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奥运会我眼中的中国农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中的中国农民总会给人留下勤劳、淳朴、憨厚的人物形象,像鲁迅笔下的闰土。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一词好像也成为了近两年来常用的贬义词。 在我眼中,中国农民好像已经成为城市人所歧视和刁难的对象,甚至有些人轻浮地贬斥他们的道德水准。
2002年,一位陈姓青岛市民向当地报纸写信,提议在公共汽车上设立“民工专区”。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伙伴城市,青岛的市民素质步步提高,其着装越来越干净,而与此同时,民工却素质低、不讲卫生、衣服上沾满油污,乘公交车时经常碰到市民身上,引起市民的厌恶,时间久了,双方的隔阂越来越深。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在公交车上隔出小块区域专门供民工使用,消除双方的隔阂和矛盾。”
对民工来说,再苦再累也比不上城里人歧视带来的伤害。当我们用鄙夷的眼光看他们时,谁又会想到他们的感受呢?
记得一位农民对自己的孩子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别让城里人瞧不起咱!”我听了以后触动很大。让孩子好好学习的目的竟不是成才、不是建设祖国、不是赚大钱考大学,而是为农民自己争口气、证明农民并不比城里人差。这就是城市里某些自以为“上等人”的优越和偏见所造成的影响。其实这些“上等人”大可不必认为自己现在是城里人就沾沾自喜,因为上溯两三代,绝大多数人的祖父、曾祖父辈都是农民。
现在社会中,歧视农民造成这样一个怪圈:城市人口离不开农民,而又希望农民不要进入城里人的生活圈,有些城里人甚至捂着鼻子从农民身边绕过去。无形中,城里人和农民便产生了一个厚厚的隔阂,这个隔阂好像是一个大圈,把农民死死地圈在这里,他们就像生活在孤岛上一样,寂寞、无聊、乏味。
在我眼中,中国农民的生活是空虚的。经过调查,工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方式十分单一:无所事事、吃完就睡、找村民聊天、打牌或打麻将等。而城市里的年轻人业余生活中上网、泡吧、参加培训或自学技术、谈恋爱等是主要项目。他们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瘠,更重要的是精神也相当贫瘠。然而这一切也大概是因为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农民在各个方面与市民相比都处于劣势,好像农民与生俱来地就得比市民底下。
尽管如此,农民也不必活在自卑的阴影下,尤其是中国农民,因为他们吃苦耐劳而所获甚薄但无怨无悔再占不到世界百分之二的土地上养活了十四亿人口。
2008年的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到了那时,我们真的还会像几百年前白人对待黑人那样对待我们的农民同胞吗?奥运会能允许在一个不平等的城市里召开吗?我想,奥运精神不仅要在比赛场上发挥作用,更要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希望北京能以一个没有歧视、没有等级、充满关爱、互相平等的崭新形象迎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