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雕梁画栋塔尔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雕梁画栋塔尔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是一个建筑古国,也是一个建筑大国,建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塔尔寺――藏传佛教的圣地,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香客游人,与旅游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塔尔寺的由来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也各有不同,而藏传佛教则是对青海地区民众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教派,其中的黄教对青海民众影响尤其巨大。黄教又称格鲁派,是在15世纪时出现的藏传佛教的一支新兴派别,因它的教规十分严格,故名“善规”,“黄教”是因其僧人戴黄色帽子做法事而得。虽然黄教在藏传佛教中出现最晚,但是由于教规最严,深得信徒崇敬,因此规模越来越大,在藏族地区信徒居各教派之首,黄教寺庙更是随处可见。

塔尔寺以其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位列我国最著名的六座黄教寺庙之中。它既是青海省最大的黄教寺院,也始终为蒙藏地区佛教信徒们向往的圣地。

金碧辉煌的塔尔寺,坐落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的莲花山山坳里。俯瞰塔尔寺,会看到这是一个依山而起的大建筑群,与内地常见的佛教寺庙不同,并不讲究中轴线和横向对称、比例关系,反倒是追求建立纵向延伸的空间序列体系;建筑群高低错落、殿堂层叠、佛塔林立、红墙黄瓦、金顶绿树,自有一番神圣、庄严的气势。据说,形成塔尔寺这种布局原因有二:一是依自然地理、环境布局,不需要进行较大的人工削坡处理,不仅节省人、物、财力,而且符合藏式寺院的建筑风格;二是受宗教“三界”教义的影响,即为了体现“三界”由低而高进行布局的。因此,塔尔寺独特的建筑风格决定了它带有人们视觉上壮美的立体景观效果。寺内气势磅礴的金顶,小巧玲珑的门庭,“边玛”(柽柳枝)装饰的外墙,别具一格的藏窗,多姿多彩的柱饰,光彩照人的琉璃院墙,轮廓多变的藏房,五色缤纷的画廊,造型生动的塑像,精镂细刻的木雕,丰富多彩的砖刻,耀眼夺目的金器,中外合璧的各式宝塔,更是突出体现了它独特的风貌,给人以新奇的感觉。

其实,塔尔寺最初是一位思念儿子的慈母修的塔,后来儿子成为一代宗师,这里香火日盛,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塔尔寺,而那位备为母亲思念的儿子就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有关大师的诞生,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藏历火鸡年(公元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正月的一晚,藏族妇女香萨阿曲在梦中看到许多僧俗男女手擎宝幢,吹着佛乐,说是前来迎接观音菩萨的。恰在此时空中显出一尊金身,发出万丈光芒,随着悠扬美妙的佛乐,金身徐徐下降,最后进入她的体内。十个月后,一男孩落地,天空中有佛乐传来,天雨瑞花撒下,大地微微颤动,最为神奇的是香萨阿曲将胞衣埋入地下后,那里竟然长出了一棵菩提树。这棵菩提树的十万片叶子上各显出一尊狮子吼佛像。这个神奇的孩子就是宗喀巴大师。

宗喀巴3岁出家,17岁进藏,香萨阿曲在儿子进藏后非常挂念,修书一封召儿回家一见,宗喀巴却因学业未成不回乡。为解母亲思念之苦,他带回一画像给母亲,并请求母亲在菩提树旁修建一塔,称“见塔如晤儿面”。小木塔由此而得,这就是塔尔寺的前身,也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塔尔寺”顾名思义,先有塔后有寺,随日月更替,小木塔周围经堂渐多,形成了今天金碧辉煌的壮观景象。

藏汉结合的建筑风格

塔尔寺的主体建筑是宗喀巴纪念塔殿,也称大金瓦殿。大金瓦殿是具有藏汉合璧特点的三层重檐金顶建筑,坐落在寺中央,被周围的弥勒佛殿(贤康)、大昭殿(觉康)和喜金刚殿(宫康)簇拥着,宛如群星拱月,使该殿越发显得巍峨壮丽,气象万千。大金瓦殿平面呈凸字形,建筑面积为456平方米,分上中下三部分。其下部建筑形似“须弥座”,是具有藏式风格的建筑;第二层下面为五开间,装有通窗,有小回廊。其中有三面为藏式边玛墙,正面两侧的边玛墙上各嵌装一幅突出金色的“十相自在”的梵文铜镜,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宗教特色。大金瓦殿的中上两层都是重檐歇山式金顶,中层垂脊四角各安置了一个铜质镏金、涂绿色鬃毛的大耳青狮,昂坐守望;第三层为金顶,殿脊正中置一大型镏金吉祥宝瓶,两侧有火焰掌。在佛教中,火焰纹表示无边的法力和光明,寓示着祥光普照,永不熄灭。与汉族建筑不同的是,大金瓦殿的垂脊四面有飞檐挑角,挑角上安装的是藏族传说中的水怪头,名叫曲森(鳌头)。飞檐四角和门窗等处悬挂的白地黑字布幔也是塔尔寺独有的一道风景线,它不仅是用来遮护建筑彩绘,也是佛教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圣物。

在宏伟壮观的建筑群中,小金瓦寺显得小巧玲珑。它同样是一所藏汉结合风格的建筑物,它的汉式琉璃小亭,“蜈蚣墙”的装饰以及“边玛墙”涂上褐色和黑色,都体现出藏式建筑的主要特征。而小金瓦寺从整体上给人的是一种新颖、独特、明快的感觉。与气势磅礴的大金瓦寺相比,小金瓦寺更精致典雅,犹如小家碧玉。

