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独生子女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独生子女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迅速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以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为切入点,对当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成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方面需要更加重视独生子女的全面均衡发展;学校教育方面应使体育活动多样化,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注意独生子女社会化过程的特点,建设良好的体育锻炼大环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质下降

Analysis on the Reason of the Decline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qu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One-child Society

ZHANG Zhen-dong SUN XinZHAO Peng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policy, the increasing one-child grou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ata statistics, taking the one-child physical exercis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decl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mily education need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make different kinds of sports activiti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to be interested in sports􀆰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only children, build physical training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only child;college student;physique drop

收稿日期:2013-07-10;修回日期:2013-07-20

作者简介:张振东(1961―),男,北京人,郑州大学体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引言

从上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开始增多,并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普遍关注。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城乡独生子女家庭已超过1亿户,成为年轻家庭的绝大多数。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独生子女比例高达75%~97%。城乡,特别是城市青少年学生的独生子女化已十分普遍。在大中城市,非独生子女倒成了特殊儿童〔1〕。

在2010年第六次学生体质检测中显示: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体质却依然持续下降。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的“主体”,在对大学生体质下降情况进行研究时,“独生子女”是不能缺少的重要研究对象。在以往的研究中,从独生子女的角度探究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文章很少。本文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研究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探究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成因

1􀆰1􀆰1家长的教师角色与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不仅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其社会的“遗传”因素,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作用。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特有的人格特质。部分家长为了使孩子达到文化课要求,不仅扮演家长的角色,更是起着教师的作用。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回到家中还要继续“接受教育”。由于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的期望都集中在心智还不够健全的孩子身上。长此以往,使学生认为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业上。

家长对孩子人格培养,变成了对学业的关注与期望。在这种家长忽视孩子参与体育锻炼、过多地监督学业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忽视了坚持运动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1􀆰2“4・2・1”家庭结构下独生子女形成的“退让”心理或“小皇帝”心理

1999年召开的全国儿科研讨会上,专家们着重把“4・2・1”家庭单独提出。所谓“4・2・1”人口结构,从独生子女角度可概括为1个子辈,2个父辈,4个祖父辈。

在“4・2・1”家庭结构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受到来自祖父辈和父辈的溺爱。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子女易造成两种心理,一种是“退让”心理,一种是“小皇帝”心理。前者父辈与祖父辈过分地溺爱和保护孩子,什么都替孩子包办,导致孩子失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找家人解决,自己选择了退让。后者是在家中形成了“小皇帝”的心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慢慢会发展成娇气、任性、以自己为中心的态势。在这两种心理的影响下,很多独生子女不能坚持体育锻炼。

1􀆰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究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成因

1􀆰2􀆰1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态度分析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逐渐接近成人的发展水平,并具有相应的体育锻炼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此时的学校体育可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即把规范的运动教学引申到自觉的运动锻炼和专门的运动训练上去,鼓励学生自觉自主地选择运动项目。

据调查,34􀆰2%独生子女和39􀆰5%非独生子女非常喜欢体育锻炼,47􀆰6%独生子女和42􀆰4%非独生子女喜欢体育锻炼。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浓厚,态度积极。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体育价值观上的差异主要在娱乐价值方面,独生子女认为体育的娱乐价值是体育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价值观的对比可以发现学生对体育价值的不同认识。独生子女较重视健康与娱乐价值,非独生子女较重视健康、团体价值。

1􀆰2􀆰2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对课余锻炼参与度分析

提高大学生体质,课余锻炼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余锻炼内容广泛、空间广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并且是体育课堂的延伸。能促进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图1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每周

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频率比较

如图1所示,独生子女大学生每周锻炼1次或偶尔锻炼1次的达到69􀆰7%,非独生子女达到64􀆰4%,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都很低。大学生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下的独生子女占到43􀆰2%,非独生子女占到38􀆰3%。

无论从每周锻炼的频率分析还是从每次锻炼的时间分析,独生子女在锻炼次数和时间上都不如非独生子女的参与度高。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中提出的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min以上,身体活动强度在中等程度以上”〔2〕,超过64%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达不到国家关于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而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不够又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直接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大部分同学都喜欢体育运动,但为什么只有极少数能坚持体育锻炼?这中间既有学生缺乏毅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原因,也有学校具体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之中。

1􀆰3从社会化过程探究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

从总体上看,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状况与同龄非独生子女基本一致,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远远多于不同之处。从社会化发展的具体方面看,在性格及行为特征上,“懒惰”是独生子女青少年的明显不足。此外,“动手能力差”、“责任心不强”也是其弱于非独生子女的方面,应引起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关注〔3〕P128。

由于懒惰心理和动手能力差等方面的原因,独生子女群体很难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对技术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得不到保障,身体素质下降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消磨―趋同”理论,指的是两类儿童在幼年时期所存在的一些明显差异,会随着他们后期接触的社会化环境的变化及其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小和消失〔3〕P130。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在性格及行为特征方面的差异并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长环境的改变逐渐消失。我们应该创造有利于独生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大环境,成立形式多样的社会体育组织,注重体育运动爱好者的积极影响作用,形成和谐互助的体育氛围,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吸引更多的独生子女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由于独生子女家长过度关爱子女,导致子女失去了独自面对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家长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

2􀆰1􀆰2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虽然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对体育课的兴趣浓厚、态度积极,但是参加课余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并且独生子女没有非独生子女的参与度高。

2􀆰1􀆰3就独生子女社会化过程而言,在性格及行为特征上,懒惰、动手能力差是其弱于非独生子女的方面。

2􀆰2建议

2􀆰2􀆰1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提供更多让子女直接参与的机会,重视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全面均衡发展。家长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树立良好的榜样。

2􀆰2􀆰2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积极组织校内体育比赛,并做好宣传工作,激发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参与课余锻炼的兴趣,并制定相关制度要求大学生积极参与。

2􀆰2􀆰3就独生子女社会化过程而言,鼓励独生子女多动手、多实践,克服懒惰、动手能力差等弱点,注重社会环境对独生子女的积极作用,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大环境。

参考文献

〔1〕田雨普􀆰值得高度重视的独生子女体育教育问题〔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20):2􀆰

〔2〕刘海元,袁国英􀆰全国10省市区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及实施意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8):100-16􀆰

〔3〕风笑天􀆰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

结果〔J〕􀆰中国社会科学,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