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杀菌剂对茶花致病菌枝状枝孢菌室内药效试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杀菌剂对茶花致病菌枝状枝孢菌室内药效试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利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2%咯菌腈悬浮剂、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茶花叶片致病菌枝状枝孢菌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测定几种杀菌剂的抑菌率,为田间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可达94.8%,12%咯菌腈悬浮剂和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次之,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其基本无抑制作用。

关键词 茶花;枝状枝孢菌;杀菌剂;室内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号 1007-5739(2016)24-0106-01

茶花,又名山茶花、耐冬花,为中国传统名花,如今世界各地普遍种植,是云南省省花,重庆市、浙江省宁波市等市市花[1]。由茶花制成的养生花茶有治疗咳血、咳嗽等疗效[2]。茶花因其植株形姿优美、叶浓绿而光泽、花形艳丽缤纷而受到世界园艺界的珍视。然而近年来,重庆地区茶花叶部病害暴发,在每年10月温度降低、空气湿度增大时发生,表现为叶片表面紧密布满绿色霉霜,且跨越整个秋冬季,此时正值多数茶花花期,严重影响茶花叶片光合作用、降低景观效果。该病目前仍未见报道,根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该病原菌为丛梗孢科(Moniliaceae),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为了筛选出适宜的杀菌剂,以从茶花叶片分离获得的枝状枝孢菌为靶标展开多种杀菌剂药效试验,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枝状枝孢菌,为本课题组分离保存。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0 g,葡萄糖20.0 g,琼脂15.0 g,蒸馏水1 000.0 mL,pH值 自然,121 ℃灭菌30 min备用。供试杀菌剂具体见表1。

1.2 试验方法

选取4种杀菌剂,每种杀菌剂按商品推荐设置2个浓度,具体浓度见表2。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3]测定供试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具体方法:将配制好的杀菌剂母液按设定的浓度比例与冷却至50~60 ℃的灭菌PDA培养基混匀,倒入直径为90 mm的灭菌培养皿中,制备成检测平板,对照平板(CK)用加入等量灭菌水与PDA培养基混匀制备,各处理重复3次。然后将直径5 mm的病原菌菌饼分别接种于检测平板及对照平板中央,22 ℃培养14 d,十字交叉法测量各处理菌落直径,重复3次[4],用以下公式计算抑菌率[5]:

菌落扩展直径(mm)=菌落的平均扩展直径(mm)-5(1)

式(1)中“5”表示菌饼直径。

相对抑制率(%)=(对照菌落扩展直径-处理菌落扩展直径)/对照菌落扩展直径×100(2)

2 结果与分析

多种杀菌剂对枝状枝孢菌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在含药检测平板上培养14 d,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其呈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0.250 g/L和0.125 g/L的浓度其抑菌率均达90%以上;12%咯菌腈悬浮剂2.500 mL/L浓度时表现出较强的抑菌率,达81.8%,当浓度降低到1.250 mL/L时,抑菌率下降,仅为41.3%;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其抑制作用较弱,0.010 g/L和0.005 g/L浓度的抑制率分别为68.0%、65.8%;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种浓度抑菌率均低于15%,对枝状枝孢菌基本无抑制作用[6]。

3 结论与讨论

该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2%咯菌腈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茶花叶部病害病原菌枝状枝孢菌均有防效,其中以多菌灵效果最好。多菌灵为苯并咪唑杀菌剂,是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然而多菌灵在园林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实践中病害已产生抗药性。嘧菌酯属于 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阻止ATP的生成来抑制线粒体呼吸,从而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先正达公司研制的以嘧菌酯为有效成分的新型药剂绘绿低毒环保,属内吸性杀菌剂,吸收传导迅速,持效期最长可达28 d。本试验中嘧菌酯效果虽不及多菌灵,但其在园林使用较少,未有抗药性报道。因此,建议嘧菌酯与多菌灵混合使用来控制由枝状枝孢菌引起的茶花叶部病害,其防治效果有待在大田试验中进一步检测。

4 参考文献

[1] 莫大旺.茶花生态园规划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2] 邓雪.茶花中功能成分降血脂的初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3]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46-47.

[4] 谢洁,任慧爽,唐翠明,等.一株桑树内生细菌的鉴定和对桑椹核地杖菌的拮抗作用[J].蚕业科学,2015(5):815-824.

[5] 蒋妮,胡凤云,叶云峰,等.罗汉松新病害斑枯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筛选[J].植物保护,2015,41(6):173-177.

[6]余柯达,路梅,叶美娟,等.茶花和佛手胶孢炭疽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敏感性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3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