴缸。经吕老师鉴定为清嘉庆淡描青花。绘有工笔缠枝牛十丹。淡描青花是用较淡雅的青料勾勒线条,不分水、不渲染,近乎中国绘画中的白描。淡描青花绘画技法始于明代,清代康、雍、乾三朝和嘉庆、道光两朝均十分流行。整体看,该藏品造型线条不太柔和,略显笨拙。这是因为清代中晚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衰落,影响了瓷器的生产,制瓷水平明显呈下降趋势。纵看嘉庆青花,其瓷质普遍缺乏坚硬感,釉面逐渐亮白,常见“浪荡釉”;纹饰除了继续采用传统的龙、凤、缠枝莲外,寓意吉祥喜庆的图案大量出现,多取于动、植物的谐音,岂术格调不高,对于一些植物花卉的描画,看不到深浅浓淡、层次变化,显得过于简单草率。该藏品没有落款,价值应该在三四万左右。

金元时期黑釉剔花纹梅瓶 温州

藏品系梅瓶,共两个,开口不一样。所谓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的用具。该藏品呈小口,圆肩深腹,下腹平缓敛收,底内凹呈圈足。红褐色胎,遍施酱色釉。瓶肩部、腹部剔釉装饰,肩部为宽带纹,哪有花纹,通体釉色光亮,剔刻技术娴熟,线条粗犷,造型圆浑。系山西地方窑口生产,上面不着化妆粉,带着胎,填的很厚,没做完。较大同出土的同类器物相似,从其风格上看应该没什么问题。黑釉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山西在金元时期生产黑釉剔花的窑口有大同(青瓷)窑、怀仁窑、浑源窑、平定窑等。藏品主人系温州人,并不懂行,系从一个朋友那里购得。这两件藏品及另外两件铁锈花嘟噜瓶、一件葫芦瓶都曾多次拿来请专家作鉴定。据其声称,朋友告知都系同一地方的东西,看其风格和年代也相近。该件藏品,吕老师认为是真品。

清康熙仿成化青花斗彩盘 介休张兰

斗彩也称豆彩,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青花(釉下彩)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先在胎上画好图案的青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再入烘炉中烘烤,即成斗彩。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釉上彩只是略加点缀而已。由于釉上釉下,给人以丰富的热烈、鲜明清新之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清中期官窑斗彩器型较大,多数绘画精工,但没有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特别是雍正,但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本款藏品系康熙仿。其花纹独特,是非常典型的斗彩工艺,可惜残了。可以作为拍卖公司展出时用。另持有人还带有一只康熙官仿霁红碟子,品相不是很好,不再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