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方方言新闻节目《阿福讲白搭》解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方方言新闻节目《阿福讲白搭》解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近年来,地方电视媒体掀起了一股热播方言新闻的热潮,方言新闻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收视率也一路走高。本文以台州电视台《阿福讲白搭》节目为个案对方言新闻进行解读,从节目自身优势和受众反应两个层面分析该档节目取得成功的原因,同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方言新闻;优势;受众态度;不足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黄莉,台州学院讲师,浙江临海317000

近年来,各地方言新闻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其州方言新闻《阿福讲白搭》自2006年开播以来,一直深受老百姓的认可和喜爱,成为台州老百姓特别是中老年朋友每晚必看的节目。目前,《阿福讲白搭》的收视率稳定在15%左右,创造了台州乃至浙江电视晚间档新闻的收视神话。一个节目能迅速走红并持续保持高收视率状态实属不易。它的成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试着从节目自身优势和受众反应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探求其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另一方面,它也面临受众从喜爱支持到视觉疲劳,最后流失等问题,节目自身的不足之处对该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困扰。

一、节目的自身优势

(一)新闻题材丰富,体现本土化、平民化特色

《阿福讲白搭》栏目时长30分钟,一般讲述6-8个新闻,其中大部分来自台州本土,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强调了内容的本土化。《阿福讲白搭》新闻选题广泛丰富,各类民事纠纷、奇闻趣事、政策法规、公益道德、社会警示、刑事案件等几乎无所不包。尤其以讲述老百姓身边事、有趣事、麻烦事为多,比如“晚上跳排舞,音乐不要放得太响”,“电线老化,居民很担忧”等,虽然都是一些鸡毛碎皮的小事,但因为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备受关注。《阿福讲白搭》一直以来走的是“平民化”路线,“平民化”主持人,新闻主角是平民,新闻素材几乎全部源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原生体验,具有强烈的平民化色彩,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新闻表述强调故事性、趣味性,评论浅显易懂

阿福原是卫生系统一名业余相声演员,不是主持人科班出身,其主持方式别具个性和特色。阿福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思维方式和本土的语言习惯来组织稿件、评说新闻,对新闻信息进行再次解读。在播报新闻前,主持人阿福经常从与新闻主题相关的事聊起进行自然过渡,或者巧设悬念卖关子,引起受众注意和兴趣,有时也从结果讲起,由果溯因,吊足观众胃口。比如2012年8月14日《罕见!这只鸡长了四条腿》的新闻导语:“平时都说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二条腿的人多得是,不过四条腿的鸡更少见。”然后插播宋丹丹和赵本山小品“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鸡”片段巧妙带出四只脚的战斗鸡新闻,这样一种故事性、趣味性的表述方式,更能吸引观众。此外,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评论是这档方言节目的一大特色。评论内容虽然谈不上深度,但主持人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比喻讲述了一个个简单基本的道理,让观众听得真切,听得点头称道。阿福还时时不忘对观众进行善意提醒,让观众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讲道理,辨是非,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是《阿福讲白搭》节目的最大亮点。这样的一种新闻诠释,提高了新闻的可看性、实用性和可信性。

(三)主持人的品牌效应

主持人是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节目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阿福讲白搭》的主持人阿福是土生土长的台州本地人,长相大众化,胖乎乎乐呵呵,一脸福相,有如邻家大叔,给人亲切、稳重、信任之感。在节目中,阿福谙熟台州方言精髓,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诙谐幽默的表达、个性魅力的主持风格讲述新闻事件,并创造性地融入单口相声和评书等表演色彩。阿福在点评新闻的时候经常融入自己的情感,表情、肢体语言相当丰富,对于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吹胡子瞪眼,对于好人好事眉开眼笑,翘大拇指赞赏。阿福这种仗义执言、爱憎分明、富有正义感的形象深受观众爱戴。另外,通过海选评选出阿福搭档阿福嫂,形象大方、干练、随和,虽然播报表现与阿福相比略显生硬,稍逊一筹。但总体来说,阿福与阿福嫂组合比较协调,增强了互动性,避免了审美疲劳,也使节目更有看头。节目之外,主持人从荧屏上走下来,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与观众零距离接触,提升了不少人气和威望。如今,阿福被评为台州电视台的形象大使,也成了台州地区家喻户晓的明星。

