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师日语教育特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师日语教育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前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以日语为载体,与经贸、法律、新闻、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广泛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本文着重从明确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造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九个方面,探讨怎样凸显高师日语教育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一专多能”的日语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 高师 日语教育特色

近年来,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日语已经成为继英语之后学习者最多的外语语种。我省高校的日语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在2000年以后日语教育步入高速发展期。目前,仅本科院校就有13所开设日语专业。高师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引入,将使整个高师日语教学体系发生全方位的变化,从而使高师日语教育能够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坚持服务基础教育的同时,使人才培养紧跟市场需求,为日语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以日语为载体,与经贸、法律、新闻、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广泛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调查显示,我省高师的日语专业,大多是语言和文学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单一,以日语教师为目标培养出的高师毕业生,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走上讲台,而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又暴露出自身能力的单薄与不足,因此在就业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让日语专业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及适应能力,国内各高校在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上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在课程设置中添加“经贸日语”“商务日语”“旅游日语”等应用型课程,还有的高校开设了日英双语方向以适应日语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但是这些改革只是从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一个或几个环节入手,整个日语专业的教学体系并未见大的改观,日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未有显著提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凸显高师日语教学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一专多能”的“日语复合型人才”呢?下面进行具体探讨。

二、凸显高师日语教育特色,培养日语复合型人才

(一)明确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的落脚点,影响着课程的构建、实施和评价,影响着学生的长远发展。我省日语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一定旅游、经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了解日本的历史及文化、政治、经济等现状,又熟练掌握现代办公与商务往来的工具和设施;能够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贸易、翻译、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二)改造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使其更切合实际需求

我省的外语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文学加语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语言知识,尤其是大学高年级以后,主要是从语言文学教学中获得的。教学结构的局限性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的狭窄性,这种偏科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学校就开始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调整了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出现了“日语语言+X”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让我省日语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建议高师日语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既要包括基础日语、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汉互译等语言类课程,也要包括日本商务礼仪、经贸日语、导游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等商务经济和相关链接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兼具实用性和灵活性,可以弥补单一知识模块的结构缺陷。

(三)优化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依据,选用或编写合适的教材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大学基础阶段的教材应注重实践性,题材也应较广泛,最好是以学校、家庭、社会等题材为主,同时适当选编有关日本社会、文化、风俗及科普常识方面的文章。因国内应用类课程教材相对不足,建议引进日语原版教材。同时可以针对性地请外教担任相应课程,以确保日语专业的课程能够及时反映时代的快速变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四)加强日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名师出高徒。培养高水平的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安排教师进修深造、出国学习、参加学术会议或研讨会等等方式,开拓教师视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思想道德好、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了解社会需求的师资队伍,进而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复合型日语人才。

(五)在日语课堂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实践证明,听觉、视觉、活动三者配合,技能加强直观性,又能扩充知识领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生动和形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高师日语课堂中要充分使用录音、录像、电视、电影、计算机、多媒体、因特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有机地将形势与内容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活动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在各种日常环境中的沟通能力。

(六)调整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日语教育的基本目标不只是考试合格,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文化素质。日语教学的基本内容也不仅仅是掌握日语的语言体系和语法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日语灵活运用能力。因此,日语测试也应侧重于测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兼顾语言知识的测试。只有真正建立以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让学生走出重考试轻运用的误区,才能使高师培养的日语人才切实有效地为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服务。

(七)培养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指一个群体(国家或民族等)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指某一群体在社会生活发展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即潜意识中“理所当然”的行动方式、习惯、习俗、价值观等。跨文化交际正是要求超越这种作为人们潜意识存在的“理所当然”,跨越文化的障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语言知识(指语音、语法、文字、词汇等)和语言技能(指听、说、读、写)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重视基础教学阶段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注意知识与语言情景、交际形式、交际意向之间的关系,争取做到运用得体;要克服重视语言形式和结构,忽视语言功能的偏向,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及社会文化理解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广泛的国际视野和社会工作能力。

(八)开辟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实践活动

为了弥补日语环境方面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还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部分。开展课外活动,创造日语交际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课外活动的内容建议选择:唱经典日文歌曲、朗诵日语经典美文、演日本经典话剧、日语演讲比赛、讲日本神话故事、听日文广播、看日本影响力较强的纪录片、看日本经典电影、日语知识竞赛等。

(九)开展校企合作教学

为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就业拓展渠道,综合市场人才的需求,建议高校实行校企共建。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实训方案和质量评估标准等;也可以和企业共同制定实习方案,把学生派驻到企业或实习基地进行锻炼;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日企等单位参观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日语笔译、口译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日语水平。此外,学校可以尝试与软件公司合作办学,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解决学生毕业安置的后顾之忧。

校企共建工作做得好,既能构建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又能为企业提供其需要的复合型日语人才,还能解决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难题,可谓一举三得。

三、结束语

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给整个高师日语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怎样构建既具有现实可行性、又能突出高师日语专业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会继续关注这一课题,为高师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培范. 改革外语教学,培养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人才[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2).

[2]秦明吾. 关于世纪大学日语本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3).

[3]铁军. 关于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讨[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 (1).

[4]郭银玲. 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3).

[5]尤淑慧,卜宪华等. 关于日语旅游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 长春大学学报, 2008(4).

[6] 孟庆研.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