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论高中历史“主体协同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主体协同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发展。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同时,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思考。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千变万化的生成资源,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校推进主体协同课堂。主体协同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发展。其理想状态应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生成性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主体协同背景下,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一、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理解
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即时性。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促使历史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几点策略
1.充分备课。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实际教学中,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的问题,学生的差异和思维是难以预料的,面对这一现实我们教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有了充分的准备,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教学中意外的问题。
在备课时,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既要顾及学生的差异性,又要考虑到教学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教师既需要在课前尽可能对教学过程实施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加以猜测,又要具有良好的教学敏感,在课堂中准确洞察学生心理,捕捉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信息,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使课堂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比如,我在导入人民版专题七《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时,提了一个问题:“当今世界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我的本意是引入美国,再提问:“美国强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据一则材料分析得出美国强大是源于其法律和制度的保障,由此导入新课教学。但是,在课堂教学时,有的学生回答是“中国”,同学们议论纷纷。这就没有按照我的设定思路发展,但是我对此有准备,于是展示一组数据,从数据分析中得出“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这一结论,这又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和方法。
2.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思考。
学生的思考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敢于质疑的,在一个生动成功的课堂往往会涌现出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意料之外的,可能是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可能是正确或错误的,可能是重要或不重要的,无论怎样,它都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往往决定着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推进。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比如在人民版专题七《民主政治的扩张》课堂教学中,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法国的共和制和美国的共和制是一样的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于是布置任务,学生自主探究比较法国和美国的政体,由此扩展到英国与德国政体的比较。再由学生来展示探究成果,我对他们的成果加以补充和总结,学生印象比较深刻。还有一个例子,在人民版专题八《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堂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二月革命就是社会主义革命。”显然,他是把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搞混淆了,说明了他没有搞清楚有关革命的定性问题。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于是简单地介绍了有关革命的定性问题,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区别了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学生听了恍然大悟。
与学生平等对话,促成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新课改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强调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就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教师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言说者,学生也有叙说的欲望和权利。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通过倾听,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充分交流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比如在人民版专题七《美国1787年宪法》的课堂教学中,我提出问题:“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防止专制,保障民主的?”学生马上就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我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共同交流—小组互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来说,自己来探究课本,拓展内容(教师提供材料),同学们参与热情之高、讨论场面之热烈还真是少见。结果,学生对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非常好。
引导学生科学探究适度拓展。新课改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能够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课程要求我们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历史素养。比如在总结人民版主题七的学习时,有学生就提出来:“中国也是代议制民主的国家。”我随即布置了课后作业:“西方的代议制民主与中国的代议制有什么区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可以从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得到哪些启示?”学生在课后的交流中都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些还颇有政治家的风范。
虽然教学前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对学情、学法作充分地预演,但很难穷尽课堂万千的变化。学生的思维在其充分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灵动地创造,我们要积极地接纳,吸收,及时鼓励。课堂的生成和学生思维的活化需讲究教师即时的应变来迎学情的多变,简言之,就是“以变制变”。
三、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1.努力提高理论素养
这需要教师有先进的理念作支撑。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存在,教师要努力做到教前有人,教时要目中有人,更要心中有人。第二,全新的教学观。坚持为学生的学习而预设我们的课堂教学,坚持为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把教学的焦点放在学习和学习者身上,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2.积极提升预设本领
摒弃随意生成现象。动态生成并非盲目生成,它必须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同时还必须注意生成的时间和制约性。如果远离原先预设的总体目标和教学任务,使整节课都处于“动态生成”状态,那么,教学的主要目标就会落空,知识的系统性将会受到严重破坏。把握生成资源的不确定性。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教育价值的大小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所以,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在教学创新中“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学生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合适的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
3.加强教学实践反思
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磨砺。我们应该在实践基础上充分而深刻的反思,形成教学智慧。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千变万化的生成资源,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改下,主体协同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发展。其理想状态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孙冬梅:促进课堂资源动态生成的三种形式[J];江西教育;2010年Z3期
汤军:有效利用生成资源 优化动态生成过程[J];山西教育(教学);2010年01期
张俊华:适应新课改要求 构建和谐政治课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李玉柱 尹祚礼:在动态生成中完美“教案”[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王晓荣;高中历史课程过程目标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孙亚玲:《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视野文库•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