(四)栏目的适度包装

栏目的适度包装对节目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宣传片、片头、片尾、背景、主持人形象风格等都是栏目包装的重要元素。《阿福讲白搭》片头曲把阿福塑造成七品芝麻官形象,为老百姓伸张正义、主持公道、解决难题,卡通表现极具现代感和喜剧色彩。片尾曲用说唱的形式全方位展现了台州地区特色,有体现台州方言多样化的“椒江黄岩路桥话”,有展现台州各地文化特色的“临海古城紫阳街,天台佛教传海外,仙居花灯呒骨头,温岭石头有文化”,有描述台州地方特产的“生成呒娘玉环柚,横行天下三门蟹”。这些生动有趣的片头片尾曲让老百姓在轻松愉悦中产生认知,甚至耳熟能详,广为传唱。片头曲后,阿福身着唐装一脸笑眯眯地跟观众打招呼,一副很有说故事的架势。背景是红木雕栏,古色古香,给人古朴、喜庆的视觉之感,很符合观众的审美感受。这些元素和主持人一起构成了栏目的品牌识别,提升了节目的品牌价值。

二、受众的普遍态度

《阿福讲白搭》的受众群以城乡中低阶层市民尤其以中老年人为主,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听不懂普通话,方言节目的开展,为这些中老年人化解了这一难题。主持人讲话语速慢,方言表达地道清楚,原汁原味,本地老百姓听起来很舒服,很过瘾。另外,《阿福讲白搭》节目重视突出新闻的正面舆论导向功能,主持人评述立场客观、公正,评论简短有力、浅显易懂,给广大观众提供了很好的警示和借鉴作用,老百姓普遍反映收看该档方言节目收获颇多。

(一)学习教育

主持人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新闻阐述和点评相结合,引导老百姓如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共处,如何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如何鉴别真假、避免受骗,如何在社会上做人处事等等,寓教于乐,给人以教育、启迪。如2012年5月5日播出的新闻,就有2条属于警示类新闻,《保健品“包治百病”38位老人被骗近十万》讲的是传销人员向老人推销保健品“包治百病”,通过小恩小惠使很多老人上当受骗,每人花了2400元买了一堆假药。《菜场里卖菜电子秤看看仔细》说的是菜市场小贩浑水摸鱼,故意在电子称输入时提高价格,阿福提醒大家单价要看仔细,以免吃亏。相当一部分老百姓本身受教育程度低,见识少,判断力和鉴别能力弱,容易上当受骗,看了阿福的节目之后,觉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懂得了道理,行事更谨慎了。很多老百姓对“阿福”的评价是:很有意思,讲的事挺实在,让人感觉亲切,而且觉得阿福说的话非常对,能够教会人们怎么去做,怎么做才是好的等等。观众认为阿福所讲就是他们内心所想,所以很自然而然地接受新闻节目的观点。此外,对于从外地来台州的新台州人而言,为了尽快融入台州,学会台州方言,已是当务之急。而《阿福白搭》正是一个学习台州本土语言的最佳平台,方言讲述加中文字幕,让外来人员能够很好地理解新闻内容,久而久之能听懂或偶尔也会来几句台州话。

(二)娱乐消遣

方言新闻更具有娱乐消遣功能,其内容本身充满趣味性。如《好大胆!老虎的指甲也敢剪》、《奇!两个头的小牛》、《吓人!绞肉机中钻出一米长大蛇》等新闻时常在节目中出现,这些素材内容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丰富性和可看性。很多中老年朋友受经济条件限制,生活单调闭塞,接触媒介机会有限,看电视成了他们唯一消遣和了解外界的渠道,而收看《阿福讲白搭》可以帮助他们打发无聊、消除劳累及增长见识。就像网上一篇博文所说:一些市井大爷大妈、田间大叔大婶、外来务工者,一天辛苦劳作下来,需要娱乐来缓解自身紧张的神经,此时就会想看这档节目,想知道阿福这回卖些啥白搭。哪怕没听懂几句,看看阿福“如来佛面”,一身疲惫也就烟消云散。此外,这些中老年朋友也非常关心自身的利益,渴望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通过《阿福讲白搭》获得的信息能够成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谈资,所以很多中老年人把收看《阿福讲白搭》作为每晚的必修课。

