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瓷为器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瓷为器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China)与瓷器(China)在英语中是相同的单词,

充分说明了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足以当此殊荣。

瓷器制作工艺极为复杂考究,不乏巧夺天工国宝级收藏品。

所以在今天的收藏界,依旧是一朵极具收藏价值的“奇葩”!

瓷之起源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想要瓷器成形,需要通过在窑内经过约1280℃-1400℃的高温烧制,同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中国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至今已经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汉族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摸索出来的。因为这种早期瓷器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略显粗糙,烧制的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所以一般被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当时的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优点,因此备受喜爱,以至于原始瓷在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上不断提高,从而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为中国人日常用器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出土的多为青瓷。这些青瓷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如此高水平的技术工艺,标志着中国的瓷器生产进入一个新时代。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当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已经十分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至宋代,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这是制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然成为瓷器的代表。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极为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瓷之类别

明代以前,中国瓷器以素瓷为主,即没有装饰花纹,以色彩纯净度的高低为优劣标准的瓷器。明代以后以彩绘瓷为主要流行的瓷器。最早素瓷依照颜色分类,有青瓷、黑瓷、白瓷三种常见颜色的瓷器;彩绘瓷和其他彩色瓷器中较为著名的有:珐琅彩、斗彩、青花瓷等。

总的来看,我国陶瓷发展到明、清两代,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进入到以多种彩瓷,特别是以青花瓷器为主流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无论在青花瓷器或彩瓷的器物上,均可见到绘有一幅幅完美的山水、人物、花卉、鱼虫、飞禽、走兽等花纹装饰图案。取材生动,画法气势磅睛,不受构滞,它们或自由奔放,或泼辣清新,或简练朴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我国制瓷史珍贵的文化遗产。

瓷器在釉色方面,素有崇尚青色传统,以青为贵。以前的各朝所追求的色调,无非是浓淡不一,意境略异的青色瓷,而且重色釉也不曾有过彩绘。景德镇窑在北宋时期,仿效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这种青白瓷大部分在坯体上刻暗花纹,薄剔而成为透明飞凤等花纹,内外均可映见,釉而隐现青色,故又称“影青瓷”。

彩瓷则一般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釉下彩又称“窑彩”,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经过1200―1400℃高温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彩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而青花瓷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瓷之青花

在瓷器如此繁多的类别中,始终有一支分外引人注目,颇受收藏者的追捧,这便是―青花瓷。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青花瓷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到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巨大进步。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元代以前占据主流位置的“影青瓷”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康熙时期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据说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

青花作为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之所以受到众人的喜爱,主要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

瓷之鉴定

历代瓷器的款识是物质文化同精神文化的结合点,在瓷器研究中与造型、胎釉、纹饰、烧制工艺一样,是鉴定其年代、窑口、质量等方面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地了解历代陶瓷款识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如款式、书写内容及题款工艺手段、字体等,可以为古陶瓷的鉴定辨伪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题款的工艺手段上,基本分为刻划、模印和书写三种形式。如早期的青白瓷器单色釉制品大都采取刻、雕、划等手段题款。而随着釉下彩(青花、釉里红),釉上彩(五彩、粉彩、珐琅彩、金彩、墨彩……)的出现,使款识的题字也出现了与装饰材质和装饰工艺相同的使用毛笔书写的形式。如釉下青花款、釉里红款、矾红款、胭脂色款、蓝料款、金彩款等等。在款识的种类上,又可分为用不同方法标注烧造年代的纪年款(中国古代瓷器款识大部分为纪年款);题写自家斋名、室名的堂名款;标注吉祥词句或祝福、警句等的吉语款;题写陶工、作坊主、店主姓名和陶店名号等的陶工款;含有寓意的纹样图案及动植物图样的花样款等等。

在款识的文字字体、书写部位、文字排列结构上,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瓷器的款识多以文字形式表现,我国历代文字的风格演变在瓷器上都有所体现。款识通过陶瓷这个媒体,同样表现出中国书法不朽的艺术魅力。款识文字有汉字的真、草、隶、篆及变体文字。另外还有诸如西夏、波斯、西洋、满文、藏文等的少数民族和外国文字。

