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二重奏”(“两个中心”)与“大型对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二重奏”(“两个中心”)与“大型对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鲁迅小说中包含着主体意义上深沉的双重或多重忧思,而具体到巴赫金的“复调”理论,鲁迅的“复调”则变得不具体、准确,细察巴赫金关于陀氏与托翁小说的“复调”理论,会发现在其“大型对话”意义上可以更合理地展示鲁迅小说中的“复调”现象。

关键词:鲁迅;复调;大型对话

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033—01

“鲁迅小说里常常回响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声音。而且这两种不同的声音,并非来自两个不同的对立着的人物(如果是这样,那就不稀奇了,因为小说人物总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和行动的逻辑),竟是包含在作品的基调或总体倾向之中的。日本思想家竹内好在他那本著作《鲁迅》中,就曾隐约地说出这种感觉,他认为鲁迅小说里仿佛‘有两个中心。……’”这是严家炎先生对鲁迅复调小说的论述,其后列举了鲁迅先生的诸多作品来证明这“两种或多种声音”的存在。如《狂人日记》对“疯子”的病态的描写等,展现了主人公的战斗感和赎罪感并存。又如《补天》变现的是女娲造人的创造精神和对创造结果的荒唐的无可奈何的焦灼和失望。在论述鲁迅先生小说复调之来源时,严先生提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鲁迅的影响。事实上,关于小说的“复调”理论,主要源于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的叙事模式的一种界定。

“众多独立而互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纷呈,由许多各有充分价值的声音(声部)组成真正的复调——这却是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一个基本特点。在他的作品里……是众多地位平等的意识及其各自的世界结合为某种事件的统一体,但又不相互融合。”从巴赫金的界定中可见,小说的复调更多的是在“意识”和“声音”上的“交响”,是“众多平等的意识”的结合。同时,巴赫金强调“作者只能用一个客观世界——一个与之平等的他人意识的世界同主人公包揽的自我意识相对立”,也就是说,这地位的平等不仅是小说内部的人物之间,还包括作者以及小说创作中涉及的各种角色的主体性地位。严先生所举的鲁迅小说中的“复调”则是在一个主体本身及其折射的被他人感知的意义,并非独立意识的碰撞,最多只能算是“二重奏”。

巴赫金也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共存和相互作用中观察一切的非凡能力……在每一个声音中他都能听出两个相争的声音;在每一个表情里,他都能看出紧张和马上就要变为另一种相反表情的准备……他能看到每一个现象的双关性和多义性……”进一步,巴赫金又说:“复调小说从里到外整个是对话性的,在小说的所有成分之间,都存在对话的关系……在他那里,小说内部外部的各个部分、各个成分之间的一切关系,全都带有对话性质,他是把小说的整体当作‘大型对话’来安排的……” “大型对话”可以在巴赫金对待托尔斯泰的创作态度上阐释。巴氏最初认为托翁的创作为对立于陀氏复调的独白型小说,后期却阐释托翁“对话性,不是托氏文本之内存在的……而是超出文本范围,在更大的社会语境中的对话性”,“托翁的所谓‘独白型’作品,也是与其它语言艺术作品的对话”即“复调”是在对话中产生,这对话不仅仅在于每个个体内部还包含着各个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主人公等之间的“大型对话”。在此意义上再看鲁迅小说的“两个中心”的对话,鲁迅先生小说展现的丰富的内涵,旨在以个体身负的两种或者多种意义的基础上,更广阔地描写了个体涉及的各方面的价值。从鲁迅小说中蕴含的社会和人生价值,可见,在每一篇的个体之间,所有个体与社会之间都存在着“对话”。而只有在这种“大型对话”中体现的“声音”,包括主人公、作者、社会、环境、读者,即所有这些参与者,才深刻地体现着“复调”。

此时,我们再看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复调,就会有一个更分明的视角。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孔乙己、华老栓等,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个流动在社会大潮之中的带有多重意味的鲜活形象。他们自身有着种种困惑,并在同他人对话时,产生更深刻、广泛的困惑,就像一张复杂而有序的网,处处都是意识和意识的碰撞,警示众人。鲁迅以其特殊的视角在物质和精神上同时掐住时代的脉搏,带着深沉的忧思在小说里表现了对人的关怀,在“大型对话”的意义上充分展现其“复调”色彩,更在“复调”中展示了其小说的深刻意蕴。

参考文献:

[1]严家炎.论鲁迅的复调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

[2][俄]M·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4.

[3]张开焱.开放人格——巴赫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