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视觉语法视角下的新闻图片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视觉语法视角下的新闻图片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结合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和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通过对《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非洲报道的新闻图片进行解读,即多模态话语分析,分析图像向量、接触、距离、视角、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结果表明,受新闻媒体的政治立场及特定读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闻报道隐含了报道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新闻图片的选择暗含了报道者的主观因素。试图建构的社会意义就是了解中国对非洲报道的内容和角度,揭示出中国的意识形态,即通过报道来展示更好的国家形象,使他人信服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并自愿认同、接纳、支持中国的崛起。

【关键词】视觉语法 多模态话语分析 图像解读 意识形态 国家形象 和平崛起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Kress & van Leeuwen’s Visual Grammar which is Combined with Halliday’s theory of Social Semiotics and his tri-functions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this paper aims at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reporting picture about Africa on People’s Daily. By analyzing the vector, contact, distance, attitude, information value, salienc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picture, the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 interactive meaning and the compositional meaning of the picture are reveal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as news is affected by reporters’ political stance and potential target readers, news reporting implies reporters’stance, point of view and attitude, and the choice of photo news is affected by reporters. In this way, this paper tries to express its social meaning, that is, China’s ideology that strengthening China’s soft power by the reporting of Africa is revealed. Africa people can know more about China, understand China and accept China via the media, thus, they will be convinced of China’s concept of peaceful rising and willingly accept and support China’s rising.

【Key words】Visual Grammar;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Picture Analysis; Ideology; Soft Power; Peaceful Rising of China.

一、引言

非洲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其能源资源丰富,市场开阔,在中国的外交布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中国经济对外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友好关系对我国实现和平崛起极为重要。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军事上取得的瞩目成就,以及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西方国家的不满,他们害怕中国的崛起给他们带来威胁,妄图破坏中非友好关系,抛出中国在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非洲部分国家和民众也受到了这种论调的影响,所以,让非洲,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意识形态,让他们接纳,支持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通过中国媒体对非洲新闻图片的解读恰好可以揭示出中国的意识形态,展示出更好的国家形象,让非洲,让世界更加了解,接纳中国,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研究从视觉语法和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研究回答图片是如何参与意义建构; 图片作为一种重要的意义符号在中国媒体对非洲报道的新闻语篇中是怎样以其特有的方式产生意义; 图片作为新闻语篇的重要部分是怎样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其意识形态,立场观点,并且影响读者的观点三个问题。

二、理论基础

Haliiday(1978)在《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对语言和意义的社会解释》一书中全面论述了语言的符号性。他(1978:39)J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是一个“意义潜势”的系统;语言的语法是“制造意义的资源”,而不是一套用来参考的规则(1978:192)。Halliday(1978)认为,表达文化这种意义系统的符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图像、声音、色彩等。据此,Kress和van Leeuwen认为,像语言这种社会符号通过其语法来产生意义一样,其他社会符号,如图像、声音、色彩等也具有这种意义潜势,在此基础上,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了视觉语法。提出视觉语法之后,Kress和van Leeuwen又以Halliday的元功能思想为切入点,丰富了视觉语法这一理论。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以社会符号学为基础,将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创造性地运用于视觉分析,并创造出系统性的理论分析框架。Kress和van Leeuwen(1996/2006)《阅读图像》(Reading Images)中表示,像系统功能语法中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一样,图像这种非语言符号也可以体现三种意义: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图像的再现意义对应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表征图像中人物、地点和事件的概念关系或交际关系(Kress & van Leeuwen 1996:119)。图像的互动意义对应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可以构建观看者和图像中的世界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互动意义主要通过接触、社会距离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表现(Kress & van Leeuwen 2006:149)。图像的构图意义对应功能语法中的语篇功能,表明图像中的表征成分和互动成分整合成一个有意义整体的方式。图像的构图意义是通过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来实现的(Kress & van Leeuwen 2006:177)。