历代瓷器款识的题写部位和结构布局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明代以前多题写于器盖、器身、器心、器底。明以后款识的格式始渐规范,除长篇题句或特殊器物个别题于口沿外,其余均题于器心或器底。而明清两代的年款排列极有规律,字数一般为四字或六字。四字两行、六字两行为官窑的排列方法;六字三行的形式为官窑民窑皆有。款识的外圈常用单圈、双圈、单框、双框或诸如云文、莲瓣等图案做为装饰。

除了款识,也可以通过瓷器釉下存着气泡(瓷器胎外釉下,以至釉内蕴藏的气泡)的形态和变化作为鉴定古代陶瓷的依据之一。在正常的空间存放中,瓷器气泡的生命有着自行消亡的变化,它就像一个晴雨表,对于鉴定古瓷有很好的帮助。

如不同时代,不同窑口、不同燃料和温度烧成的瓷器,釉下气泡的大小,组合形态都不同,用它可以作为断代和区分窑口的依据之一。但瓷器釉下的气泡在时间的长河中有着自行死亡的规律;时间久远的瓷器一般死亡气泡,它的折光与釉面的包浆共同形成了瓷器有面雅静的萦光。但不同生活史、施釉厚薄不一样、釉质不一样、施釉工艺不同的瓷器,即是在同一朝代生产的,釉下气泡死亡的程度也不同。

气泡的形成原因,是釉中和胎内水分及空间气体经高温烧制过程而运动,受到釉面阻挡而形成的。这一气泡层内,气泡的大小、多少、层次布局;因各个时期的制瓷材质、窑温、燃料和烧制技术的变化而有所不间。气泡寿命受胎和釉的保护而存在,在瓷器生活史中因釉面所处的条件不同;气泡的寿命也不同。

以气泡鉴定瓷器已经得出了一些社会公认的结论,如宋瓷五大名窑中,官、哥、定、钧四窑瓷器的气泡特点是“聚沫攒珠”;汝瓷气泡的特点是“寥若晨星”;元青花气泡的特点是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层中散落着大气泡,绝无中等气泡过渡;永乐瓷的气泡特点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布局疏朗,但较宣德气泡少;而宣德瓷的气泡特点是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的间距疏朗;成化瓷的气泡特点是彻底改变了宣德瓷大、中、小不同而布局疏朗的情况,显得小而密集。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将成化瓷气泡作为官窑瓷气泡的分界线,成化以后的官窑瓷气泡,基本上都是小而密集形成的。但是有的也各具特点,如正德瓷气泡小而密集,成鱼子状。至于宋元瓷器不存在气泡一说,至今没有定论,但事实是凡瓷器釉内都会以不同形式的存在着气泡,仅有大小多少之分。

瓷之收藏

“乱世买金,盛世藏瓷”,这句话不无道理。一说到收藏瓷器,我们首先会想到的自然是官窑,而官窑中又以“康雍乾”为代表的“清三代”瓷器为重中之重。“清三代”官窑的身价动辙以千万计,而且一直都非常平稳。但近年来随着传统瓷器整体价格水平的上涨,晚清官窑逐渐凸现出可观的升值潜力。可以说,晚清官窑的市场价值的潜力并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自然成为投资热点。

晚清官窑一般是指是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时期的官窑瓷器。这些瓷器相比“清三代”瓷器,种类较多,存世量较大,选择余地也更加宽泛。投资晚清官窑,需要重点关注“纪年款”瓷器与“堂名款”瓷器。纪年款即“大清××年制”的款识,堂名款即“慎德堂”、“大雅斋”之类的款识等。这类瓷器的前景非常看好,从品质上来说,纪年款瓷器雍容华贵,堂名款瓷器情趣质朴,具体就要根据自己的喜爱来选择。

就目前的瓷器收藏市场上看,如果在传统瓷器中还有什么价值洼地的话,那就非高古瓷莫属。宋朝与宋朝以前的瓷器即高古瓷器存世量小,但文物价值非常高,精品少,收藏门槛相对较高,但这正是它最大的亮点。

在中国瓷器成交排名前100位中,有5件宋瓷价位在500万元以上。宋代五大名窑传世量极少,像汝窑,全世界只有68件。所以要关注那些为皇家烧造御瓷的窑口,如耀州窑就为宋皇室烧过贡品。另外,一些普通的窑口虽然多烧制一些盘子、碗等日用品,但其中也不乏造型独特的精品,如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件唐青釉印花龙柄壶,因为是孤品,所以被定级为一级甲等文物。