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疏肝法与常规法治疗心悸用药对比简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了解不同方法治疗心悸的药物主要成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简单分析。收集不同治疗方法的成方方剂,得出重复率最高的药物进行对比。疏肝法与常规法治疗心悸,均为有效方法,主要有效成分重复率高。
关键词:疏肝;心悸;肝主疏泄;情志
多种心脏疾病均可引发心率失常,中医称"心悸",属"惊悸"和"怔仲"的范畴。心悸的诱因有很多,如外邪侵袭入里,饮食失节,久病体虚,情志失调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情志异常变化诱发疾病为主要因素[1]。
1心悸与情志因素的关系
1.1心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认为情志变化与五脏关系密切相关,在《内经》中就提出了"五神脏"的观点,即怒喜思悲恐忧惊等情绪变化会影响相应的脏腑功能,从而影响气血的运行、升降、输布、濡养等生理功能,导致心悸的发生[2]。所以说,心悸的发生不单单归因于心脏,五脏六腑皆可致病,其中以肝脏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1.2心与肝的关系 导致心悸的直接病理因素是心的气血功能的失调,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另外肝藏血,调控全身血液的运行及分布,所以,肝的生理功能失调最易导致心悸的发生,因此可以从肝论治心悸[3]。心者, 君主之官, 《素问・痿论》言其"主身之血脉", 《灵枢・邪客》说: "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这些都说明主血脉、主神明是心的主要生理功能。肝为刚脏, 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及藏血。《灵枢・本神》中云: "肝藏血, 血舍魂…心藏脉, 脉舍神。"由此可见, 从生理功能来看,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意志两个方面[4]。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悸的主要诱因之一就是不良情绪,紧张、恐惧、忧虑、烦恼、愤怒等均可诱发心悸。中医则认为在神志方面,心所主之"神"与肝所藏之"魂"不可分离。同时,心对精神意志的主宰也与肝之疏泄功能密不可分, 正如张景岳在《类经・脏象类》中所说的"神藏于心, 故心静则神清; 魂随呼神, 故神昏则魂荡。"临床肝血不足的患者常见惊悸、失眠、多梦等神志症状也符合这一理论。中医医家因此常强调情志因素在心痛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杂病源流犀烛・心痛源旅》中提出"七情之由作心痛"。宋代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洲内所因心痛证治) 中说: "肝心痛者… … 皆脏气不平、喜怒优郁所致。"《灵枢・厥病》篇首先提出肝心痛:"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 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5]" 由此可见心与肝密不可分,而情志因素是心与肝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
正是因为心与肝两者之间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治疗心悸的时候,除了常规的直接针对心脏的治疗外,还有疏肝法等治疗心悸的方剂。
1.3从其他脏腑论治心悸 脾主运化,如果疾病导致脾失健运,则脾不能正常输布津液,运化水湿,则会痰饮内停瘀阻心脉,从而引起心悸[6]。如果肾脏受损,则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火独亢,引起心肾不交,导致心烦失眠,心悸等疾病的发生,都是影响气血的正常功能而致[7]。
2 "心悸"的中西医认识
2.1中医学认识 "心悸"指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简称"悸",其重症为怔忡。"心悸"多因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等所致。汉代《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惊悸的病名。宋代《太平圣惠方》等书将惊悸、怔忡并论。在病因病机方面,张仲景认为心悸有因虚弱而血不荣心和水饮凌心的不同。元代《丹溪心法》认为,虚证多属血虚,实证多为痰饮。清代《医林改错》、《血证论》又补充了瘀血导致心悸的内容。心悸以虚为本,以实为标,临床上极易见到本虚标实的病证,应权衡轻重缓急,辨证施治。
2.2西医学认识 西医将心悸称之为"心律失常",症状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多见,尤其发生在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时,但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包括冲动形成的异常和冲动传导的异常,或两者兼而有之。
3疏肝法与常规法治疗用药比较
3.1疏肝法治疗及用药[8] 疏肝理气解郁法。适用于心肝气郁, 气机不畅之证, 多见于七情失调而初发病者。方选柴胡疏肝散加木香、砂仁。
疏肝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气郁日久, 气滞血瘀, 痹阻心脉之证, 多病程较长。方选血府逐瘀汤加丹参、郁金。
疏肝涤痰化浊法。适用于肝气郁滞, 津液不得输布, 聚而为痰, 痰阻心络之证。方选化气导痰汤为主, 痰瘀互结者, 加桃仁、赤芍祛瘀涤痰。
疏肝泻火清痰法。适用于肝郁日久化火, 灼津为痰, 痰热痹阻之证。方选黄连温胆汤合金铃子散为主方。
疏肝散寒宣痹法。适用于心肝阳虚, 寒凝气滞之证, 常见于遇寒冷刺激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者。方选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为主方。
疏肝养血法。适用于肝郁脾虚, 心脉失于充养之证。方选逍遥散加减。
疏肝滋阴法。适用于肝肾阴虚, 心之气血不足, 心脉失养之证。方选一贯煎为主方。
以上为疏肝7法,均为治疗心悸等心脏疾病的方剂。疏肝法使用频率最高的16种中药:甘草、柴胡、当归、生地、陈皮、川芎、枳壳、牛膝、人参、桔梗、茯苓、半夏、天冬、麦冬、玄参、川楝子。
3.2其他常规法治疗及用药 从脾论治可以健脾养心,恢复脾气健运功能,运化水湿,祛除痰浊,从肾论治可以滋阴降火,滋肾水以制过亢之心火。唐增元[9]收集的170首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药复方共用药131种常规治疗心悸的使用频率最高的16种中药:人参、万年青、炙甘草、山楂、黄连、当归、葛根、石菖蒲、茵陈篙、半夏、麦冬、三七、丹皮、羌活、青皮、汉防己。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人参、甘草、当归、半夏四种药物是两种治法均比较常用的药物。其中人参、甘草、半夏这三种药物均有保护心脏、抗心律失常作用。当归主要功效为补血、活血同样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其它如柴胡、万年青等,作用各异,但也都有对心脏保护的作用[10]。这几种药物均能在疏肝的同时治疗心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