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常给父母寄点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可以给父母寄20元钱,也可以寄10元钱,按月寄,这是做儿女的“任务”,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高教授是我的朋友,虽然同处一座城市,但各自为自己的生计或工作奔波忙碌,一年到头难有几回相聚。
上星期天,因一点私事我登门拜访他。进门的时候,正碰上他要出门,他手里拿了一张填写好的汇款单,说要去邮局给父母寄钱。我坐下后顺口问道:“一定寄的不少吧?”高教授一笑,把汇款单顺手递给我说:“不多,只是一点意思而已。”我接过汇款单一看:汇款金额20元,留言栏里还郑重其事地写道:“老爸、老妈:收到汇款后请电告。”良久,我才抬头惊疑地问:“20元,老兄,你是不是写错了?20元买一顶帽子都不够啊?”高教授憨厚地笑了笑说:“没错,我每月就给家里寄20元,一分也不多,一分不少!”
我连忙追问缘由,高教授很爽快地回答了我的“记者问”。他说他父母退休已经8年了,一直住在老家甘肃天水市。父亲是从正处级位置上退休的,母亲退休前也是内科副主任医师,老人们的退休工资很可观,足以保证他们安度晚年,根本不指望儿子寄钱过日子。每月给父母寄20元钱只是一种象征,也是父亲制定的,已经恪守了多年的家庭规矩。
高教授大学毕业就留校在湖北工作了,父母退休后,他欲接老人来共享天伦之乐,可父母却不愿来陌生的襄城定居,执意要留在天水安度晚年,并一再宽慰高教授夫妻,说他们身体很好,完全能自己照料自己,让他们只管一心一意搞好工作和科研就行了,说这就是对父母的孝敬了。
可是,父亲也规定了:每月必须按时给他们寄20元钱以作孝敬之资。高教授当时没弄懂父亲此举的含义,觉得这样太麻烦,便说:“每年给两千元,一次给你们好吗?”父亲斩钉截铁地说:“不行,必须每月按时寄20元。”
高教授是个孝子,不敢违逆父亲的意志,从那时开始,每月发了工资就铁定要去邮局给父母寄钱,如此这般,不经意间就坚持了数年之久。
高教授说:“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无法理解父亲此举的意图。但渐渐地还是悟出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说,每月给父母所寄20元钱的意义,精神层面的意义已大大超出了物质层面上的意义了。从这个角度看,父亲叫他寄钱,事实上是交给了他一条绶带,紧紧地维系着人类代代传承中的责任和义务。而人的情感和责任必得依靠一定的物象来维系,否则,这一切是很容易因环境因素而消磨掉的。用通俗点的话讲就是:孝敬父母要用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做儿女的义务和责任也要用一定的形式来表达。要不然,儿女就很有可能因为工作忙或离得远而淡化了这种义务和责任感。就像高教授,每月给父母寄回微不足道的20元钱,就有个“任务”时时提醒他:家中还有父母,自己是为人子,有一份义务在身,而不会因为父母有一份可观养老金,连儿女应尽的义务也随之消失了,父母也能在他的汇款和牵挂中享得了儿女孝敬的幸福和快乐。
朋友的深情述说对我触动很大。的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使了我们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理念和家庭模式已经被现代化的现实冲击得风雨飘摇了。人们的经济地位一提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理念将会变成历史。户籍、就业的许多禁锢被打破,人口的流动又成为显著的时代特征。像朋友高教授那样与父母分居两地的家庭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那么,父子感情,家庭关系会不会因为物质的丰富而日益变得淡漠呢?所以,建立新的孝敬理念和新的家庭关系已显得非常迫切。所以说,高教授和父母的约定不但有点“超前”,而且也非常有意义,因为他们举家欢乐幸福的事实向我们证明了,现代化和传统道德是完全可以兼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