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森林资源在培育与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森林资源在培育与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显著上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了遏制,但是我国林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显露出不少问题。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分析了在森林资源培育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探讨了各种生态问题形成的原因,以期为今后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经营提供指导,使我国林业步入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 森林资源;培育;经营;生态问题;内蒙古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211-02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根据2003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林业用地面积4 068.3万hm2,占国土面积的34.4%,森林面积2 078.9万hm2,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内蒙古既是我国的森林资源大省(区),也是荒漠化大省,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经过多年的努力,内蒙古的林业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不少新的问题。

1 森林病虫鼠害频繁大暴发

近年来,内蒙古每年发生森林病虫鼠害逾100万hm2,成灾种类有109种之多,呈现出常发性病虫害居高不下,突发性病虫害频发不断,偶发性病虫害时有的态势[1]。造成病虫害、鼠害的频繁大爆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在森林培育过程中为了施工简便,造林普遍选用单一树种营造人工纯林,造成生态系统不稳定,生物多样性较差,为病虫鼠提供了滋生温床的同时,也使各种病虫鼠的天敌失去了生存的环境条件,病虫鼠失去天敌的制约,使其种群数量不断增长,导致病虫鼠害不断暴发。二是在森林经理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节省成本,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治理病虫害、鼠害,虽然短期内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但同时也为森林病虫鼠害的大暴发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在使用化学农药治理病虫鼠害的同时,也大量地消灭了病虫鼠的天敌,破坏了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稳定性,在化学药剂失效之后,病虫鼠害又重新大暴发。化学农药的反复使用导致病虫鼠产生了高度的抗药性,化学防治作用逐渐减弱,加剧了森林病虫鼠害的治理难度。

2 火灾频发,损失巨大

仅以大兴安岭林区为例,近10年间,据统计大兴安岭林区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先后动用森林部队14 400余人次、地方专业扑火队4 800余人次、林业职工33 000余人次,开设阻火隔离带逾660 km,扑灭火线逾5 600 km,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生态效益损失无法估计[2]。

火灾频发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但是火灾强度大、扑灭难一方面也是由于在森林培育与经理过程中没有按照自然规律施工造成的。一是由于大面积人工同龄纯林的营造,形成的同龄单层林林冠之间彼此衔接,一旦发生火灾迅速蔓延,形成大火,增加了灭火的难度。如果按照自然规律营造复层异龄林,林冠之间断开,可以减缓火灾的蔓延速度,降低火灾的强度,减少火灾损失。二是在森林经理的过程当中,为了节约成本,在森林采伐作业过程中,只将树干进行集材运出林外,而大量的枝桠留在林内,造成林内可燃物大量积累,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火灾无疑会给森林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适度的火烧在林业经营过程中也有其积极的生态学意义。如控制死地被物厚度、化学成分、分解作用和矿质土层温度;消灭病虫侵害;清理采伐剩余物,减少可燃物的积累,有利于森林更新,减少灌木,定期规定火烧可以促进某些林分的更新。

3 “小老树”低产林现象普遍

低产林是原始林受到反复破坏后,经次生演替退化成经济价值低劣、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分和人工造林形成的“小老树”[3]。在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小老树”现象十分普遍。据调查,截至1980年,内蒙古地区造林保存面积约146.7万hm2,小叶杨“小老树”面积为37.3万hm2,约占总造林保存面积的25.4%[4]。

造成“小老树”低产林现象普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按照客观的自然规律培育和经营森林资源。一是在森林培育过程中,造林之前未进行正确的立地类型划分,未对林地的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没有进行引种试验便盲目引进外来树种,放弃了森林培育的“适地适树”原则是目前形成大面积“小老树”低产林的主要原因。二是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由于造林后抚育管理的粗放,或长期不抚育,致使林地荒芜,杂草丛生,使幼龄林生长环境恶化,加剧了林木与周围植被之间的种间竞争,导致林木生长缓慢,树势提前衰退,最终形成大面积的“小老树”低产林。

4 自然保护区过度开发利用

截至1998年底,内蒙古有自然保护区58个,总面积5.27万km2。从生态环境状况看,内蒙古西部地区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不容乐观,如西鄂尔多斯,乌梁素海等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加剧;从保护区自身的经营、管理、研究等方面看,绝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均未形成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者兼顾的良性循环[5]。

自然保护区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究其原因:一是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未能更加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取而代之的是对森林资源的过度攫取。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后,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急剧恶化,违背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初衷。二是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缺乏后续的投资,保护区只能走自给自足的道路,这也为开发区的过度开发埋下了隐患。由于缺乏资金的保障,保护区的日常管理、维护只能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商业开发维持,有时甚至在保护区的核心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对自然保护区形成巨大的威胁。三是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缺乏长期的规划与建设,仅片面追求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与面积,而不进行后期的建设与保护,甚至出现一划了之的现象。

5 大面积造林带来的后果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完成林业重点生态建设任务400万hm2,其中包括人工造林167.67万hm2,封山(沙)育林165.67万hm2,飞播造林66.67万hm2 [6]。针对大面积造林带来的一系列教训,应慎重扩大造林面积。研究表明,乔木林水分消耗大于灌木及草地,通过水量平衡研究发现,在半干旱区森林属于耗水型植被,年降水量无法满足乔木的蒸散需求,盲目造林会导致该地区水资源更加紧张,甚至形成土壤干层;即使造林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更多的低产林,严重时甚至大面积死亡,得不偿失。

因此,在造林时不能盲目追求造林面积,利用行政手段一刀切,而是应该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地进行区划,确定哪些地区适宜营造乔木,哪些地区适宜营造灌木,哪些地区适宜营造草原,只有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人们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果,否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6 结语

总之,内蒙古自治区在森林资源培育与经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没有完全遵守客观的自然规律,违背了生态学原则,开展森林培育与经理工作未经过合理统筹规划,给林业的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以后的林业建设当中,应该注重生态学专业知识在森林培育与经理过程中的实践应用,避免人为原因形成各种生态问题,理解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现我国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7 参考文献

[1] 赵胜国.内蒙古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J].内蒙古林业,2004(1):26- 27.

[2] 岳金柱.大兴安岭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影响因素与扑救对策研究 [J].森林防火,2007(4):23- 25.

[3] 袁立人.对内蒙古地区低产林改造的意见[J].内蒙古林业,1991(9):14- 15.

[4] 张敬业.小老树形成原因及改造途径[J].中国沙漠,1987,7(2):55- 57.

[5] 郝润梅.内蒙古西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西鄂尔多斯保护区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1,18(1):5- 7.

[6] 内蒙古日报[EB/OL].[2011-02-28].http:///new/184_ 900_201102/28li12734154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