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伊始 趣亦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伊始 趣亦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新课导入应该各具特点。模式化的导入内涵浅,不能很好体现各类教材的特点,形式单一乏味。长时间运用某种导入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产生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65-01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新课导入应该各具特点。模式化的导入内涵浅,不能很好体现各类教材的特点,形式单一乏味。长时间运用某种导入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产生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

一 用课题导入

利用课题导入,是指利用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或根据课文题目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一些题目直接点明中心或直接交代事情的课文。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课文的题目,你认为哪个是中心词?(天堂)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你们想知道鸟的天堂是怎么美的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作者来游览一下鸟的天堂吧。

这样一来,既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心,又使学生的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大家都急于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鸟的天堂的。那样,这堂课就能顺顺利利地完成,收到极好的效果。

二 联系旧知导入

借助与新教学情境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测、设想,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一般来说,学生对新的教学情况能产生好奇心,但要转化为学习兴趣,则必须借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面对新奇的信息,学习者一般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选择,只有与旧知识建立起联系的新信息,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例如:《草原》一文编排在课文《鸟的天堂》之后。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教学这篇课文,可以这样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了解了什么是事物的静态描写,什么是事物的动态描写,今天来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找出课文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三 质疑设问导入

学贵有疑。运用质疑的方式,提出疑问,促使学生探求答案,开动脑筋,活跃他们的思维。

一位教师教学《蛇与庄稼》,在板书课题后,学生意想不到教师这样发问:“你们怕蛇吗?”大多数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教师把话题一转,又提出新的问题:“课文里写有个地方没有蛇,农民特意去外地买蛇养,这是什么道理?”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质疑设问,目的是以“疑”作为学生“思”的先导。所提出的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的重点,能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起学生探新寻胜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学《乌鸦喝水》,有的设问:“谁见过乌鸦?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的回答各异,却无助于阅读理解,效果适得其反。

四 设置悬念导入

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提出问题,揭示矛盾,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悬念的设置,一般要通过一定的情节或某些事例,不是简单直接的提问,犹如讲故事,说到紧张、激烈、热闹、扣人心弦之处,戛然而止,从而引起听者的强烈兴趣和好奇。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草船借箭》是这样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操,刘备派杰出的政治事、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最后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五 创设情境导入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

例如,教学《瀑布》,先让学生观察黄果树瀑布的画面(挂图或幻灯片),感受到瀑布的雄伟气势,再学习新课。又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先播放歌曲,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再引入新课等。

创设情境的基本要点是“情”与“境”,通过“境”来表现和感染“情”,通过“情”来深化“境”。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最本质的要求是根据“情”来创设“境”。

六 利用游戏或实验导入

利用游戏或实验导入是低年级进行课堂导入地最佳方法。让学生通过做游戏或小实验,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弄清课文内容。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有一只乌鸦,它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终于让它找到了一个瓶子。可是瓶子里只有半瓶水,它喝不着,怎么办呢?请你们给它想一个办法,并试一试这个方法行不行。(接着,给每个小组发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做一做。)

师:你们是怎样让水升高的?(请小组代表发言)你们都很聪明。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吗?

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而且对乌鸦是怎样喝着水十分感兴趣,听课也很认真。

七 利用文中的中心句,重点段或人物的语言导入

这样的导入,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地学习课文,围绕着中心思考问题。

例: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请同学讲一讲你认为课文中哪句是中心句?它起什么作用?

生:课文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

师: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学习课文,看看桂林山水究竟是怎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就能明确中心,能带着问题去思考,对课文的理解也容易了。

八 补充介绍导入

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认识有一定的距离,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适当补充介绍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时代背景、人物事迹,作者生平等,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减低理解课文的难度。

例如:《》写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在朝鲜战场英勇牺牲的事。教学时,可由简介“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导入,让学生了解到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

艺术性导入新课的方法,因文而异,因班而异,灵活多样,门径各异。但切不要摆花架子,要实中求活,要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叶圣陶对“导”说得最为切中:“'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在设计导语时,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求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全篇的感知,使学生很快入境,从而激发学生自读自悟,真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