三、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人民日报》中关于非洲的报道图片来做分析,主要是因为《人民日报》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并且一直以来与中国外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1是2014年10月28日刊登在中国《人民日报》上的,Kress & vanLeeuwen (1996:183)表示,由多于一个社会符号组成的语篇意义就是多模态语篇,该图片由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社会符号组成,所以是多模态语篇,该报道的题目为《更多非洲人看上中国数字电视》,这里不考虑详细的文字报道,只分析图片这一多模态语篇。

四、 图像的意义解读

1.图像的再现意义。图像的再现意义对应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表征图像中人物、地点和事件的概念关系或交际关系(Kress & van Leeuwen 1996:119)。根据图像中是否有向量这一特点,Kress和van Leeuwen将图像分为叙事性图像和概念性图像两大类。叙事性图像中包含向量,分为行动过程,反应过程,心理和言语过程三大过程。概念性图像中没有向量这一特点,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符号化过程。按照Kress和van Leeuwen的区分,该图像分为两部分,上端的“StarSat”字样不存在向量,属于概念性的,而且是符号化过程,象征着四达数字电视。图像下端属于叙事性的,而且是叙事图像中的反应过程。实行“看”这个动作的表征参与者是反应者,反应者的目光所指向的对象是现象。图象中两位顾客是反应者,她们的目光的延伸是两个明显的向量,目光指向的对象是观众,所以该反应过程是及物的。图像中两位顾客分别通过一个向量与观看者连接,表示她们与观看者在相互做某件事情。她们在眼神直接对着观看者,嘴巴张大,面带微笑,似乎要与观众分享什么高兴的事。

2.图像的互动意义。图像的互动意义对应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可以构建观看者和图像中的世界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互动意义主要通过接触、社会距离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表现(Kress & van Leeuwen 2006:149)。在接触方面,图像可以表示“索取行为”或者“提供行为”(Kress & van Leeuwen 2006:148)。当图像表示“索取行为”时,图像中的表征参与者直视观看者,表征对象与观看者接触,虽然这种接触也可能是想象层面上的接触。当图像表示“提供行为”时,表征参与者没有直视观看者,两者之间没有接触,表征参与者只是客观地提供给观看者一些信息。图像中的两位顾客直视观看者,建立了与观看者的“接触”关系,因此,这幅图像是“索取”类图像,索取的是观众的认同,认同她们所体验到的开心喜悦。在社会距离方面,不同的距离可以表示表征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不同的关系,在这里,“距离”可以通过表征参与者的框架大小来构建与观看者之间的关系。Kress和van Leeuwen(2006:124)提出了三种社会距离:近镜头,中镜头和长镜头。近镜头只显示表征参与者得头和肩,构建一种亲密关系;中镜头显示表征参与者的膝盖以上,构建一种社会关系;长镜头展示表征参与者的整个人,正好占满框架或者更远,构建一种公共关系。图像中两位顾客正面对着观众,近距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表达了她们与观众之间的一种亲密关系,从社会距离上实现了她们与观众的交流。在态度方面,态度即视角,不同的视角表示不同的态度。Kress和van Leeuwen(2006:149)表示,正面的水平角度表明观看者属于图像世界的一部分,倾斜的水平角度则暗示观看者不属于图像世界,垂直角度上的仰视表明观看者的较高地位,平视表明观看者与表征参与者之间的平等地位,俯视表明观看者的较低地位。该图像是从水平的角度拍摄的,它与观众处于同一水平线,融入到与观众一样的社会生活中,与观众建立起了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表明观众也属于图像中的世界,可以和她们一起平等互动,暗示呼吁很多和她们一样的南非顾客来体验这种数字电视。

