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民得实惠才能“神形”兼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民得实惠才能“神形”兼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农村建设要具备其“形”并不难,难的是要“形神”皆备。如何为仍然高达60%的农村人口创造新的机会,使之不错过快速前行的经济列车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将更多的农民升级为农民工,将现有的农民工升级为市民。

农民或转换身份后的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新农村建设才“神”“形”兼备

一方面,新农村建设,需要实现从传统的小农到新农民的转变。另一方面,将农民升级为农民工不是最终的目的,需要为农民工进一步升级为新市民或新居民打开一个通道,这就是城市化。实现从农民工到为新市民的身份转换,可以直接提高农民工的福利。身份转换以后的农民工至少在两个方面可以获益:一是可以享受当地政府为本地居民提供的社会保障;二是可以分享当地居民的公共资源,如公共教育和医疗服务等。

衡量新农村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是农民或转换身份后的农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神”。工业化和城市化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发展阶段,只有当大量减少农民,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才有可能实现。当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之后,剩下的农民的土地规模将会扩大,有规模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将会逐渐发展起来,他们的收入也将随之提高,这些农民将从传统的小农脱胎为新式农民,新农村建设的“形”才可能完全建立。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开始,然而,工业反哺农业的目的不是狭隘地将农民重新固定在土地上,依靠有限的财政补贴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工业反哺农业应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农民有机会成为农民工。也就是说,工业反哺农业有两种可能的形式:一是将资金从工业向农业转移;二是农民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前一种方式是授农民予鱼,后一种方式则是授农民予渔。

当然,这并不是说,农村地区不需要更多的投资,但投资的方向应该有所侧重:无论是财政转移支付还是新增投资都应该较多地集中于公共品的提供,如基础教育的改进、技能培训、最低社会保障以及特殊困难户的民政救助等。

新农村建设的因地制宜战略

以中国之大,经济发展差别之悬殊,新农村建设将会在有条件的地区首先开展。我们一般习惯于用“三农”来概括中国农村,但高度的概括也可能模糊了政策的焦点。按照粗略地分类,“三农”问题事实上代表了中国三类不同的地区,需要针对这些地区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新农村战略。

在大多数沿海地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问题。这些地区大多数经历了农村工业化阶段,非农劳动力的比重高,小城镇非常发达。这些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该是城市化,在适当的土地流转机制下,鼓励农民自愿放弃土地而将身份转变为新市民。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区(如在一定比例的农民离土的情况下),新农村建设将进入最后一个阶段。

在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的重点在于农业问题。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鼓励更多的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将身份转变为农民工或新市民,即工业化;与此同时,将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确保农业生产不因劳动力转移而大幅波动,并通过适当补贴规模生产的方式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以提高来自农业的收入,属于新农村建设的中期阶段。城镇化,为实现从农民工到新市民的转变提供了路径。

在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应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完成,同时,政府可以加强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帮助农民实现非农就业,这些地区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初级阶段。(作者系花旗集团中国区高级经济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