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学无痕 活动有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学无痕 活动有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面对古代诗歌,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陌生感,应属正常。然而,也是六年级的学生,黄耀红老师执教的《春夜喜雨》课堂,却丝毫没有看到学生与这首古诗一千多年的时空距离,看到的是学生在联想与想像、评点与辩论、比较与运用等自然生动而又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闪现的灵动智慧,教师的“教”变得悄然无痕

先看课的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当你读到某个词语、某个句子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是否会忽而浮现出与这些词句相关的形象、情景和细节。比如,读到“白云”我们会想到蓝天,想到大雁;读到“圣诞节”,我们会想到新年礼物,想到童年往事……这节课,我想先来测试一下同学们的联想力与想像力,好吗?

板书:春雨

师:同学们,看到“春雨”这个词,你能联想到哪些和它相关的景物、场景或画面?

(有的想到花朵,想到绿草,想到田野;有的想到老师的话语,想到妈妈的教诲等等。教师不断启发,学生说得更丰富,更具体,更美。)

师:当我们的联想与想像沉睡的时候,写在黑板上的“春雨”不过是两个平常的汉字。一旦唤醒了联想,唤醒了想像,我们的思想就由冬天飞到了春天……

上课伊始,教者让学生放飞心灵,对“春雨”二字展开联想。因为活动契合了孩子的心理特征,所以学生仿佛做游戏一样,想像的翅膀飞得很高很远。既激发了想像和联想的热情,又增强了想像和联想的信心,还掌握了一些想像和联想的方法。很显然,学生想像和联想这一重要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更具匠心的是,教者出示的联想词是“春雨”,学生在天真烂漫的联想和想像活动中,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即将展开的《春夜喜雨》古诗的学习。古诗学习离不开学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上述活动既是这堂课不落痕迹的导入,也是对即将展开的古诗学习活动的一次热身。

再看整体感知环节:

师:杜甫这首诗,写的是“春雨”,标题可不可以把“夜”和“喜”字去掉,就叫“春雨”呢?请扣住诗句内容回答这个问题。

生:不能去掉。全诗突出“夜”之特点的诗句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等。至于“喜”之心情,则渗透于全诗之中。

教者由“春雨”引导学生向“春夜喜雨”过渡,很自然地将“夜”和“喜”两个关键词凸显出来。让学生扣住诗句内容谈标题中的“夜”与“喜”字去掉行不行这样的问题,学生似乎水到渠成地明白了诗题的所以然,又把握了全诗的内容。依然不见教者“教”的痕迹。

进入赏析诗歌环节:

师:下面我们就学着用圈点评注法进一步欣赏这首诗的妙处。

(1)先看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你觉得要圈哪个字?(生圈“知”“发生”)

板书:知――发生

师:“知”是什么意思?

生:知道,懂得,明白。

师:春雨会知道春天的到来吗?

生:不知道。在这里,诗人笔下的“雨”成了适时而来、善解心意的“好雨”。这是一种有生命、有感知能力的雨,诗人把春雨当成了人。

师:“发生”与现在讲的“发生”是一个意思吗?

生:不是,书上说“发”即“催发”,“生”即“生机”。发生,是催发生机,催发生长,催发生命。

师:春雨啊,它一到春天就催发生机。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思维从这间教室起飞,飞到春天的田野、河畔、山峦,看看有多少生命的生机被春雨催发了?

学生想像并描述诗意的情景。

教者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赏析诗句,借文下注释理解诗句,不见教者教方法,却见学生在自如地运用方法。更妙的是对“发生”一词的联想,让两个平常的汉字有了形,有了色,有了动态,有了情感。既丰富了学生对诗句的解读,又体现了一种大语文学习的思想。

(2)请同学们举一反三,你觉得颔联中的哪些关键词值得圈出来?说说理由。

板书:潜――润

师:如果将“随风潜入夜”写成“随风前入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生:有影响。“潜”,能写出春雨的轻盈、神秘、机灵、可爱。

师:这里的“润”相当于哪个词?

生:“滋润万物”“润泽万物”。

师:滋润是种怎样的过程啊?看得到吗?听得到吗?

生:看不到,听不到,只有心灵才能感觉得到。我们坐在温暖的屋里,听窗外春雨沙沙,敲打着窗棂,敲打着屋顶,那时候,多少花,多少草,多少新芽,多少嫩叶,多少树,多少生命都在像吸取琼桨一样吸收着春雨。那是无可替代的、大自然馈赠的生命养料啊!就像妈妈的乳汁滋养着孩子一样,春雨滋润着整个世界。

没有“潜”与“前”的比较,学生不可能顺利地体会到两词词义的细微差别,领悟到“潜”中包含的丰厚内涵。教者一个微妙的设计,让学生自悟自得的过程变得轻松而又丰富,赏析诗歌的方法也交给了学生。对“润物”词的想像,有着以上联想活动的异曲同工妙。然而这里似乎已经看到了学生通过以上的训练,形成了初步的想像的自动化。

(3)师:有人说“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一联没有写到春雨,好像跑题了。你的意见呢?

生:不,在写雨云。云越多,越密,雨下的时间越长。

师:将“云俱黑”中的“俱”改成“已”,将“火独明”中的“独”改成“皆”行吗?

板书:俱(已)――独(皆)

生:“俱”是“都”的意思,都黑了,说明云又多又密。“独”反衬出夜之“黑”。

师:这一联,对仗得特别好。对仗,是中国语言里特有的现象。今天我们过年的时候,

家家户户都贴对联,那都是对仗。你能举出对仗的诗句来吗?你发现对仗有何规律?

……

不同的句子变换不同的赏析角度。在这一联中,教者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是否跑题,再思考关键词对突出主题的作用。不仅品读这首古诗要辨别清楚,在我们的作文学习中也要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教者的目光没有停留于古诗本身,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