3.图像的构图意义。图像的构图意义对应功能语法中的语篇功能,表明图像中的表征成分和互动成分整合成一个有意义整体的方式。图像的构图意义是通过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来实现的(Kress & van Leeuwen 2006:177)。信息值是指图像通过不同成分的放置结构来提供特定信息,包括从左到右放置结构(左边表示已知信息,右边表示新信息),从上到下放置结构(上面表示理想信息,下面表示现实信息),从中心到边缘的放置结构(中心位置表示重要信息,边缘位置表示次要信息)。该图像整体呈上下结构,位于图像上端的“StarSat”字样是理想信息,位于图像下端的顾客是现实信息,表示南非民众现在所使用的模拟电视是一种现实,而四达数字电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理想的追求。显著性指的是图像中的不同成分对观看者的吸引程度不同,吸引程度最大的最显著,可以通过图像别放置的前景或背景、相对尺寸、色调值的对比、鲜明度的不同等来实现。图像中两位顾客占据图像前端正中位置,而且位于图像的前景位置,色调也较亮,所以是图像中最显著的。由于位于图像最上端的“StarSat”字样是“理想”的信息,即信息的理想化的或概括性的实质,而且光亮度最强,因此也是信息的最显著的部分。框架指的是用分隔线等构图手段来使图像中的各成分分来或者连接。对某个成分的分割越明@,越是表明这个成分表达的信息与其他成分不相容或不想关。图像中没有明显的分隔线,表明图像中各成分属于一个整体,彼此相容,颜色亮度也比较一致,实现了整个语篇意义上的衔接和连贯。

五、意识形态分析

图像作为媒体话语,可以反映出报道者的意识形态。不管是精英阶层还是普通民众,他们的知识、态度和意识形态主要来自于媒体话语(van Dijk:1998)。世界上的任何语言,不管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都可以反映出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Fairclough:1989)。Kress(1985:30)表示,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可以从语篇中读出来。同样地,图像作为另外一种符号,同样具有意义潜势,可以表达意识形态意义。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该图像表明中国的四达数字电视内容丰富,在南非开业没多久就受到许多观众的欢迎,观众体验这一数字电视后很是高兴,表达了他们对这一数字电视的认可,并且和其他人分享他们这次愉快的体验,这样知道中国四达数字电视并且了解接纳该数字电视的南非群众就会越来越多。南非用户使用中国四达数字电视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收看国内外电视节目,包括中国中央电视台中英文国际频道和凤凰卫视等节目,让南非群众更加地了解中国媒体,为中国媒体进入非洲千家万户埋下伏笔(刘滢、周瑜,2012)。中国通过四达数字电视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数字电视,让非洲国家感受到中国数字电视的吸引力,同时借助中国数字电视的经验摆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从而帮助中国媒体进入非洲千家,让非洲群众听到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这样,通过中国媒体对非洲的报道就无形中展示了良好的中国形象,进而让非洲民众认可接纳中国,信服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并自愿认同、接纳、支持中国的崛起。

六、结语

本文选择了《人民日报》2014年对非洲报道的新闻图片1张作为分析语料,在韩礼德的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法的基础上,利用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析理论,分析了该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以及图片和文字部分的意义整合,从图片分析,而不是语篇分析的角度探讨得出中国对非洲媒体的意识形态意义,即中国希望通过对非洲的报道,让中国媒体进入非洲千家万户,让非洲民众通过中国媒体听到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从而展示了良好的中国形象,使他人信服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并自愿认同、接纳、支持中国的崛起。由于在图片的选择和分析上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因素,而且由于论文空间有限,没能将所有图片分析,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N.Language and Power[M].New York:Longman Inc.,1989.

[2]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4]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5]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2000.

[6]Kress,G.Ideological Structures in discourse.In Handbook of Discoures Analysis.4 bols.,Teun A.van Dijk,(ed.)[M].London:Academic Press,1985:30.

[7]Kress,G.& 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6.

[8]Kress,G.Literacy in the New Media Age[M].London:Rouledge. 2003.

[9]Kress,G.& 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6.

[10]Van Dijk,T.A.News Analysis[M].New Jersey:Lawrence,1998.

[11]O’Toole,M.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M].London: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4.

[12]Royce,T.Synergy on Page:Exploring 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ty in Page-based Multimodal Text[A].In JASFL Occasional Papers(No.1).Association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C].Tokyo:Japan,1998.

[13]Royce.T.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ty:A Framework for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A].In Royce,T.& Bowcher,W.(eds.).New Direc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C]Mahwah,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2007:63-109.

[14]滢,周瑜.非洲:中国媒体国际传播的重要突破口[J].中国记者,2012,(1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