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什么”与“怎么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什么”与“怎么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年级进行教学,乍一听觉得挺新鲜,不由生出几许期待,那会是怎样的感觉?不管怎样,这应该是一种教学创新。教者会怎么教?学者又会学到什么?带着疑惑,我们参加了2011年12月14日在苏州市金阊区实验小学举办的“科学合理研制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苏州市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观摩了由苏州市骨干教师执教的专题研讨课,又听了专家的精彩点评,心中才有了“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

一、“课标”导航,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阅读要求提到:“学习默读”,而对于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则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通过观摩教学,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两位老师都认真地研读了“课标”,准确把握了各学段阅读的要求,合理地制定了教学目标。《小露珠》是三年级的一篇童话故事,把中年级的教材放到低年级来上,无疑给教者增加了难题。如在二年级教的《小露珠》一课(执教者:常熟市颜港中心小学张建刚),教学第6自然段时,教师向学生明确阅读要求:同学们,不仅动物喜欢小露珠,植物也喜欢小露珠,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告诉我们原因?而三年级教的《小露珠》(执教者: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顾嫣清),教学要求则明显提高:默读第2~5自然段用铅笔画出小动物赞美小露珠的句子。

对于词语的理解,两位老师都能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二年级《小露珠》教学片段】

师:小蝴蝶也来了。(屏显:“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指名读)

师:(出示实物)珍珠圆圆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

师:这又圆又滑就叫“圆润”。

【三年级《小露珠》教学片段】

师:其实,喜欢小露珠的岂止是这些小动物呀,还有谁也喜欢?(自读第6自然段,然后交流)

生:植物们也喜欢小露珠。

(关注“精神”:出示词义:①表现出来的活力。②活跃,有生气。)

师: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是常用的方法。

师: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心感受,(欣赏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也是好方法。

师: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呀!(指名读)“美丽的珠宝”指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中年级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上述教学片段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理念,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简捷、有效。

二、学情引领,正确体现年级特点

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它是教学工作中的“方向盘”,只有正确把握学情,教学过程体现年级特点,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稳步向前。

如何依据学情,降低教学难度,准确制定教学目标,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语文?张建刚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指导。他把教学定位于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并能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而顾嫣清老师在教学三年级时则关注到了文体特色,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教学小动物赞美小露珠的三句话时,老师不忘写法指导:这三句话,通过打比方说出了小露珠的不同特点,使句子更生动,这就是打比方句子的妙处呀!再如,在指导学生关注小动物不同的出场方式时,老师适时点拨:作者根据小动物不同的习性,不同的特点,使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这就是用词准确呀!

在指导朗读评价时,老师也关注了学生的特点,掌握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二年级:“三个短语,不但要读出轻重,强弱,还要读出停顿。读得像音乐那么好听!”“说话既可以说得生动有趣,又可以说得简洁明了。”

三、文本解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文本,挖掘文本内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四年级《燕子》一课的教学,教师由静态燕子的“活泼机灵”到动态燕子的增添生趣,一路体会关键词“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捕捉燕子飞行时的动词“斜、掠、飞、横掠、沾”,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走进文本,走进文字背后去,也走进了作者的心里。而六年级教《燕子》则仅仅围绕“情”字展开,燕子在作者的眼里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作者不仅写了燕子,还写了春天的景物,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更体现出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有些文章有特定的写作背景,如果不知道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起来就可能有一定的难度。《燕子》一课,两位教师都对课文的写作背景进行了拓展,但方法却有所不同,四年级教《燕子》:教师简介作者郑振铎,这篇散文是在海上所写,为什么写的是故乡的燕子,不写海燕?引出板书——寄情于物。六年级教《燕子》:这篇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5月21日,这么美的文章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写?猜猜看?在离开祖国的海轮上写的。他想表达什么情感呢?出示郑振铎《海燕》补充资料,师深情朗读。生交流(思念家乡,思念祖国)。作者结尾就是这样写的。(出示《海燕》结尾:啊,如轻烟似的乡愁呀!)教学目的相同,都是让学生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但教学对象不同,教师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真正体现了教与学的和谐共生。(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