(三)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

方言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文化,它承载和蕴含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当地人民的情感,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来说,乡音绕耳备感亲切。方言新闻,其制胜法宝就在于“方言”,节目里那些土得掉渣的乡音土话,地方俗语俚语,对那些以该方言为母语的和具有浓郁乡土情结的人而言,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接近性、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选择收看方言新闻,不仅从这些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观照到自己相似的生存状态,而且也能从这种相似环境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或情感宣泄,很多观众反映“听他们说话就好像自己上了电视一样”。此外,地市电视台利用方言播报新闻,即是对该区域的文化认同,也是对地方方言的传承和发扬,很多老百姓以听得懂方言新闻来标榜自己是“本地人”身份,并获得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

三、节目的不足之处

《阿福讲白搭》虽然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肯定和支持。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节目题材同质化,主持人点评不够犀利深刻,报道方式单一,对中青年收视群体缺乏号召力等,这些问题对方言新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节目同质化,媒介资源浪费

《阿福讲白搭》没有一套独立的采编班子,其大部分新闻内容来自另一套新闻节目《600全民新闻》,从中摘选几条比较重要、有意思、有新闻价值的素材,新闻标题、镜头内容及新闻解说等几乎完全一致,很少进行重新编辑制作。可以说,《阿福讲白搭》是《600全民新闻》的方言版,只是把普通话转述为方言或在词句表述上做相应的调整,点评并不具有独特见解,内涵与深度没有得到多大提升,方言表达只是流于形式。很多观众反映《阿福讲白搭》跟在《600全民新闻》后面鹦鹉学舌,刚刚《600全民新闻》说过的新闻《阿福讲白搭》又来重复一遍,简直是浪费观众的时间,糊弄老百姓。方言新闻强调个性和特色,如果同质化问题长期不解决的话,将会有更多观众流失。

(二)评论浮于表象,缺乏思辨和深度

一则好的新闻具有思辨与批判的功能,能够引发观者思考。而《阿福讲白搭》对新闻的解读往往只停留在“告之”层面,忽略了新闻媒体本应有的职能一一点评、引导和深入剖析。主持人在评析新闻时往往只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未能涉及到问题要害,分析维度单一,批判缺乏深度。一些值得深思的严肃话题只是做简单化表述,很少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解读批判,比如拒绝赡养老人的恶劣行为,阿福点评时往往只是从道德层面一味批评子女的不孝顺、没良心,却很少引导受众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利益,或提及有关部门在这一事件中应担任的调解和帮助职责,更未从更深层面谈到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和养老体制的不完善。这种肤浅的就事论事点评模式,缺乏对事件背后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的深层探讨,使得通过媒介介入,改善弱势群体处境,输出相应政策的功能大大降低。[3]当然更谈不上对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尊重和利益维护。

(三)报道方式单一,报道手段简单

从报道方式上看,《阿福讲白搭》节目基本上以单一报道为主,很少涉及对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连续报道等。比如有观众反映在《阿福讲白搭》看到一则新闻,一个五岁小孩,父母残疾早逝,由外婆独自抚养,家境非常贫困,现又不幸患上癌症。观众很想知道这个新闻播出后,社会各界有没有给予捐赠和帮助,小孩有没有得到妥善安排和治疗。但很可惜,像这样一个比较有新闻价值能够引起社会爱心行动的新闻素材却没有跟踪报道,甚至也没有在热线回复板块得到只言片语的后续报道。在报道表现形式方面,播报形式单调、乏味,阿福和阿福嫂一般各自主播新闻,各自为营,很少在一条新闻中一唱一和,插科打诨。此外,节目表现手段单一、制作粗糙,缺乏亮点和看点,譬如很少在节目中出现漫画、数字模拟、醒目字幕、特殊声效和画外音等突出新闻表现力的元素。

(四)对中青年收视群体缺乏号召力

《阿福讲白搭》节目对中青年收视群体缺乏吸引力,年轻受众普遍兴趣不大。一方面,年轻受众有更多的新闻选择,即使收看本土新闻也可以选择普通话版《600全民新闻》,该节目内容丰富全面,主持人年轻活力,点评深刻犀利,更符合年轻人口胃。另一方面,很多年轻受众对《阿福讲白搭》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认为该新闻内容重复,题材琐碎,广告偏多,主持人语速过慢,说教味浓,点评过于浅显,甚至刻板认为该档节目是专门为老头老太“量身定做”的。

《阿福讲白搭》方言新闻在创造了收视奇迹后面临后劲缺乏,可持续发展力不足问题。因此,如何打造精品方言新闻,如何丰富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挖掘节目的内涵和深度,如何研究收视群体的收视品味和收视变化,适度拓宽收视群体,是节目制作方应思考的问题,也是延长该档节目生命力所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