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贲门癌合并黑棘皮症2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贲门癌合并黑棘皮症2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贲门癌;黑棘皮症;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06-01

近年来诊治2例贲门癌同时出现黑棘皮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80岁,因皮肤发黑1年,吞咽困难4个月而就诊。查体:颈部、腋窝、会阴、脐部等处出现对称性黑褐色,皮肤表面增厚,弹性差,褶纹加深,表面粗糙不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剑突下有压痛感。上消化造影示:贲门部管腔狭窄、黏膜破坏中断。胃镜示:贲门部可见溃疡型新生物。咬检病理示:低分化腺癌。诊断为:贲门癌合并棘皮症。因年龄较大,体质差,未采取手术,而行化疗,给予丝裂霉素、氟尿嘧啶、表阿霉素等药物治疗。共间断应用化疗4个疗程,黑棘皮症明显改善:颜色变浅,褶纹变浅,弹性恢复,皮肤表面光滑。贲门癌症状改善:进流食顺利。化疗后14个月又出现吞咽困难,局部皮肤变黑,再次化疗无明显改善,据初诊约23个月死亡。

例2:患者,男,57岁,因皮肤发黑4个月,伴瘙痒2个月,上腹部疼痛1个月而入院。查体:口唇周围、腋窝、、腹股沟等处有对称分布、局限性、深黑色斑块,皮纹增深,表面粗糙不平。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上腹部压痛明显。上消化道示:贲门部可见充盈缺损,长约5 cm。胃镜示:贲门部可见溃疡型新生物。咬检病理:腺癌。故确诊为:贲门癌合并黑棘皮症。经积极行术前准备,未见明显的手术禁忌证,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术后病理示:低分化腺癌,上下残均阴性,胃左淋巴结2/7转移。术后患者皮肤发黑的部位明显变浅,个别部位完全变为正常。术后1个月后开始给予氟尿嘧啶、表阿霉素等药物治疗3个疗程。术后2年出现肝转移死亡。

2 讨论

黑棘皮症是一具有特殊色素沉着的皮肤病,有良、恶性之分,但恶性黑棘皮病皮肤病变不是恶性,而体内病变是恶性肿瘤,多见于胃肠道、肺及乳腺,较少见于胆囊、胰、子宫、卵巢等处,大多为腺癌[1]。黑棘皮症的典型表现为口唇周围、颈、腋窝、周围、会阴、脐部等处出现对称性黑色素沉着,局部皮肤呈现角质增生,表面可见加深的褶纹。病变呈进行性扩大,范围广泛,以口腔黏膜病变为初发者与癌肿关系更为密切。对此应追查患者是否有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胃癌。本组2例贲门癌合并黑棘皮症均为低分化腺癌,均具有典型的黑棘皮症皮肤表现;且采取化疗或手术后,黑棘皮症自行消退。说明肿瘤与皮肤损害有一定并行关系。对成年或老年黑棘皮病患者要密切注意可能发生的体内恶性肿瘤,尤其是胃部的恶性肿瘤。故定期行上消化造影及胃镜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高生存率。

黑棘皮症可先、后于体内恶性肿瘤发生,或同时发生。黑棘皮病的发生原因尚未确定,皮损的出现可能由于肿瘤的肽类物质对皮肤棘细胞的刺激所致,当肿瘤受到抑制或被摘除后可自行消退或消失[2]。但此理论尚难解释先有皮肤表现者。也有人认为[3],是肿瘤侵犯、转移压迫肾上腺或交感神经丛导致肾上腺皮质代谢障碍或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不能抑制垂体的黑色素细胞刺激素所致。但我们在贲门癌手术中,曾遇到1例左肾上腺受侵而将左肾上腺一并切除的患者,并无合并黑棘皮症。此种腺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患者预后差。隐匿的恶性肿瘤在皮肤上或多或少可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有的目前已为人们认识,而有的仍未知。如能确切地把握两者联系的特征和规律,无疑对早期诊断恶性肿瘤有很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边天羽. 临床皮肤性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46-547.

[2]夏耘.恶性黑棘皮病合并胃底贲门癌广泛转移一例[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16(4):374.

[3]孙燕. 黑棘病合并胃贲门粘液腺癌[J].天津医药杂志肿瘤学附刊,1963,1:198.

(收稿日期:200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