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朗读:为一年级孩子夯实语文学习的第一块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朗读:为一年级孩子夯实语文学习的第一块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朗读中,要根据阅读内容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读出效果,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升其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2-0031-03

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的朗读水平,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小学生语文朗读的方法很多,有老师布置的任务朗读,也有个人选择的自由朗读;有小组集体朗读,还有全班的集体朗读。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一、重视范读引领,让学生学会朗读

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朗读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他们喜欢唱读、拖腔,一篇原本文质优美的文章,孩子们往往感受不到文章的优美和生动。然而,一年级孩子可塑性很强,在一年级起始阶段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将有重要的意义。语文学习首先是从读开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朗读。由于小学生识字量少,自主朗读有很大的难度。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一般是在认识生字后,在老师的带领下的朗读,所以,教师的指导是小学生学会朗读的前提条件。指导一年级学生读好课文,已成为整个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做好朗读示范,让学生有兴趣朗读

教师有声有色的朗读示范,伴随着和谐优美的动作和沁人心脾的音乐,会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把学生带入到课文中去,沉浸在语言文字中,学生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急切情绪,朗读欲望高涨。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幼儿园的朗读都是顺口溜式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小学语文课本的教学内容,有许多文章并不顺口,要让学生读好,读出情感来,老师就要做好朗读示范。朗读示范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水平。所以,老师对朗读示范要精心准备。朗读示范可以是老师直接示范,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用高水平的朗读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情感。例如《大海睡了》一课教学中,当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后,学生们个个陶醉了,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摇动身子,仿佛徜徉在大海之中;有的学生双手托着下巴期盼着能坐上小船,在大海中航行……可见,学生在听读中,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被老师优美的美读所感染,从而调动了朗读的积极性。

(二)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让学生读得轻松

朗读兴趣的激发必须始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师生间的民主关系,为学生营造和谐、主动的个体活动的机会。这种和谐氛围的创造表现在老师协调一致的体态语言和极强感染力的口头语言。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受表扬和鼓励。在朗读中,对那些认真投入、有声有色的朗读,教师应加以表扬和鼓励。当学生举起小手主动要求朗读,老师要用饱满的情绪给他微笑;当学生获得成功时,竖起大拇指给他肯定;当学生遇到难题时,用亲切的眼神给他鼓励,让学生细细体会点滴成功的愉悦。如在教学《小池塘》时,要求学生用朗读来表现春天的小池塘的美丽,有学生读得特别好,大家听了都赞赏,并给予热烈的掌声,并请他再读一遍。没想到教师的赞扬,同学的肯定,让读得好的同学越来越多。

(三)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保持朗读的新鲜感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持久,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语文朗读中也容易分神。许多学生读了几遍后就不再有朗读的兴趣。据观察,如果让学生自己朗读,单一的朗读方式使学生很快就失去朗读兴趣。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朗读课文时一般坚持5~8分钟就出现朗读疲劳,三、四年级的学生也坚持不到10分钟。可见,朗读方式对于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老师要结合本班的学情,采取多种形式,学生就不容易产生疲惫了。特别是这些孩子表现欲特别强,很喜欢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读。多形式朗读,可以让学生保持朗读的新鲜感,避免朗读疲劳,提高朗读效果。

二、重视朗读方法指导

朗读的方法直接决定朗读的效果。同一篇文章,同一个学生去朗读,如果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朗读效果。小学语文朗读方法很多,有跟老师学朗读,有学生的自己朗读,有小组的合作朗读,也可以全班集体朗读,还可以用话剧的形式去表演性朗读。这些朗读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选择的原则是根据朗读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朗读方法。

(一)把握节奏,张弛有度

一年级孩子识字量积累有多有少,他们在朗读时不是把每个字的音拖得很长,就是读得特别快,句子之间不留一点空隙。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老师范读或是划分停顿,让孩子感受文章的节奏美。例如在教学《一去二三里》时,由于这是一年级孩子接触的第一篇课文,又是一首小诗,所以不少孩子会拖长音读。这时只要划分好这首小诗的停顿:“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再配以老师的范读、讲解,孩子一目了然地掌握了这首诗的节奏。

如朗读《升国旗》一文时,就可以在个人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反复朗读,用集体朗读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熟练,有情感,声情并茂,读出节奏。为了帮助学生把握好朗读节奏,可以分段朗读,分节朗读。

(二)根据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情感

朗读要根据朗读内容去激发学生情感。如教学《北风和小鱼》时,“小鱼听了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说:‘我们就不怕。’”要指导学生读出小鱼的勇敢,说话声音要坚定,表达感情要强烈。在引导学生学习朗读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意境的基础上,用心去朗读,用情去朗读。只有这样,才能读出情感,读出文章的意境。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差,许多地方学生并不能理解到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老师可以边讲边读,边读边讲。例如一年级下册《春到梅花山》一文,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文章,描写了春天梅花山的美景。要指导学生能带着情感去朗读,首先老师在课文学习时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视频、影像等教学手段去展现梅花山的美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在满山梅花的美景中去领会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学生就会感情饱满、声情并茂地去朗读,也能收到更好的朗读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自觉朗读习惯,夯实朗读基础

学生的学习是任务性的学习。但也有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必须的事情去做,时间长了就成为无意识的学习习惯。习惯性的学习是一种最好的学习,也是最高境界的学习。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觉的学习,习惯就会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语文朗读教学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

(一)养成正确的朗读姿势

据观察,小学生语文朗读的姿势大多数不规范。小学生的语文朗读基本上是随心所欲,有摇头晃脑的,也有趴在座位上,还有的仰在桌子上。其实,小学生的朗读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坐姿。因为小学生正在发育阶段,姿势不正确,会影响身体的发育。朗读时应该坐姿端正:头身正,肩平,足平,两手将书捧起,自然往外倾斜,呈45度角,要把腰板挺起,以饱满的精神,洪亮的声音,抑扬顿挫地朗读。

(二)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朗读是要发声的,一般的小学生都能大声朗读。朗读还要用眼睛去看书,可有许多学生不会科学用眼。小学生中的近视眼很多,这与学生朗读用眼不科学有关。在朗读时,要与课本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离书本太近,但也不能太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贯穿始终的,只有书声朗朗的课堂才是语文教学的课堂。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训练的初级阶段,应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让学生喜欢阅读,乃至对阅读产生兴趣,真正实现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为今后的阅读打好基础。只有打好了一年级的阅读基础,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训练中游刃有余,从而提高其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 毅.小学语文个性化朗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刘春艳.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训练途径[J].才智,2008,(18).

[3]马春燕.朗读的技巧指导与有效性[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