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材在迪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推广情况调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材在迪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推广情况调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云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云药产业定位为重点支柱产业,提出了把云药产业建成继烟草产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在全省上下形成了重视和发展云药产业的良好氛围。维西县气候、土壤十分适合当归、秦艽、当归、玛卡等中药材的生长、种植,做好维西县中药材推广工作,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属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腹心地带,境内海拔4880―1570米之间,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980毫米,降水量范围在800―1400毫米之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一个傈僳、藏、汉、纳西、白、普米等十多个民族杂居的地区。全县国土总面积为46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32万亩,林地面积269.98万亩,草地面积260.9万亩。2013年全县年末总人口为154885(公安年报户籍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34324人,占总人口的86.73%;维西县资源富集,素有“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的美称,被誉为“兰花之乡”、“药材之乡”、“天然杜鹃花园”和“滇金丝猴的大乐园”;维西县气候、土壤十分适合秦艽、当归、玛卡等中药材的生长、种植;当地群众种植高山药材的历史悠久,当归、云木香、秦艽、天麻、伏苓等药材的人工种植已有50多年的历史。200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7874万亩,2006年中药材种植面积2.9860万亩,2007年中药材种植面积3.0135万亩,2008年中药材种植面积3.9078万亩,2009年中药材种植面积3.814万亩,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3.65万亩,2011年中药材种植面积4.04万亩,201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4.38万亩,2013年中药材种植面积5.35万亩,2014年中药材种植面积6.7411万亩。到2020年,维西县中药材种植计划达到10万亩。

二、推广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材用地矛盾突出

维西县2013年中药材面积5.35万亩,2014年增至6.74万亩,发展迅速。到2020年,维西县中药材种植计划达到10万亩,但全县总耕地面积只有32万亩,高原特色农业中药材种植与粮食作物生产用地矛盾突出。

(二)种植技术流失和退化

维西县中药材主要品种是适宜当地种植的云木香、秦艽、重楼、当归等。主要分布在全县各乡镇高半山区,种植地块离村民住房较远,当地主要居民是傈僳族、彝族、藏族、纳西族和汉族。在2000年初,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维西县农村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家务农,没有人力进行除粮食作物外的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造成了中药材种植技术流失和退化,需要现代农技人员重新摸索推广,这对发展维西县中药材产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三)种植人员文化水平偏低

中药材的种植需要适宜的气候环境,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科技的支撑,这就要求种植人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全县农村人口134324人中只有极少人拥有大学文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基本上都是小学学历,年龄在20岁以上的基本上都是中学学历。由于农村人口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当然种植中药材人员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在种植过程中往往通过经验来进行种植,科技含量不高,不能将所种产品的质量提高到在当地种植的最好程度,在遇到某些病虫害时,不能有效防治和处理造成经济损失。

三、推广中药材种植提出的建议

(一)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有效解决高原特色农业与粮食作物生产用地之间的矛盾。大多数中药材都是喜阴植物,通过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既解决用地矛盾,并节约了投入成本,一举两得。因此,农业推广人员要在新的挑战下不断发挥地区优势,并切合实际,创新发展。

(二)加强合作创建示范基地

创建示范基地并与本地中药材龙头企业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丽江植物研究所签订中药材种植技术合作协议,聘请李绍平教授、郭承钢副教授等知名中药材专家、老师为技术顾问,共同研究开发维西的中药材产业。

(三)注重技术的宣传推广

一是组织人员编写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手册。

二是每年组织中药材企业、带头人、种植大户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外地先进中药材种植管理理念。

三是鼓励企业开发中药材深加工产品,目前有维西供销药材土产有限公司建设的中药饮片加工厂。

四是鼓励开展中药材种植农村科技培训,提高广大中药材种植户的种植管理水平。

(四)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一是为中药材的溯源提供源头数据。在种植基地里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土壤湿度、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来获得农产品生长的最佳条件,并保存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各类关键信息,生产的监管与溯源提供基础数据。当中药材加工商对任何一个地块的产品品种收购时,通过采用RFID读写器对农产品信息进行信息采集,不仅加快了收购速度,降低了出错率,而且产品加工提供了基础数据,农产品的溯源提供源头数据。

二是应用电子商务进行中药材销售解决产品“小生产,大市场”带来的价格异常波动和不时发生的“销售难”等问题。近来,一些地方探索建立专业的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并构建产品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有两大优势:一方面是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传统产品销售须通过层层经销商转到市场后才会面向消费者,不仅信息传递容易出现失真,而且增加了物流成本。电子商务能通过网络实现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直接沟通,减少中间环节,也减少成本。另一方面是可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产销对接。建立中草药电子商务,给农民在产品定价方面发挥平等的话语权,给农民创造平等的贸易机会,形成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的保障机制。如果能够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物流等配套系统建设,不仅能改善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情况,还能实现一定规模以上的农民直接与消费者“点对点连接”,减少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并可适当发展观光农业。

(五)加大政府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项目

针对维西县中药材产业规模小、种植分散、种植不规范、栽培技术差、中药材市场薄弱、中药材产业链短等不利因素,政府的投入和项目的实施可以明显改善现状。通过创立县级中药材产业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和争取上级项目等行政手段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中药材产业。使中药材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