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化问题情境激发数学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问题情境激发数学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优化设计一个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思维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22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发生的?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我认为,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用卓有成效的启发式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持续发展.

一、设置悬念,点燃思维

在课的导入阶段设置悬念,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听课热情的目的.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余角与补角”一课时,为了引入新课,结合本校开设的校本课程――灯谜,教师出了两个谜语让学生猜.

谜语:1.剩下十分钱(猜一数学名词);2.替身演员(猜一数学名词).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由谜语导入,能激起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思维.

二、小组讨论,激活思维

小组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学生在课堂上开动脑筋,积极去思考问题,钻研问题,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气氛活跃≠思维活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例如,七年级上册“余角与补角”一课中,师生一起学习完余角的概念及性质之后,对于补角的定义及性质,教师用类比的方法,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来探究下列问题:(1)用量角器量出P157图中∠3加∠4等于多少度;(2)关于两角互补,请你下定义;(3)如何表示一个角的补角?(4)相等角的补角有什么关系?同一个角呢?利用设计的类比型问题,变灌输为探求,一来可提升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致,二来可透过互相辩证,促成自我反省和调节,有助于概念的澄清和性质的理解,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经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小组讨论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三、巧妙编题,促进思维

笔者认为,改编课本例题、习题,是教师内化知识素养的有效途径,更有利于教师将数学知识以最便于学生理解的形式系统地教给学生.例如,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教材P2问题1:要用长20米的铁栏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矩形的花圃,怎样围法才能使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这个问题作为二次函数的引入,当笔者在复习本章时,与学生一起探讨改编了系列变式练习.

变式①:如果围成的花圃需要在正面开一个2米的门,该怎么围?

变式②:如果墙长只有10米,结论还是一样吗?如果墙长15米呢?

变式③:如果苗圃的两边靠墙(两堵墙互相垂直),另外的部分用24米长的铁栏杆围成,怎样围才能使苗圃的面积尽可能的大?这样变式使这道题的问题情境有所变化,学生展开探究后,归纳了如下几种方案,并编写出新的数学问题.

方案一:围成斜边为24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方案二:围成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

方案三:围成直角梯形,其中∠BCD=120°.

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计算方案一、方案二中苗圃的面积S1、S2,并比较S1、S2的大小;

(2)设方案三中CD的长为x米,苗圃的面积为S3平方米,求S3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3的最大值.

这一系列改编综合运用了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特殊图形面积,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促进了教师把知识内化为素养,灵活驾驭知识,而且习题的系列改编,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这类变式题多次在各地中考试卷中出现,正如张景中院士所说:“将数学知识转变为用于教育的数学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数学专业化的问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情,恰当、准确、科学地设计问题,优化教学过程,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合适的数学问题,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积极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郭岗田.关于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