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1个面”引发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1个面”引发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1983年,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在其著作《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研究表明,每一个幼儿都拥有多种智能的潜能,都有自己相对的强项,教师、家长应该尽量地去识别并发展幼儿的智能强项,注意发现幼儿的智能弱项并努力提升这些弱项。

关键词:多元智能 尊重 思考

作为一名合格的、称职的教学一线教师,那就是上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现在的备课我想更多的是备学生,但往往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学生就能如你所愿顺着你的线索去走,于是在现实的教学中经常背道而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儿童的思考,因为他们的思考中有许多的东西是成人所无法想象出的,也是教师所无法预设的。

我曾经在教四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节时,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孩子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仔细观察,我们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课前我预设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前面、上面、左面(或右面)等三个面,然后再展开,数一数一共有六个面。本想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但是没有想到出现了一个短短的插曲。

在我问学生“你们看到桌上的立体图形是几个面”时,大部分学生大声回答三个面,始料不及的是班里的一个大男孩却喊道“一个面”。全班同学轰然大笑。显然这个回答很弱智,也许还有故意调皮捣乱课堂的意味。对付这样的孩子无非就是让他安静,不要再继续猖狂作乱,然后下课找他谈一谈,端正学习态度等等。我抬眼朝声源望去,这不合群体思想的孩子却不是班里的好事分子,而是平时就默默的个体。这个孩子神情认真,不像是淘气捣乱,当发现我看他时他神情紧张起来。此刻我想郑重其事又耐心十足地告诉他你的答案是错误的,或是对这个与众不同的答案给予否定或是置之不理。无论如何,他的话语已经打断了新课的继续,我不得不处理一下。当时心情很矛盾,又不是什么知识的难点,浅而易见的小小的问题。不知为何,我突然想听听他的想法,不妨让他说一说。我略显迟疑后让他解释一下自己的想法。孩子慢慢站起来,小声地胆怯地说:老师,真的,我刚才是这样看它的,是一个面”他边说边做示范。接着他又说:“我这样看时它还是一个面,我要是这么看时是前一个面。”随他动作的变化,在他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面,也就是说他没有随着我预设的课堂线索去走,但他却有自己思考的方法的道理。这一刻我难道还要牵制他一定按着我的思路去观察?难道我要他一定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必须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个表面吗?我想凡是认真思考自己教学行为的教师都会意识到,这个孩子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他经过真正的观察探究思考得到了结论,而不是顺着老师人云亦云,或是拘于常规不敢挑战。评价他的答案对与错已经没有比给予他认可重要,而我差一点扼杀了一个孩子思索的机会。

这是我教学过程出现的一个短短的插曲,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给了我一些思考。现在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提倡让学生大胆进行尝试探究,积极参与到课堂建构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胡思乱想,会超越我们课前设计的教学方案,尽管课前能预设学生的信息走向,但是意想不到的问题还会出现,此时我们不要只顾教学流程而放弃这稍纵即逝的信息,要及时掌握每个学生自主探究的结论以及与众不同的想法,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在这节课上如果我否定了这个男孩的创新想法,那么他的心情就会感到非常沮丧,以后也许再也没有勇气在课堂上质疑探究了。所以每次在备课时我就以三条线索贯穿一节课,那就是备我的教学实践的一条线、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一条线、备课堂中随时生成的现象一条线。三条线交叉贯通,为最后达到教学目标服务。当然,在实践中往往无法操纵的是第三线。每当我不耐烦学生的质疑时,我常常想起那长方体的一个面给我的启示。给孩子一次思考的机会吧,他们不是听课的机器,而是会思想的鲜活个体。

作为一名合格的前线教师的我们,真的肩负着巨大的教育责任。在我们想着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习成绩优异的同时,也千万不要忘了注重培养孩子自主性的学习的能力,更不要限制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而教师也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