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报纸日常策划尤需“接地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报纸;策划;接地气
2012年以来,在等部委的倡导下,“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在全国宣传系统迅速开展起来,并持续至今。从本质上讲,这一活动的开展,意在向新闻传媒业者传递并强化一个“接地气”的意识,从而在日常报道中,更好的“接地气 连民心”,当好“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报纸而言,即可从日常策划入手,来践行“走转改”精神,通过“接地气”,实现“连民心”。
一、日常策划离不开“接地气”
1.只有“接地气”,策划才能有的放矢
日常工作中,一说起策划,我们常听到如下说法“我也没啥想法,没啥方向啊”、“策划点儿啥好呢”等等,策划选题找不到,策划方向模糊等问题,在报纸报道中,都时常遇到。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接地气”是个好招儿。对媒体而言,时下早已进入了策划时代。策划在媒体操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报纸来讲,更是如此。而只有时时坚持“接地气”,日常策划才能实现有的放矢。前段时间,国内有些城市接连曝出了“恶犬伤人”事件,虽是个例,但经了解,却早已在相当多人心中形成了积怨。于是,央视迅速策划推出了系列报道,关注这一现象,探寻解决办法。同样,因本报记者在日常采访中发现,在小区内随意开设的“小饭桌”,已着实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并引发了诸多投诉,进而在关注个案投诉的同时,及时推出了“小区内的小饭桌该何去何从”系列报道,反响也不错。
从某种程度上讲,日常采访中发现的一些新闻线索,正是日后展开策划报道的引子。这些看似独立的新闻事件,其中蕴含的新闻性、可能引发的读者的关注度以及刊发后所形成的社会影响等等内容,恰恰构成了围绕其展开策划报道的依据,也成了因此而推出策划的由头。如此看来,因为接了地气,采访中的一个点、一个线索或一个独立的事件,都可能牵出一个好策划来,进而就实现了策划的有的放矢。
2.只有“接地气”,策划才能有吸引力
翻看时下的各种报纸,应该说,策划的数量并不少。大到容量在几个版的专刊,小到四五百字篇幅的小专栏,不一而足。但真正有吸引力的策划,感觉却并不很多。归结原因,主要一条便是,未能做到“接地气”。这样未接地气的策划,几乎在各媒体都有出现过。其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便是,策划推出后,很难有读者关注或响应,当然,更谈不上互动了。而一旦接了地气,哪怕只是两三百字、三五百字的短文,哪怕只是三五篇的小系列报道,也会随即获得反馈,这,便是接地气生发出的吸引力。
3.只有“接地气”,策划才能不断创新
对于新闻来讲,“新”是其显著特征,“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便是其概念之一。而作为新闻策划,尤其要强调其“新”,要在不断创新上做文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接地气,便是策划创新的源头所在。如同老新闻人常说的“脚板子底下出新闻”一样,只有踏踏实实地走近群众,密切接触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其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可能在策划上有创新,所推出的策划,也才能富有活力。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不随时开展接地气的采访,就失去了策划创新的源泉,更谈不上吸引读者。接地气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策划“接地气”,从思想做起
1.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
实现策划的接地气,首要一条便是从思想做起。而强化这一思想认识,先要切记一条原则,“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民生无小事。能在思想上接地气,就必须主动去了解民生,熟知民之所愿。日常报道中,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水、电、气及各种收费问题,还有衣、食、住、行方面的大小问题,就称得上是会让百姓心急的事。而只要从思想上急百姓所急,就不难发现这些十分接地气的线索和疑难问题,有价值的策划,也将由此产生。
2.急政府所急,想政府所想
百姓的冷暖要挂心,政府的决策也要落实到位。只有这样的策划,才更具可操作性。今年以来,我们国家做出了“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决策,此后,相当多的媒体推出了“光盘行动”等践行节约的策划,收效十分明显。不仅公款餐饮消费得到了有效扼制,一些高档餐饮机构也纷纷转型求变,而小饭店也顺势推出了小份菜等,还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也开始主动厉行节约,餐后主动打包、适量点餐等,形成了一个不错的厉行节约氛围。可以说,类似的策划,就想了政府所想,既体现了媒体的影响力,也收获了极好的社会效果,还有力地推动人们努力告别奢侈浪费的陋习,可谓一举多得。
3.敢啃硬骨头,坚持求结果
从思想上接地气,推出有生命力的策划,还需强化一个意识,即敢啃硬骨头,同时也能坚持到底,求个结果。日常报道中,有些策划会流于形式、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具体操作的编采人员缺乏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尤其是一些监督类的报道策划,更需要这种坚持求结果的精神。以央视今年3·15关于苹果手机的策划报道为例,从推出这一策划后,到苹果公司更改相关不公平售后条款,整个报道持续多日。期间,几度让人觉得这报道可能会停止,但事实并非如此。从披露问题,到请专家评说,再到放眼全球其他国家寻找证据支持,该策划报道从方方面面展开,直至问题有了个相对满意的结果,才收尾。对比看来,我们在日常报道中,尤其是做监督报道时,却时常会出现虎头蛇尾的问题,这里有外力影响造成的无奈,也有记者因缺乏一追到底的精神造成的半途而废,结果,就使这报道的效果大打折扣,也间接影响了报纸质量。只有坚持敢啃硬骨头,并坚持求结果的精神,才能让策划更接地气,也才能实现策划的完美结果,这也正是老百姓所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