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益肾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湿热下注型)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益肾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湿热下注型)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益肾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观察组给予益肾排石汤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肾石通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一个疗程后,两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A组总有效率为93.3%,B组总有效率为80.0%,A组的疗效好于B组(P

【关键词】 尿路结石; 益肾排石汤; 泌尿系疾病

中图分类号 R69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029-03

尿路结石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淋证”范畴,并与石淋和血淋关系密切,是临床常见与多发的泌尿系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代谢、环境、遗传有关,由于现代人的日常工作繁忙,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尿路结石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可以给予患者西医碎石、中药排石或者手术取石的方法,考虑到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排斥性及其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有时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对于有保守治疗诉求的患者,祖国医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医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从清热利湿排石的角度入手,给予组方对症治疗;但大多数从“消”的角度出发,并未在方药中加入一些补益药,常常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伤到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笔者在临床实习期间,观察了益肾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全部来源于2014年8月-2015年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肾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45~70岁。根据随机数字表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有肾区绞痛伴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病史;(2)有长期腰腹痛的病史,肾区扣击痛;(3)小便淋沥涩痛伴排尿中断;(4)B超示存在结石光团,或X线片示有结石阴影[1]。

1.2.2 中医辨证 石淋,症型为湿热下注型,症见:长期腰、腹疼痛,疼痛有时会牵涉至,主要表现为肾区阵发性绞痛,小便淋沥涩痛,或长期腰部隐痛,下肢乏力感。舌质淡,苔薄白,脉涩。

1.3 排除标准

(1)经检查结石横径>0.6 cm,结石长度>1.2 cm;(2)妊娠、哺乳期、身体情况不良及用药过敏者;(3)患肾实质变薄、输尿管连接部或远端输尿管狭窄、畸形、梗阻等;(4)对侧肾功能一般,伴有梗阻症状;(5)有心、肺、肝、脑或者血液系统疾病,并且生活不能自理者;(6)不能按规定服用药物,或接受其他疗法无法判定疗效者。

1.4 治疗方法

A组给予口服益肾排石汤治疗,具体方药如下:当归15 g,白芍15 g,熟地黄24 g,炒山药15 g,山萸肉15 g,泽泻10 g,茯苓15 g,丹皮10 g,瞿麦15 g,海金砂15 g,金钱草30 g,鸡内金10 g,黄芪30 g,冬葵子10 g,上述药物水煎,每日一副,分早晚两次口服,一周为一疗程。B组:肾石通颗粒,1袋/次,2次/d,一周为一疗程。

1.5 观察指标

腰痛症状、血尿频次、尿中排除的砂石、泌尿系B超观察结石位置、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随访1~2个月,平均1.5个月。

1.6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临床疾病最新诊断与治疗》[2]制定。(1)治愈:见到结石排出,临床症状消失,X线、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显示结石影消失;(2)有效:症状较前好转或消失,X线、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显示结石位置向下移动;(3)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影像学检查提示结石位置不变。总有效=治愈+有效。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随访1个月,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03,P

3 讨论

尿路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5%,疾病的复发率却高达50%[3]。现代医学多认为其有如下原因:(1)平素饮水量不足,尿液浓缩,难溶盐类在肾脏和尿路中形成沉淀进而形成结石[4];(2)饮用含维生素C高的饮料,因为其代谢终产物中含有草酸盐,与尿液中的钙相遇有形成沉淀的几率也增高;(3)影响钙利用及促进钙流失的原因也是促进结石的形成。当结石生成后,会嵌钝在于泌尿系统中的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临床上表现主要有:肾区绞痛、腰背酸痛、小腹拘急引痛、尿血、尿出砂石等,对于此类患者,影像学可以了解结石的明确情形[5],根据结石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对症治疗,若不能给予及时有效安全的处理,有引起梗阻性肾病的危险。

在祖国医学里,尿路结石归属于“石淋”、“砂淋”、“血淋”、“腰痛”等范畴。病机多与外感风邪、肾阳虚、肾气虚、湿热下注于下焦、憋尿等有关,清代尤在泾《金匮翼・诸淋》指出:“初则热淋、血淋、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砂、如石也”。对尿路结石的治疗,中医临床多遵循“清热利尿、利水通淋”的组方原则,大多只注重于消,时间长了患者会出现乏力、纳差、头晕等症状,出现“利尿伤肾”的现象[6]。方中清热除湿通淋的药物有金钱草、茯苓、海金沙、瞿麦、冬葵子,化瘀散结的药物有海金沙、鸡内金,白芍有缓解疼痛的效果。本方补(当归、白芍、熟地黄、炒山药、山萸肉、黄芪)与利(泽泻、丹皮、海金砂、金钱草、瞿麦、冬葵子)兼顾,诸药合用,补攻兼施,共奏清热通淋排石、补气化瘀散结之效。大鼠实验结果表明,金钱草增加尿量、增强输尿管蠕动、抑制结晶形成、调节pH值、抗炎镇痛、细胞免疫抑制、抗菌、抗氧化、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等[7];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海金砂、金钱草等可以增加输尿管蠕动的作用、加速患者排尿,促进结石的排出,提升临床治疗效果[8]。对于治愈的患者要坚持用药1~2周,减少病情的复发[9]。

本研究中益肾排石汤在治疗尿路结石时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何绍奇.现代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73.

[2]尚云,张骏.临床疾病最新诊断与治疗[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06.

[3]赵琪.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的5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育,2015,2(3):61-62.

[4]杨勇,张本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83例[J].中国伤残医学,2014,21(10):90.

[5]陈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下尿路结石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35):183-184.

[6]聂文利,王凤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65例临床小结[J].内蒙古中医药,2014,30(1):19.

[7]陈扬,高勇,张岩.通淋肾石颗粒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观察30例[J].光明中医,2015,30(2):304-305.

[8]沈丕安.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5,539,755.

[9]林芳.中医药治疗肾结石临床疗效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7(14):92-93.

[10]王浩强,刘国敏,秦韶东,等.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280例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3,3(8):103-104.

(收稿日期:2015-04-16) (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