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传承:记得住乡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传承:记得住乡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飞檐翘角坡屋面,白墙青瓦贴脚线。”汽车驶入位于威远县南部的向义镇四方村,宛如进入了一个俏丽的江南小镇。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花园里郁郁葱葱,道旁的枇杷挂满枝头,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民居因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静止的墙体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高低起伏的马头墙,让人视觉上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隐喻着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另一边深丘区的民居建筑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婆城民居,依然是白墙、青瓦,只是缺少了马头墙的点缀,透出一种静谧、质朴之感,围绕带状聚落形态向村落两头延伸,呈点状布局。

在新村建设之中,一个个新村朝着现代化新农村迈进,却依然保留了村庄的原始风貌,传统乡村文化的味道,为碧水青山附着了一抹乡愁

风格迥异的多样新村

在郫县青杠树村,川西平原的田园风光一览无余。村庄三面环水,沟渠纵横,古色古香的川西民居在林盘间错落有致,鱼鳞纹窗花灵秀雅致,青石板带着清晨的气息,院落之间的草坪整整齐齐,犹如走进了一幅诗意的画卷。

“不改变田园肌理,不破坏河流沟渠,不砍伐成型竹木”,这是2012年青杠树村启动村落改造建设中一条铁的规定。在九个居住点规划建设过程中,青杠树村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来保护和利用。除了保护原有的树木,村里还补栽了一批桂花、银杏、香樟树等风景树木。

幸福美丽新村,并非是要“千村一面”。多民族、多地域类型的特色赋予四川更多的文化特性,川东、川西、川南、川北风格各异,还有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风情。

宣汉县双河镇方斗新村的川东民居独具一格,清明素雅,房前屋后是一片片花园苗圃或一片片生态田园的风光。平昌县的巴山新居依山就势,在层层叠叠的山里好似一幅动人的水彩画。康定县的新村建设保留原始风貌,打造简洁大方、稳重美观的高原特色民居,藏式文化元素凸显,针对屋顶外立面、围墙、大门等构成统一风貌。

新村建设,并非是要农村照搬城市的样子,而是要体现农村特色,传承农耕文化。每个地区在新村建设中,根据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民俗特点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新村。

传统民居保护也是建设新村的重要方面。在威远,当地注重保护传统古村落的修复,保护有记忆的乡愁历史符号。依据地域传统,对旧村庄进行差异化改造。按照古树挂牌保护、古井清淤修复、古屋“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保护性建设,结合原有的水系、道路体系完善基础设施,不搞大规模的整体性改造。

去年以来,威远已对静宁寺、花朝门等6个古村落的房屋、院坝、道路,按照原有风格,采用相近材质进行修复,有效保护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静宁寺的民国建筑、观英滩镇的客家建筑得以传承至今。

文旅结合 一村一景点

幸福美丽新村,传统的建筑仅仅是新村的“外壳”,光有漂亮的房屋远远不够。如何将传统文化利用到为村民提高生活幸福指数、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是新村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个小小的村中,还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馆,这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2014年竣工的威远县四方村文化陈列馆位于四方村老街中段,由民俗博物馆、村史馆、无花果文化馆组成。这里展示了威远的传统民俗、农耕文化、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川南风土民情。

“文化陈列馆展示的文物、工艺品部分来自于村民自发捐赠,部分是向村民收购的。这个清代的大床花了一万元收购,上面各种鎏金装饰有富贵吉祥的寓意,非常具有历史价值。”村支书余文祥介绍,“我们希望能利用深厚的农耕文化和我们的无花果产业发展旅游业,从第一产业转到第三产业,长期、持续地促进村民增收。”

走进四方村村民毕汉文140平方米的新房,精致的装修丝毫不逊于城里的别墅。玄关处鱼缸里养着五彩缤纷的热带鱼,50寸的液晶电视、饮水机等家电一应俱全。“以前住的是小青瓦房,离公路近,环境很不好。一听说村里要修新村聚居点,我就立刻报了名。”毕汉文说,“村里搞旅游的话,我家的收入又可以增加,像我们家这种房子,可以租到一个月1200元,以前简直没想过。”

3月底,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3000多株关山樱次第绽放,漫步于樱花林间,满目的粉红壮丽非凡,风起时花瓣漫天飞舞,仿佛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

龙桥文化生态园位于泸县城郊,包括福集镇小马滩村、赵岩村、龙华村3个村,深入挖掘龙桥、农耕、民俗、旅游文化资源,走亦农亦游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龙桥文化”、“龙耕文化”、“民间文化”等特色文化主题新村。

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发展乡村旅游,创建“年画村”。

康定县的营官村依托318公路沿线的旅游建设,打造集摄影、体验、参观、休闲为一体的高原特色旅游新村。

苍溪县的梨博园、柳池幸福美丽新村文化园创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苍溪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

一个个具有文化特色的新村在四川大地上绽放自己的魅力光彩。这些新村是“活的”新村,为村民的生活注入新鲜的活力,新的生活正在起步。

新村“翻新”村民思想

在都江堰柳街镇御柳社区,道路旁的分类垃圾桶格外醒目。垃圾桶上用鲜明的颜色标注了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可利用物、其他垃圾,旁边还树立了垃圾分类指示牌,不远处还有“可降解垃圾填埋池”。

“现在大家基本上都能按照分类处理垃圾了。”御柳社区孙家林院二组村民孙玉书说。到了秋天,树叶是最多的垃圾,大家清扫出来后,就运到林盘里的“可降解垃圾填埋池”,进行回填处理,既方便又能做肥料。可回收的垃圾,大院会直接请收购废品的来收,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还能增加院落公用资金。

新村,不仅是“物的翻新”,还有“人的翻新”。让新农村不仅仅拥有光鲜的外表,还要让农村人摒弃陋习、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必不可少。

“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活动、“清洁入院”活动、“文明入户”活动、“好儿媳、好公婆、好邻居”评选活动……这些都是邛崃市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广泛开展的活动。不仅如此,邛崃市还在各示范村设置了宣传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都市民文明公约》、本地“村规民约”、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等。组建文明劝导队伍,2014年开展文明劝导活动128次,评选出各村的“文明之星”、“道德之星”等。

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传承好,使之发扬光大,精神家园的建设依然是农民所需要的。中华文脉在新村建设中持续传承,无论是在远方的游子还是归来的乡亲,愿他们都能记住这一抹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