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股骨转子间骨折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股骨转子间骨折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析股骨转子骨折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治疗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施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与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8-0031-03

doi:10.14033/ki.cfmr.2016.18.018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受到年龄的影响,股骨疏松较为严重,在跌落、撞击等情况下,极易发生骨折[1]。目前,我国的老龄化特征日渐明显,且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大大增加了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我国多使用手术固定进行治疗,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闭合复位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应用到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3]。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PFNA内固定术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保证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开展,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4-5]。笔者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实施探究活动,以统计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治疗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的外伤均较为明显,以髋部疼痛、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遵循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56~86岁,平均(72.8±4.2)岁;致伤原因:22例跌倒损伤,14例车祸伤,4例砸伤;3例患者伴有颅脑损伤,5例患者伴有其他肢体损伤或者是肋骨骨折;包括15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及7例冠心病。对照组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53~88岁,平均(74.5±4.5)岁;致病原因:18例跌倒损伤,19例车祸伤,3例砸伤;5例患者伴有颅脑损伤,3例患者伴有肢体损伤;包括12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解剖钢板固定治疗,于患侧大腿上段外侧行纵形切口,实施牵拉撬拨复位良好后,在股骨上段外侧贴附锁定板,并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再行术中C-臂透视,待骨折复位及接骨板贴附均良好后,将长度适宜的螺钉拧入固定,止血后冲洗创面并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创面,术后给予患者常规预防感染治疗,1~2 d拔除引流管,术后3 d进行床上髋关节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麻醉成功后,患者置于骨牵引床上,略垫高患侧臀部,健侧肢体外展,患侧肢体内收10°~15°并适当内旋,通过牵引闭合复位操作,C-臂透视确认骨折复位良好后,于患侧大转子顶点向近端延长5 cm切口,显露大转子尖端,取正位在大转子顶点、侧位在前中1/3交界处为进针点,通过三棱锥向内向前置入导针并C-臂透视确认,逐渐将导针引导至骨折远端的髓腔,将转子入口扩大。根据患者的髓腔情况选择合适的PFNA主钉,安装瞄准器,手动旋转置入主钉至适当位置,股骨颈内打入导针,C-臂透视确认位置(位置在股骨颈中点偏下、远端到关节面下5~10 mm,前倾角度适宜),顺着导针方向进行扩孔,完全解锁螺旋刀片后,顺着导针与定位孔方向打入近端螺旋刀片,最后置入远端锁钉,C-臂透视确认后关闭切口。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抗凝及抗骨质疏松等治疗,指导患者患肢功能锻炼,避免患肢过早过度负重,术后14 d拆线,并定期进行复诊,以掌握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锻炼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的患肢不存在不适感,且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患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优;治疗后,患者的患肢不适感较为轻微,能够扶拐出入,生活能够基本自理为良;治疗后,患者的患肢不适感明显,不能行走,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为差。治疗总有效=优+良。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资料,计量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2例发生呼吸系统感染,2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是10.0%,对照组患者中,4例发生呼吸系统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发生髋内翻,4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是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群体,多属于低能量跌伤,在临床治疗后普遍存在内固定失效、复位不良、感染等并发症,且患者的手术创口较大,术后愈合难度较高。因此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遵循简单、有效的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6]。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解剖钢板固定法需切割患者的股骨头,造成骨折愈合畸形,且钢板断裂发生率较高,术后患者的创口较大[7];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较为稳定,且手术操作简单,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的下床活动[8]。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而且大大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俊.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6):413-416.

[2]何维栋.闭合复位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46-48.

[3]赵鹏飞.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35-36.

[4]张卢.PFNA内固定治疗26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7):15-16.

[5]李大鹏.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围手术期失血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8):41-43.

[6]邱志杰.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7):2270-2272.

[7]袁高翔.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比较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10):876-882.

[8]赵子春.PF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0):67-68.

[9]曾展鹏.PFNA与Intertan髓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23):3665-3666.

(收稿日期:2016-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