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化学智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化学智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重庆市巴南区木洞中学)

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是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智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通过设问导疑、点拨寻思、探究质疑、f力解疑、实践创新,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素质的目的。

一、智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学家李敏在《优化课堂教学从书――教学模式》中分析了三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说,即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凸显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的功能;“活动程序”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我非常赞同这一理论。它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上,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模式的探究,离不开研究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理论的发展、教学活动的程序。只有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环节,探究创新智能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的主题、目标、条件、程序和评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实效、修成正果。我以初中化学用语复习课教学为例,对智能创课堂教学作一探讨。

二、化学用语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

教学思想: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

2.遵湃说娜鲜豆媛桑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

教学主题:

化学用语复习。

(二)功能目标

以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释疑解难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等智能的发展)。

(三)实施条件

1.学生已经获得了原子和分子、离子的相关知识,自己动手做出你知道的非金属和金属原子卡片、阳离子和阴离子卡片。

2.学生随机抽取卡片,制造机会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符号、化合价等,便于学生自学。

3.课堂教学中,综合其他学科,要求学生计算抽取出氧化物的概率。

(四)教学程序设计

1.运用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分配理念。即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的理论,在教学中,(1)教师先讲解系统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讲解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2)由学生上讲桌前来抽出卡片并判断元素名称,可表示哪些意义,元素的种类及最外层电子的特点,化合价多少,离子符号怎么写。(3)抽出第二张卡片,同理说出以上内容。(4)判断抽出的元素或离子能否组成物质。(5)判断形成的物质是酸、碱、盐、氧化物中的哪一种。如,抽出Fe,是铁,可表示1个铁原子,铁元素,铁单质。化合价有+2价和+3价,与酸溶液和盐溶液反应时显+2价。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铁离子或亚铁离子,其符号是: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再抽取第二张卡片,若抽出Cu,同样要说出上述内容,但它与铁不能形成物质。若抽出的是Cl,它与铁也不能直接形成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能生成物质。但若抽出的Fe3+、Cl-两种离子,则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2.在教学中,抽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教学方针,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疑为轴、全面互动”才能达成教学目的。比如,在互动活动时,先叫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参与,只回答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的种类与最外层电子数等内容。让他在同学面前树立起信心,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然后再抽中等层次的学生,回答化合价的多少、离子符号的写法。最后抽优秀学生回答元素之间是否能形成化合物,进行物质种类的判断,还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根据看到的元素符号说出联想到的其他相关知识等,从而完成化学学科的教学任务。

3.叫出数学课代表,数一数卡片的张数,计算出能形成氯化物的概率、金属氧化物的概率。这样既注重了化学课的教学,也注重了各学科间融洽贯通,遵守了教学规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智能。

(五)教学评估

化学用语随堂小测验。采取抽测的方式检验评估课堂效果。

智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需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探究到老”的精神,在教师相互探究中提高,在师生互动中沉淀,在探索教材中总结,将教师、学生、教材有机结合,才能在智能创新课堂教学中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