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办理工类高校普通话推广如何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推广普通话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理工高校同样应该加强推广普通话的工作。首先分析了推广普通话在民办理工高校的意义,继而在师范类、传媒类高校普通话推广的基础上,探索在民办理工类院校中如何进一步推广普通话,不断提升高校师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普通话;校园文化;理工高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办学体制的不断改革,民办高校得以快速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为更好地培养合格的人才,多年来,师范类高校和传媒类高校以其独特的优势走在了推广普通话的前列,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人们的普通话水平越来越高,语言面貌有了明显变化,已成为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为民办理工类高校推广普通话提供了借鉴。
一、推广普通话在民办理工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意义
推广普通话是现代学校教育本质的表现形式,推广普通话能推动民办理工高校改革,提高学校效益。普通话规范、影响着学校师生的言行。推广普通话是民办理工高校的“教育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日趋多元化,国家相继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民办教育促进法》。所谓民办理工高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产业化运作下所形成的,它是产业和教育相融合的。民办理工高校大多以学术研究为特色,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地区,语言出现了大融合,交流出现了困难,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据调查发现,由于学生来自我国各个地方,“老乡”之间,学生往往是用方言交流,甚至还出现了借说方言来炫耀自我。目前,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喜欢网络交流,网络语言应用比较混乱。如,常见的“斑竹、美眉、恐龙、东东”,这类比较特别的词语占到网络总词语的20%。因此民办理工高校必须加强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在公办学校,学校体制是注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而民办理工高校,有相对自主、自由的管理模式。周济指出:“民办理工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在体制和机制上体现出不同于公办教育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民办教育具有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讲究实效的特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有效地促进教育供给的多样化。”也就是说,民办理工高校推广普通话,由于管理因素较自由,更多的包含主动的成分,更具有灵活性,工作落实更具有实效性。
二、民办理工高校推广普通话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民办理工高校积极推广普通话工作,但就目前部分民办理工高校情况调查分析,却普遍存在如下不足:对推广普通话的理解比较片面,大多仅停留在学校形式的层面上;研究不细,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内容零碎,不易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关推广普通话制度不配套,经常处于半途而废状态,对推广普通话建设急功近利,片面认识,盲目模仿。所以加强对民办学校推广普通话的研究,使其在与公办名校的竞争中胜出要正确面对的工作。一个真正有远见卓识的民办理工高校投资者必然会从事业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学校普通话的建设,以获得社会各界对民办理工高校的认同。优质的民办理工高校文化形成,会给师生以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生机勃勃的氛围,这种氛围是教育水平的综合体现,也必将使民办理工高校走向成熟。
三、民办理工高校在校园推广普通话的策略
民办理工高校要借鉴师范类、传媒类高校推广普通话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措并举,搞好普通话的推广工作,继而提升办学效益。
1.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们知道,师范类高校培养的对象是教师,传媒类高校培养的对象是语言的直接传播者,他们担负着推广普通话的重任,所以有必要对师范类、传媒类高校推广普通话的情况进行了解。目前师范类、传媒类高校发展壮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电视广播到报纸网络,都在时刻宣传着人民的生活,关注世界的变化,成为人们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窗口。生活中也逐渐产生出一些新词语。词语是普通话的基本单位,词汇的发展也影响着普通话的推广。正是一些传媒类高校的传播和认可,一些词语也就运用到普通话当中。2010年广泛流传的新词语“给力”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在头版标题中(《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给力”一词正名。师范类、传媒类高校还肩负着普通话语音的正确传播。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包括常用字2500字,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地域、文化不同的原因,会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读音,传媒类高校矫正大众错误读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容易读错的词语通过传媒类高校得到矫正;另一方面,容易误写的词汇也通过传媒类高校得到矫正。当前师范类、传媒高校师生普遍认为,语言环境对普通话的学习和提高很重要。校园内普通话成为通用语言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师生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因此,民办理工高校要加强师生对普通话的重视力度,在大学校园里,师生之间交流要以普通话为主,说普通话的氛围已成为一种习惯。激励他们,说好普通话是他们求职、创业、锻炼自我的重要因素。说普通话已不再是一个表面的语言的交流方式,更多的学生是把它当作提升自我的重要因素,自己的优势更注重利用普通话来展示。努力学习普通话,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势必激起学生的巨大学习热情。
2.多措并举,开展丰富的活动
师范类和传媒类高校都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来抓,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对推广普通话加大了宣传力度,除发挥好课堂主阵地之外,还举行了多种形式推广普通话的活动。高校在促进普通话积极推广的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也不断产生,语言的不规范使用给大众学习普通话带来负面极影响。众所周知,普通话内容包括词汇、语音和语法。语音是普通话的外壳,正确的发音能体现普通话的抑扬顿挫。据调查,传媒类高校学生从语音的使用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盲目学习一些港台腔,导致发音错误。《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介绍时,把自己的姓读成上声,但在普通话中,“撒”在作为姓氏时应该读去声。从词语的使用来看,高校不严谨也会带来消极的社会影响。词汇包括单音节词语、多音节词。普通话的基本要求是人们正确使用词汇。
因此,民办理工高校应该加强自身推广普通话的监管效力,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语音词汇滥用。高校发挥自身资源的优势,加强有效的监管,就能够有效地使广大师生学好普通话,从而在社会上更好地推广普通话。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广播站、标语、黑板报、校园橱窗及图片资料来宣传,进一步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让普通话成为人人的实践者。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散文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基本功比赛等,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3.推广普通话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合一
校园文化是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推广普通话对校园文化建设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民办理工类院校应进一步规范和使用语言文字,不断提升高校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帮助理工院校更好地完成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使命。
(1)推广普通话应植根于校园文化中
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的基本形态是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这些文化都在方方面面渗透着民办理工高校的教育。而民办理工高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因而只有在民办理工高校中有效地推广普通话,培养优秀的人才,才能对全社会起到渗透、引导和辐射作用。所以推广普通话的土壤就是民办理工高校的校园文化。
(2)推广普通话,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普通话作为一种工具,是我国人民的共同语言。在理工高校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区域、各个民族,他们的语言极具地方特色,交流起来诸多不便,普通话的推广,人人说普通话,师生之间交流起来就会轻松自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快了学术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并进一步促进了理工类民办理工高校高新技术的研发。其次,在民办理工高校推广普通话,不仅能使学生运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交流,还在各项推广普通话的丰富活动中得到锻炼,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民办理工高校推广普通话是校园文化的有效组成部分,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推广普通话对校园文化建设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把普通话推广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二者相互促进、和谐相融、互利共赢。
总之,民办理工高校要把推广普通话工作放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使师生的普通话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高校要善于寻找切入点,把普通话的推广植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进行,也只有借助这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普通话才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民办高校推广普通话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长期的坚持、探索,需要管理者的卓识远见,需要融入全体师生的智慧。因此,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创造性地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培养师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皓.地方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现状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7).
[2]余雪芳.高校普通话推广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以黄山学院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07(05).
[3]张莉,沈梅梅,张泰,等.试论高职院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建设[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01).
[4]张继娅.推普工作任重道远:从普通话测试说起[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04).
[5]郭素萍,霍敏容.加强高校普通话教学 加大推普力度:对我校同济西路校区普通话测成绩的分析[J].考试周刊,2008(10).
[6]葛安娜,李丽明.普通话培训方法浅析[J].才智,2009(23).
[7]李孝英.学生普通话考前培训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6(10).
注:本文系2013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B类科技/社科)科研课题,课题项目编号是JB13750S。
(作者单位 王芳,官毓钊: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 邹晓: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