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它不仅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还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祥和。随着高等教育扩招的根本转变,社会经济结构不断深化调整,大学生就业困难日益严峻,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需全力以赴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校大学生就业意向也成为了就业观念引导工作中的重点。
关键词:少数民族;就业;意向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状况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伴随着连年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大学毕业生数从2000年的1849.4万人一直上升到2013年的638.7万人。新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也由2003年的44733人,上升到2013年的74758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如何正确引导少数民大学生就业意向,是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以及对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少数民大学生的在校人数逐年增加。与汉族同学一样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正面临着双向选择的实际难题。新疆正处于转型时期,虽然经济在高速度的发展,但是与较慢的就业增长不同步,随着新疆高校招生人数的增长,必然导致了就业压力,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新疆共有高校毕业生7.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毕业生2.55万人,占总人数的34.1%;相对汉族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普遍偏低。2005年到2013年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为57%、61%、58%、56.8%、53%、57%、81%、80.4%,就业率均低于全疆高校大学生就业率。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
本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主要研究目的是更好地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找出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改进培养方法,速进自身定位,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预期。鉴于新疆师范大学在新疆高校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选择新疆师范大学为调查点,2014年9月开始,共在新疆师范大学发放《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712份,其中男性321份,占45.08%;女性391份,占54.9%,男女比例基本保持均衡。被调查的712名少数民族大学生涉及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应用数学、学前教育、社会学等专业院系。此次发放问卷调查中维吾尔族大学生占71.8%,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占总人数的28.2%,基本与学校少数民族生源比例相近。经过整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了解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及特征。
1、自我职业定位高于市场及社会需求。
关于就业去向被调查的712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特岗”的比例是最高的,占33.6%,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向仍处于保守和集中。对自身的就业规划和定位,少数民族大学生不是很重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在即将毕业的毕业生调查中,67%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没有认真地做过职业规划,甚至有10.8%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将在毕业前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特岗教师等考试。
2、职业价值取向相对狭窄
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取向在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价值取向,这将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向过程中意向主观因素之一。在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理想及职业价值取向中不难发现,在712名被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当中36.7%的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福利待遇情况,30.7%的人选择的是专业是否对口。48.7%学生及更为看重就业单位所在地域。明显与汉族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价值取向特征也正是形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存在的窄路的主导因素之一。
3、对就业形势感到压力
对于就业形势有70.6%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17.8%选择了“比较严峻,但始终找到一份工作”。由此可见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了严峻的就业形势,并且普遍认为自身优势不是很明显。
4、对待考研和目前所在学专业较为理性
在被调查中的约有57.1%的大学生是愿意继续升学读研究生的。有30%的大学生因家里无法承担教育成本选择放弃考研。与此同时有半数以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高学历不一定容易就业或者获得理想中的工作。容易看出,他们对于考研更为理性和现实。大部分学生认为,研究生人数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和就业压力仍就存在。
5、转变就业意向理念不是乐观
在接受调查的712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中有67.7%选择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工作,有62.3%的学生选择对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所执行的政策和扶持项目不了解。虽然在高校已开设就业指导课,但是大学生自身没有太多的去关注和了解,就造成了在就业意向选择中,集中扎堆,过高估计自身能力。
6、就业途径希望更为灵便
“对采取那种办法来帮助自己就业”,有56.3%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招聘会”,由此可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信息获取方面还是较为依赖于招聘会。但是在就业的主动性方面,有33.6%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未投过求职信”。虽然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求职过程表现积极,但是还有33.6%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为较为被动。这更为需要就业指导中,家长以及社会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使之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方向。
7、对于就业困难的原因认识较为客观
在接受调查的712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中,对于就业过程中,对于就业过程中最容易受到歧视的方面有18.7%学生认为是“语言”;有32.4%认为是“工作经验”;有22.3%认为是“性别”;有26.7%认为是“民族”。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就业歧视问题的认识较为客观。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意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向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每年我国都有庞大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虽然中央、地方政府与各高校在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的过程中做出不断的努力,但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意向中存在的问题仍成为不可忽视的环节。
1、受传统思想,仍对铁饭碗抱有希望
虽然我国早已进入市场经济,高校教育也面临了双向选择的轨迹,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于家庭,民族文化和逃避社会压力的驱使下对毕业后就业去向中多选为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国企。不愿意去到中小型企业或民营企业,在求职过程中呈现出扎堆现象。随着新疆各高校连年扩招,使得毕业生批量增长。随着新疆经济体制也随着转型,原本可接受大量大学生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纷纷开始压缩编制,整体上减慢了新疆对于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
2、过高的预期和比较心理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正面临人生特殊时期,社会阅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健全,在择业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放弃或者绝望。就业意向是在未来就业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呈现出一种心理取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理想职业,追求自己能实现自身价值,这是一种正常的期望。另外,现在上大学受教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教育,而是要投入相当大的资本。在被调查的712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中有52.36%的家庭年总收入低于2万元以下,而子女在在校期间所要花费的费用大约在10770.15元,每年支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费和学费占家庭收入的50%以上的占40.31%,占家庭收入的50%的有25.67%,甚至有些家庭是借款供读子女。在被调查学生当中在校期间最为棘手的就是学费问题。所以在就业后,短时间内得到回报的心情可以理解。
3、对自身综合素质不重视
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存在汉语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因为没有很好地汉语水平,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专业课程十分困难,不能像汉族大学生一样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有深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语言表达和专业方面的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