大经堂是寺内建筑面积最大的经堂,内有18根直托二层殿顶的通柱,这18根通柱所占面积是整个经堂的空间部分,也是顶层长方形天井四合院的中心,顶部的木结构为双层,两层之间又留有50厘米的空间,这是塔尔寺建筑群中又一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藏语叫做“间东”,是空间的意思。

塔尔寺有很多供奉佛祖和菩萨的宫殿,如弥勒佛殿、释迦佛殿、文殊菩萨殿,由于这些佛殿建筑年代不一,因此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弥勒佛殿是一座典型的明制建筑,其内部空间容纳5米高的佛像不采用减柱办法,而是将内槽四根金柱各向外移动40厘米的“退柱”处理,以达到扩大空间的目的。这也是塔尔寺建筑中的一大亮点。而释迦佛殿扩大空间的方法则是采用减柱办法,是以殿内无明柱,殿通高13米,形成上下两层。达赖遍知殿和祈祷殿虽然外部造型不同,但因均建于清朝,因此都呈现出清代建筑风格。文殊菩萨殿是由9个开间组成,故又称“九间殿”,它是联殿性质的建筑,从外面看是一座整结构殿堂,内部又分隔成文殊菩萨殿、狮子吼佛殿、宗喀巴大师殿三个部分。

在塔尔寺建筑群中,最能体现出汉藏结合风格的要算大拉让吉祥新宫和众多的活佛府邸。大拉让吉祥新宫由上下5座院落、五华门、牌坊组成,为宗教仪式、行政办公、居住的综合性建筑。其布局因地制宜,在地形较复杂的情况下,合理组织了多重院落,其墙体建筑仍然沿袭了藏式风格,主殿“嘎玉玛”佛殿也是藏式的双层平顶建筑。而以五华门为代表的一组牌坊则融汇了传统的宫殿式营造手法。总之,拉让吉祥新宫建筑群体,空间构成非常丰富,尤其是屋顶形式和装饰多姿多彩。

从这些形式多样的屋顶建筑中可以看出,塔尔寺是汉藏文化交流和冲撞所形成的产物。而塔尔寺的活佛府邸则借鉴了汉式“四合院”的手法,采取一进复一进的格局,所不同的是,它不讲究汉式住居坐北朝南的格式,而是背山面壑自由布局。这就又具有了藏族特色。

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

看塔尔寺的建筑就不能不看其墙体和殿顶的装饰艺术,应该说,塔尔寺的特殊建筑风格恰恰是体现在这些具体的建筑中。塔尔寺殿堂院墙有藏式墙体,砖雕墙体、园林墙体、西北庄廓墙体几种。藏式墙又有边玛层墙、蜈蚣墙、红条边墙、女墙石砌基础等几种不同的墙面装修。藏式墙体在塔尔寺随处可见,大经堂、小金瓦殿、三大学院、拉让吉祥新宫,以至山门等处均可见到。以大经堂为例,四面是高大的藏式围墙,墙基为长条石,中间为青砖,之上又是一层条石,墙体中部以青砖砌外墙面,用土块砌成内墙面,麻刀泥墙,涂以白灰。墙上半部分是方形假椽屋檐,上面一出二进青砖,再上是呈上宽下窄状的梯形边玛墙和藏式窗相间的布局。而边玛墙上饰以藏式铜镜。塔尔寺的建筑装潢艺术也是独具风格,无论是院墙门楣还是柱头梁枋,都雕饰有精湛细致、生动活泼的飞禽走兽、花卉云纹和人物等各种图案。这就使整个塔尔寺既富丽堂皇,又幽静淡雅。

塔尔寺的墙体建筑与的有一定差异,墙体多用石块或石板砌成,看起来有高大、厚实、稳固和笨重的视觉效果,而塔尔寺的院墙除墙基用石块或石条外,都是用青砖或土坯砌成,相比之下有较薄而轻盈的特点。塔尔寺砖雕丰富了我国建筑造型艺术。

塔尔寺的殿顶装饰也因佛殿的不同风格而各具风姿。如大经堂殿顶的吉祥宝瓶、镏金法幢、、祥麟与大金瓦殿的金顶、宝瓶、镏金鳌头相映成辉,形成了一幅庄严、神秘的梵苑世界图。塔尔寺这种按照藏传佛教特有的教义,吸收了印度佛教艺术,并结合当地条件,依殿堂平顶建筑的风格,显示了藏式佛殿的尊贵威严,富丽堂皇,具有梵室宝刹的艺术特色。

塔尔寺建筑中还有一项引人注目的艺术――廊的装修艺术。大经堂、九间殿的前檐廊,大金瓦殿的凸形柱廊,小金瓦殿的凸形殿廊等均以其形式的多样和风格的独特,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檐廊、回廊、柱廊、院廊又是体现绚丽多彩的布画和壁画的画廊。

总之,作为既是一座艺术宫殿又是一座文物宝库的塔尔寺,其建筑风格是别具一格的。它既没有少林的恢宏,灵隐的肃穆,也没有雍和的典雅,五台的巍峨,但它却具有天下名刹所不可取代的独特风格,那就是把藏、汉以至印度、尼泊尔的建筑艺术融于一炉,而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塔尔寺是青海的代称,作为一建筑文化,所显示出来的文化内涵是相当丰富的,而作为旅游资源,也已经受到世人的瞩目,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